↑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桑zǐ     晓fó      鞭tà      头xuè     

    B.干hé     巨bò      告fù      编zuǎn

    C.修qì     感wuì     大nuò     日guǐ

    D.刻juàn   赫xuān      齿qǔ      不ch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定风波》一词是苏轼在贬谪黄州这个特定时期的自我画像,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处困境而安之若素的精神面貌。

    B.他昨天到我家做客,泡的新茶他一口没喝,说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远不如外国的饮料好喝。才出去镀了两年金,怎么就不能喝茶了呢?

    C.快速阅读不利于深入思考,看上去读得多,读得快,但“上心”的并不多。长此以往,文化会变得浮泛和肤浅。

    D.雪中寻梅,竹下听琴,灯前看剑,五十观人,都是别有心得。也许要五十岁的男子,观人阅人方可木三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期 “美韩” 频繁联合军演,我们不仅可以预见东亚及泛太平洋地区军事格局的发展脉络和走向,而且能解读出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

    B.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2年年度人物”评选通过网络投票或邮寄,在候选人当中,推选出观众心目中的2012年“感动中国”的代表人物。

    C.与“打假斗士”方舟子有关的论战渐成攻讦,言语羞辱与文革式指摘蔓延,且演变成现实世界中的人身威胁,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寒的了。

    D.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日月山是农牧区的分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八月的高原上,远望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绘成了一幅奇妙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又曾流传着多少英雄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呢。

    ①向西看,眼前是崇山峻岭,是绿色一片,是茫茫无边的草原

    ②向东看,眼前是农舍、湟水、麦田、青稞和菜子花

    ③一边是金色的天地             

    ④一边是绿色的天地

    ⑤就在日月山两面,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田种地,打猎放牧,和大自然进行着斗争,创造着财富、奇迹

    ⑥千百年来,青藏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就在日月山上出入

    ⑦这日月山上曾经走过了多少虔诚的教徒、喇嘛和善舞的各族男女

    A.②①③④⑥⑤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②①④③⑦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少聪敏,数岁解文,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开元初,累迁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苦之。耀卿到官,一切令出储蓄家,预给其直,遂无奸僦之弊。十三年,为济州刺史,车驾东巡,耀卿自条理,科配得。又历宣、冀二州刺史,皆有善政。

    二十年,礼部尚书、信安王祎受诏讨契丹,诏耀卿为副。俄又令耀卿赍绢二十万匹分赐立功奚官。耀卿谓人曰:“夷虏贪残,今赍持财帛,深入寇境,不可不为备也。”乃令先期往,分道互进,一朝而给付并毕。时突厥及室韦果勒兵袭之,比至耀卿已还。

    迁京兆尹。明年秋,霖雨害稼,京城谷贵。上将东都,独召耀卿问救人术,耀卿奏请唐玄宗通漕运,调运江淮粮赋进京。上深其言。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宪,其可乎?

    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又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圣明宽宥之意。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定杖刑,并乞停减。”帝许之。

    俄而,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耀卿密上疏曰:“伏见盖嘉运立功破贼,诚精劲勇烈,然其近日言气矜夸,臣窃忧之。若不可回换,即望速遣进途,仍乞圣恩,勖以严命。”疏奏,上乃促嘉运赴军。

    天宝元年,改为尚书右仆射。一岁薨,年六十三,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

    (选自《旧唐书·裴耀卿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岁解文     属:写作       

    B.耀卿自条理     躬:亲自

    C.上将东都      幸:宠幸        

    D.上深其言     然:认为……是对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B.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C.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D.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裴耀卿出身于官宦之家,小时候聪明会写文章,青年时代在相王府中任典签。

    B.裴耀卿担任京兆尹的第二年,建议通漕运,调江淮粮赋进京,唐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C.唐玄宗采纳裴耀卿的建议,给贪赃犯死罪的夷州剌史杨浚免死流放,停减杖刑。

    D.裴耀卿历任济州刺史、京兆尹、尚书左丞相等职,不谋私利,颇有政绩。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3分)

    ②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裴耀卿“有善政”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湖口送友人①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②,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②“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

    1.诗歌的颔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3)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李密《陈情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人为何一面仇富一面拜金?

