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3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其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小篆       B.大篆       C.甲骨文    D.隶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大破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要道。这场战役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1世纪早期           D.公元前1世纪晚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

    A.主张礼法并施              B.重视礼仪教化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这反映了知识阶层(    )

    A.积极倡导“君权神授”

    B.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C.喜欢空谈纲常伦理

    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华历史成语千句文》中写道:“胡服骑射,高见远识。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屈子行吟,颠沛流离。上下求索,参天地兮。”这些成语(    )

    A.记录西周的统治状况

    B.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

    C.反映战国时期的历史

    D.反映先秦的政治风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据下图示,推断材料所述“司南”的直接用途是(    )

    A.指明行事准则  B.揭示磁铁特性  C.规范臣子行为  D.端正东西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作用最为显著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唐朝,其诗体现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的诗人是(    )

    A.孟浩然  B.杜甫  C.王昌龄  D.李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关于中国绘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B.中国绘画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元朝时期市井的生活

    D.文人画能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所属哲学范畴和求“理”的方法是相同的

    ④宋明理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是(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救国探索的道路。其中康梁维新派要在中国变法维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明确“中体西用”思想

    D.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与下图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科学与人权并重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同学查阅《青年杂志》《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等资料,据此判断,该同学探究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严复认为近代中国一个政治派别的主张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这一政治派别(    )

    A.提出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D.提倡在中国实行文学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    )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统治

    C.反对满洲贵族            D.反对民族压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观察下列图片,

    ① 《新民主主义论》    ②      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④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纲的手迹

    关于毛泽东发表以上理论文章所属的历史时期,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  B.②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

    C.③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  D.④发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    )

    A.契约立国  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  D.君主立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的变化

    C.要用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才能胜利

    D.革命导致列强势力进一步壮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

    A.学术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艺术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70年4月)中国向空间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试验……播放的“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响彻宇宙。美、苏等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被打破了。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句中的“人家”和“狗”在当时主要是指(    )

    A.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图是1992年上半年的一张报纸,上面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头版头条:“东方风来满眼春”)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0分)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留下了深深的步痕。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

    (1)就治理国家来说,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以儒家、法家思想为例加以说明。(4分)

    明清时期,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2)简述明清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富强的历程中,有三位伟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图2

    材料二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是引领者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三位伟人。

    ——中共十五大报告

    请回答:

    (1)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在图2的发刊词上,孙中山提出他的重要思想,请解释这一思想内容的具体含义。(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位伟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社会的三大巨变。(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0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材料一

    魏源           李鸿章像      康有为像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分别简述三人所代表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2分)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2分)

    (3)上述二则材料反映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至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清华大学校史稿》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行胜于言

    材料二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的主力军,中央作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图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2分)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