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宿愿/住宿   盏/护   咀赏鉴/一不振

    B.驾/呼   暖煦   残冷炙/少不

    C.权/修   罪嚅   大腹便便便宜行事

    D.混积   括/回   暴天物/举止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杀青   回光反照   隘口   锒铛入狱

    B.含糊   抱残守缺   搅扰   络绎不绝

    C.笼络   苦心孤诣   孱头   繁文辱节

    D.撮和   稍纵即逝   蜗居   节外生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著名歌手蔡琴的嗓音低回委婉,浑厚沉稳,极富感染力。她自出道以来,发行唱片50多张,获奖无数,给歌迷们留下了许多________的歌曲。

    (2)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 ,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

    (3)小城镇无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的配置,还是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都与大城市有很大差距,这 让那些试图退守小城镇的人们望而却步。

    A.耳熟能详  微不足道  不禁    B.脍炙人口  微不足道  不仅

    C.脍炙人口  不屑一顾  不禁    D.耳熟能详  不屑一顾  不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钱钟书先生笔耕一生,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华章,然而人们在惊羡其成就的同时,却总是忽略先生耐住寂寞一杯清茶一本书图书馆内潜心苦读的身影。

    B.无论是权贵、明星还是普通老百姓,迷信风水之术无外乎求财、求权、求安定,借助神秘力量改变命运,填补内心空虚,抚平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

    C.面对挑战,唐钢人没有退缩,通过不断地技术攻关,终于在规定时间内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打开了迈向国际市场的大门。

    D.如果说,所有人都有梦想的资格,那么青年就是最有资格梦想的群体;如果说,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应该为梦想而努力,那么青年时期就是一生中最适合将梦想付诸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从富贵高逸到市井民间

    “明四家”之一的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从小攻读诗书,才华横溢,准备走“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道路。29岁时中应天府解元,后入京会试,却因一件科场行贿案被牵连入狱。从此他看破世情,绝意功名,以风流荒诞的生活态度,饮酒赋诗,乘兴作画,玩世不恭,以致在民间留下了“三笑姻缘点秋香”一类的逸事佳话。这种生活态度,完全打破了宋元文人士大夫高逸化的形象,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心境的暗转。就绘画而论,其态度也是如此。与宋元士大夫的“自娱”观不同,他公开提出其绘画在自写胸臆的同时,也是用于谋生的工具,所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也许,正是因为卖画为生,所以需要画家具备多方面的绘画才能,而不能局限于某一画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买主的多方面需要。

    唐寅于人物、山水、花鸟均擅长,其画风学周臣,青出于蓝,同时又受到沈周的影响,在传统上取法南宋刘松年一路,兼学元代赵孟頫,画得秀润缜密,严谨而不失韵度,率意中透出工致。于吴门画派画家中,自树一帜。人物画在唐寅的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仕女形象,注意造型优美。其人物画的作风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水墨淡写,另一种工笔重彩,但二者的艺术氛围都是文静的,绝无浙派的浮躁霸悍之气。《秋风纨扇图》是唐寅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此图描绘一位手执纨扇的侍女,身材苗条,圆润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下方湖石坡地,几枝修竹摇曳风中,加强了萧索的气氛。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此图诗情画意,寓意殊深,反映了唐寅饱经人世沧桑,郁郁不得志的处境和时世态炎凉感叹,吐露积郁和牢骚,发泄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唐寅人物画中小眉小眼的造型,以及整体的文静气质,与前代,尤其是唐代的仕女画判然不同。唐代的仕女形象丰肌硕体,雍容大度,有一种富贵的气派,其原型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妇女,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等。而唐寅笔下的仕女形象则显出一种穷酸气,其模特显然是当时社会下层的那些青楼妓女。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气质的变化贯穿在唐寅乃至整个昊派仕女画的创作之中,并成为一种典型的样式。如《孟蜀宫妓图》用工笔重彩的方法画成,勾线工细严密,赋色妍丽浓重。图中的四位宫女虽然浓妆艳抹,但所给人的感受却没有雍容富贵的气息。它既不同于唐宋宫廷美术“富贵”的庙堂气,也不同于宋元文人美术“高逸”的山林气。这一画品不仅反映于吴派的仕女画中,进入清代以后,更鲜明地反映于扬州画派的花鸟画中。