    ①现在的中国社会,有太多的事,让人看不懂,比如:心里骂着有钱人,还一心想成为有钱人,一边仇富,一边拜金。

    ②2012年7月11日,英国《经济学人》发布了全球“仇富榜”,展示了受调查的23个国家国民的仇富情况。在这张榜单上,中国位列倒数第四,让很多中国人感觉很意外,在普通百姓看来,中国应位列正数第四还差不多,中国人怎么能不仇富呢?用专家的话说,这个榜没有反映真实的经济心态。在笔者看来,这个榜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最真实的莫过于我们身边,不必看世界。富二代用零花钱买跑车,拾荒者用零花钱活命,城市里的孩子手拿iPad玩着游戏,山区的孩子有的连吃个苹果都不容易,这种反差之下,谁能不仇富呢?

    ③一份调查显示,有96%的中国民众说他们憎恨富人。

    ④金钱掩盖了出生、性别、学历等一切看似公平的东西。人与人本应是平等的,而用金钱做尺来衡量,人与人又是那么的不平等。所有那些对私人会所、奢侈品、保时捷911、玛莎拉蒂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忍受着贫穷带来的卑微,没有任何的安全感,凡此种种不是都可以成为他们仇富的理由吗?

    ⑤盲目地仇富并不足取,一夜暴富也不是什么罪过,毕竟贫穷不是美德,而当金钱扮演着一个能让一切变为可能的角色,名誉、地位、学历等都可以变得不重要时,一切都变了。人们的味觉对富有变得越来越敏感,珠光宝气、一身名牌地走在街上,不自觉地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哪管他是文盲、甚至有些白痴。富有显示于外,内在的东西人们却不在意,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现状。

    ⑥我们很容易把这种仇富现象斥之为酸葡萄心理,告诫中国民众该多花时间挣钱而不是仇富。穷惯了的中国人,追求财富也是正当的需求,仇视富人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社会。可是,为什么仇富?这是我们更需要思考的问题。富人利用国家发展过程中法律制度不规范的空隙,不平等地享受及获取了大量资源并迅速致富。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只顾自己做大、做强,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中国人仇富的主要因素。其他的社会因素还有诸如社会资源在分配过程中严重不公平以及对低收入者关注不够,造成众多低收入者的不满,等等。

    ⑦骂着有钱人,更多的中国人同时贪婪地做着发财梦,买张彩票,然后一夜暴富是很多人最最简单的理想。一般人都认为美国人很贪婪,但国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Ipsos近日发布的一份全球性调查数据显示,这样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事实是:东方人比西方人更看重金钱,转型国家的民众比发达国家的人更爱钱,而集中了这两个因素的中国人,才是这个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拜金主义者。说到拜金,我们不难想到“宁愿坐在宝马车里边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等等那些游走法律边缘,挑战道德底线的荒唐嚣张之举。

    ⑧我们能容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畸形现象,但不能长期容忍刻意追求拜金主义;如果是这样,那么再多的钱也买不回那种淳朴的充满人情味的和谐社会氛围。

    ⑨仇富和拜金都是一种变态心理,在这样的扭曲心态下人民还有幸福可言吗?只有端正自己的心态,试着用另一只眼看世界,也许才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珍惜现在拥有的比金钱还要重要的东西,用宽容的心去包容这个世界,快乐就会追随左右,少些品头论足,多些脚踏实地地去工作。

    (财经网)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心里骂着有钱人,却一心想成为有钱人,这在中国社会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B.英国《经济学人》关于各国国民仇富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仇富情况位列全球倒数第四。

    C.因为当代中国人们对富有变得越来越敏感,所以珠光宝气、一身名牌地走在街上,自然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D.中国很多先富起来的人,拥有大量资源,只顾自己做大、做强,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E.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来看,兼具“东方人”和“转型国家的民众”两个因素的中国人是最拜金的。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仇富或拜金心理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宁愿坐在宝马车里边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学习动机。

    C.广大民众仰慕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大奖的袁隆平。

    D.某人看到一辆豪车发生车祸的场面,大呼“大快人心”。

    3.请根据文意,概括中国人一面仇富一面拜金的原因。(4分)

    4.请根据文意,概括作者对于财富、金钱的态度。(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想    像

    (英国)凯· 杰罗姆

    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的治疗情况,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

    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然后,我懒散地胡乱翻着书页,粗略地研究起疾病来。没等看完一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恰恰得了这种病。

    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不知我还患有其它什么疾病﹖

    翻到舞蹈病,我发现,正如我预先料想的那样,我也患有这种疾病。我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兴趣,并决定一查到底。我开始按字母顺序逐个检查——翻到疟疾,我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疟疾的某些症状,两个星期后进入急性发作期;翻到肾小球肾炎,我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我得的只是其中较轻一种,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还可以活上几年。此外,我还染上了霍乱,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而白喉对我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疾病。我不厌其烦地按照26个字母统统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惟一没有得上的疾病就是髌前囊炎。

    起初,我对此颇有些伤感,心中似有几分失落。为什么我没有得上髌前囊炎呢﹖不过,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我想,从药理学讲,我不是已经得了其它各种常见的疾病了吗﹖没有得上髌前囊炎那就算了吧!反正痛风已经处于恶性晚期了。

    我陷入了沉思。我想,从医学角度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我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病例!如果学生们有了我,他们也就无须到医院去实习了——我就是他们的“实习医院”。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我身上研究研究,然后就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得做一番自我检查。我摸了摸自己的脉搏。起初,我什么也摸不着,不久那脉搏又突然跳了起来。我掏出怀表,测算脉搏的次数,大概每分钟147次。我又摸了摸心脏,竟然发现它已经停止跳动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心脏还在那里,想必也没有停止跳动。只是我对此无法解释而已。我看了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来检查。我只能看见自己的舌尖,得到的惟一收获是:我比以前更加确信我得了猩红热。

    走进阅览室的时候,我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出来的时候我变成了拖着衰弱病躯的重症病人。

    于是,我去看了医生。他是我的一位好友,他摸了摸我的脉搏,又看了看我的舌头,后来不知怎么地谈起了天气。之后他问:“你究竟哪里不舒服﹖”

    我说:“老兄,我不会告诉你我得了什么病,让你白费那么多时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没有得什么病——我没有得髌前囊炎。除此之外,什么病我都有。”

    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乱敲;又把脑门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了出去。

    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了回来。

    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我是药剂师。如果我经营一个合作商店兼营家庭旅馆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效劳。可我只是一个药剂师,我无能为力。”

    我看了看那处方,上面写道:“一磅牛排,外加一品脱苦啤酒,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每天早晨散步10英里;每天晚上11点上床睡觉。此外,不要满脑子都装些你不明白的东西。”

    【注】品脱:英国计量单位

    1.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4分)

    2.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什么为线索?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5分)

    3.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从生活体验到心灵体验——访作家陈忠实

    高晓春

    陈忠实,中国西部文坛代表作家之一。长篇小说《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高:您自己说,您是在一种十分沉静的心态下写作《白鹿原》的,请问您是如何把握这种心态的?