    (节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1.下列对“从富贵高逸到市井民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是唐宋宫廷美术、宋元文人美术到明代唐寅绘画的气质变化。

    B.是唐宋一直到明代唐寅,文人士大夫形象及其绘画观的变迁。

    C.仕女画造型上表现出丰肌硕体、雍容大度向小眉小眼的流变。

    D.中国绘画在明代从富贵高逸走向市井民间,唐寅是集大成者。

    2.下面对唐寅绘画“市井民间”气质的形成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科场的失意使他看破世情,用风流荒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对待绘画。

    B.认为绘画是自写胸臆的同时,把绘画作为谋生工具,努力适应买主需要。

    C.是在学习周臣、沈周、刘松年、赵孟頫等人的基础上对前人的自然发展。

    D.郁郁不得志的处境,使唐寅更多接触到社会下层并从中选取了绘画原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富贵高逸到市井民间,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比之唐宋元时期已大为下降。

    B.唐寅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他的人物画均为仕女画,表现出市井民间的气质。

    C.唐寅仕女画显示出的穷酸气成为了明代绘画的典型样式,可见其在当时影响之大。

    D.唐寅市井民间气的画品不仅对吴派仕女画的影响深刻,还对清代绘画产生了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

    我的叔父弗雷德

    【德】海因里希·伯尔

    ①1945年以后的岁月不堪回首,只是我的叔父弗雷德,才使这段回忆留存在我心里。

    ②一个夏日的下午,他从战场回到家里,衣服上没有饰物,唯一的财物是一个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他拥抱我的母亲,亲吻我的姐姐和我,喃喃地说:“面包、睡觉、烟草。”接着就往我们家的长沙发上一倒。在我的记忆中,他个子很高,躺下后比我们的沙发长出好多,这就使他不得不蜷曲两腿,或者干脆把腿伸到外边。这两种睡法都使他恼火,但他又觉得,这并不妨碍他在上面痛痛快快地睡个够。

    ③那时我14岁,是和那个我们称之为黑市的奇特机构进行联系的唯一纽带。我的父亲已经阵亡,母亲领一份微薄的抚恤金。我的差事就是几乎每天把轰炸时抢救出来的小部分财物拿出去变卖,然后换回面包、煤和烟草。煤在那时是造成严重损害财产观念的原因,这种损害行为今天就得使用“偷窃”这个严厉的字眼来表达。就这样,我几乎天天出去偷窃或变卖。我母亲尽管心里也明白这种丢人的行为是出于无奈,但她每天早晨总是眼泪汪汪地目送我去尽我这份艰难的义务。

    ④弗雷德叔叔的到来唤起了我们的希望,大家都期待这个强壮的男人能给我们有力的帮助。一开始他就使我们大失所望。从第一天起,他的胃口就使我非常不安。当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种忧虑告诉母亲时,她要我先让他“苏醒过来”再说。他的苏醒花了差不多八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他不断咒骂那张不够长的沙发,可他在上面睡得还挺香。

    ⑤我们再三要他谈谈战争中的事情,他一次也没答应。他说,那不值一提。

    ⑥他过去当过会计。当他在我们的沙发上度过了头四个星期以后,我的母亲就亲切温和地劝他去打听一下从前那家公司的下落。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经过一个小时费力的打听和奔波,我在一个破坏了的城区找到了那家公司:一堆8米来高的颓垣断壁。弗雷德叔叔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

    ⑦他把身体往后一靠,给自己卷了根纸烟,洋洋得意地对我母亲点了点头,然后请她把所有的财物找出来,还有他那只放在卧室的一个角落里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它。从里面拿出来的东西有:20本厚度和质量都属于中等的小说,一块金怀表,两副吊裤带,几个笔记本,一张商会证书和一本有1200多马克存款的存折。他把存折交给我去取钱,其他东西拿去变卖。