    陈:《白鹿原》一共写了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与书上的故事和人物保持着一种距离和一种完全理性的思考,因此进入了这种沉静的写作心态。

    这种写作心态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故事中的那段历史已经过去。比如《白鹿原》描述的那段历史对于当代中国人,包括当代作家,一般来说都能脱离个人的情感因素,都能采用一种冷静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原因之二是我完全处于一种艺术创作的心态。在写作开始,我就有了一种非常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要体现恩格斯所讲的现实主义创作原理的精髓——我所编织的故事要完全让人物自己去说话,作家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应全部付诸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原因之三是处于一种对自身生命的感受。我写《白鹿原》时四十六岁,完稿时五十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五十岁是老年人的界线了。在跨入老年这个行列后,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体现我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高:文学与现实、历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陈:每位作家都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经历、感受生活。以前我们遵从毛主席的教导:作家要深入生活,直接到基层去体验、感受生活。这揭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作家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那时候提倡的是作家直接到生活的某一具体场地去深入体验,比如到农村、到大工厂、大工地,现在仍有一部分作家这么做(挂职锻炼)。我以为作家深入生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到某一生活场地去深入;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全身心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接触各种人物、事件。这两种都是可取的,作家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深入生活的方式。

    至于历史,我们只能间接地去体验、感受了。把握历史,对于当代作家来说,关键在于要有一定的系统的历史知识,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住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真实。鲁迅先生的《风波》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是因为鲁迅把握住了“剪辫子”这一具有历史特征的细节,并写出了人物的心理真实——没辫子还怎么生活?怎么见人?留辫子时代的社会心理秩序被打乱了,剪了辫子,心理上有了恐慌,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这就推动了新的社会秩序、道德、审美标准的诞生。

    从“文革”时期的“本本主义”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喇叭裤,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无不是人的心理秩序的打乱、重组、适应、平衡、又打乱……的过程,从这个层面讲,所谓历史,就是人的心理秩序不断被打破,又不断寻找到新的平衡的历史。感受历史,就应该是把握住那个时代社会心理的真实。虽然对心理真实的感受因人而异,但从根本上说人性是相通的,因为人性是沟通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的最基本的支点,也是沟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的情感的最基本的支点。我们为什么喜欢外国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尽管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就是因为我们通过读书,能够感受到于连的情感、安娜的情感。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它不应该给读者带去阅读上的障碍,它应该与阅读它的每一位读者沟通。如果达不到这种沟通,只能说是作家的感受层次浅,或者说是艺术的表现能力差。

    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部好作品就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作家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

    陈:从作家的角度讲,他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艺术的创作理想诉诸文字之后,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与同时代的人,甚至与未来时代的人完成一种沟通与交流。而读者读书的目的——如果他经历了书中所描述的生活,他所经历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又通过这部书得到验证,并且在更深层次上给了他启示,他们了解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了解了作品中的历史;那么,他就肯定了作品中的故事,并且在心里肯定作品,欣赏作品,从而完成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作家永远不要抱怨读者,作家只能努力加深对生活的体验,争取从生活体验进入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灵体验,争取读者的最终认可和接受。作家其实就是活在读者这片土壤中的,读者不喜欢你的书,你所创造的价值就自然会被否定,尽管这是很残酷的。

    1.陈忠实所说的“沉静的心态”指什么?(4分)

    2.根据文本的对话内容,说说一个作家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5分)

    3.如果说“一部文学作品优秀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读者的认可程度”,那么对于具体的作品而言,它的读者数量越多,它的文学成就与价值也就越高吗?请结合文本,试举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6分)

    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5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和纪录频道播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一部关于美食的七集纪录片,不仅搅动了观众的味蕾,更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应。

    《舌尖上的中国》片中提及的大量美食吊起人们的胃口。淘宝网抓住商机,推出了“舌尖上的淘宝”专题,消费者只要轻点鼠标,点击美食图片,就能轻松购买。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打着“美食之旅”旗号的旅游线路成为热门。一些旅行社、旅游网站推出一系列美食游线路,让不少观众和网民循着美食的香味,在行走中品味不一样的中国。

    一部短短七集的美食纪录片,居然为商家带来如此火热的商机,实在出人意料。这也引起我们对文化产业的更多思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以“我们”为开头,将下面的句子进行重组,可以改换、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袁隆平院士的巨大贡献,是给了我们杂交水稻、粮食增产的法宝;而他那种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社会,对于面对困难的年轻人,这尤为重要。(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东岳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