    ⑧这样,我们有四个星期不用为面包、烟和煤发愁了,这使我感到非常快慰,尤其是这时所有的学校又打开了大门,欢迎入学,而叔叔劝我完成我的学业。

    ⑨然而这个时期的大事是:书雷德叔叔在他令人欣喜地回到家里整整八个星期以后开始行动了。

    ⑩夏末的一天早晨,他从沙发上起身,将他的胡子刮了又刮,所花的工夫使我们吃惊;然后要了洗干净的衣服,借了我的自行车骑走了。

    11很晚的时候,他带着一片嘈杂声响,和一股强烈的葡萄酒味回到家里。酒味是从他嘴里喷出的,响声是由一根粗绳子拴着的半打锌桶发出来的。直到他说决定在我们这个惨遭破坏的城市做鲜花买卖来谋生时,我们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新的价值世界极端怀疑的母亲反对这个计划,她说鲜花没人要买。可是她错了。

    12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早晨,我们帮弗雷德叔叔把装满鲜花的桶送到电车站,他在那里开张营业。那些黄的和红的郁金香、露水晶莹的丁香至今还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叔父站在一片灰蒙蒙的身影和废墟中,用他响亮的嗓门吆喝起来:“鲜花——”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神采奕奕。关于他生意的兴隆发达,我就毋庸赘述了,简而言之:就像彗星一般。四个星期以后,他已是3打锌桶的业主,两间分号的老板;一个月以后,他已成了纳税人。我感到整个城市都改观了:许多角落里如今都出现了花摊。鲜花供不应求,花桶不断添置,新的木房陆续修建起来,手推车也愈做愈多了。

    13现在,我们不光鲜花时时有,面包和煤也源源不断得到供应,而我也可以不再当中间人了。我的叔父弗雷德也早已是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了,他的分号是那样生意兴隆,他已有了一辆小汽车。

    14今天,当我见到他:一个魁伟的人,坐在漆得红艳艳的汽车驾驶室里,就觉得十分诧异,在我的一生中竟会有一段时间为他的胃口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有删节)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对弗雷德的“睡”着墨较多,这表现了叔父在经历战争之后困顿、疲惫的情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的伤害。

    B.第③段着意写14岁的“我”为家庭几乎每天出入黑市之中,既表现了我们家当时艰难的生活处境,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第⑥段“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又“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刻画了弗雷德的矛盾心理,就其本心,他并不愿出去做事。

    D.第⑨段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令人欣喜”一词表达出我们一家对弗雷德叔叔终于“开始行动了”的欣慰之情。

    E.小说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母亲反对叔父做鲜花生意、城市中出现了许多花摊属于后者,对弗雷德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2.小说主人公弗雷德叔叔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3.小说写弗雷德行动前,用大部分篇幅来写弗雷德回家后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它给你的启示。(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吏道

    【元】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宫,厥可稽已建:管理。

    B.而天下受其赐阴:暗中。

    C.亦并为食以代其耕缘:靠着。

    D.二帝三王天下之道平:治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世以所害民者牧民但刘日薄西山

    B.率虎狼牧羊豕,望其蕃息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人乱也,由夺其食  徒慕君高义也

    D.今之民不能自食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4分)

    (2)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4分)

    4.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认为后世官吏与古时官吏的区别在哪里?请简要概括。(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坚持抗元,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崖山失守后被俘。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南京时所作。

    1.上片写景的句子“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4分)

    2.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化用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有所创新。试比较“燕入谁家”与“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任重而道远。(《论语》)

    2.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策扶老以流憩,。(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郦道元《三峡》)

    5.,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6.闾阎扑地,;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7.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近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为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从2016年起,北京市高考语文分值将由150分增至180分。这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热议。学校学生会拟举办题为“分值增加能否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的辩论会。你赞成哪一方的观点?请你拟写3条理由。(6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3条理由相互联系,有说服力;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正方:分值增加能有效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

    反方:分值增加并不能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从祥林嫂(《祝福》)、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林黛玉(《红楼梦》)、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中任选两人,按要求续写下面这段话。(4分)

    要求:①续写两个句子,句式与画线句大体保持一致:②语意连贯,内容完整。

    文学经典往往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描写,通过小小的细节,常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些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句话,或者一个神态,朱自清(《背影》)对“父亲越过铁栅栏翻爬月台”的艰难动作的细致描写,定格了拳拳的父爱深情,让多少读者为之泪流满面,嘘唏不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种种选择。有的选择很简单,无需动脑;有的选择却很艰难,需要智慧……

    请以“选择的智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