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小作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qiān)期     机(shū)     信誓旦旦     漂伦憔悴

    B.(dī)防      (fū)衍     危在旦夕     淋漓尽致

    C.羽(xí)      (qīng)刻    苍(tái)    良晨美景

    D.(lán)干     雾(mǎi)     然(tián)   气势凶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汉字使用了几千年,一直到现在,在本民族没有_____为表音文字,传播到外民族中才成为表音文字。

    ②文化是传承的,但也是发展的,这是—个不断_____与改变的过程,因此,研究文化现象,必须注意其时空背景,切忌在大时段上笼统言之。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现蔓延的趋势,成为人类的公害,这已经是不容_____的事实,因而防治艾滋病的行动,也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演化     延伸     质疑        B.演变    延伸    置疑

    C.演变     延展     质疑        D.演化    延展    置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网络小说里的情节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着实吸引了不少读者。

    B.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C.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词,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D.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 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唐代有成就的诗人也最多,大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B.《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有“小杜”之称,诗歌清丽自然,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C.《窦娥冤》原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D.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 《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 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注:①劬:qú 勤劳;②窳:yǔ 懒惰;③惄:nì 忧思。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夜往窃梁亭之瓜     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瓜         行:巡视  

    C.此梁之阴也         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   信:守信用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楚令因梁瓜之美          既而吴民之乱请于朝  

    B.梁亭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具以闻楚王            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梁王     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边县令)与楚邻界   B.尉以(楚亭之瓜)请宋就  

    C.楚亭旦而行瓜,(梁亭人)则又皆以灌矣   D.因具以(梁亭之为)闻楚王
    4.下列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5.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6.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 取材于曹丕《典论·论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写出诗文原句( 限选其中4道题 ) ( 8分)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②陛下亦宜自谋,                       ,深追先帝遗诏。

    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④元嘉草草,                       

    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____!哎,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共19分。

    泾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溪兴①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注释:①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家乡时所作。②瓦瓯:陶制的小盆。
    1.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诗运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B.后诗托物言志,借助溪流表达诗人的人生志向。

    C.两诗内容不同,前诗旨在说理,后诗意在抒怀。

    D.两诗风格不同,前诗平实警策,后诗自然清新。

    ②从《溪兴》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概括《泾溪》一诗后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认识。不少于150字。(1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①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字我们能认,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 

    ②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刚刚普及的时候,社会存在一种焦虑:英文26个字母很轻易就解决了输入问题,汉语怎么办?当时很多人包括语言学家都很悲观。但现在汉字输入问题已经彻底解决,所谓“汉字危机”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汉字的问题主要在使用层面,如“提笔忘字”,这样问题的确对汉字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总体上危机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的前途状况现在看来是一片光明。

    ③现代以来,汉字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这次变革在整个20世纪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于书写的理解,也使书法艺术变为毛笔存在的理由。一次是电脑普及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这使笔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被淡化。两次变革都带来了汉字书写方式的改变,使书写更加方便的同时,也使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写字的传统境界受到了冲击。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书写文化这弥足珍贵的遗产。

    ④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经历了很长的演变,里面包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终身学习。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贡献和影响,即所谓的“书同文”。

    ⑤另外,汉字的书写本身是一门艺术,方块字造就了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光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书法和绘画等同样是重要的中国艺术形式。这是其他文字,比如拼音文字很难达到的。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划,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⑥书写对我们来说就好像练跑步一样,要是老不跑步就会四肢懒惰。汉字的使用也是这个问题,会敲字,但是不会写字,这对将来的发展阻碍很大,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运用文字能力的提升都会形成障碍。

    (取材于张颐武《汉字文化的意义》)
    1.对“提笔忘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笔忘字”随计算机的普及而出现,这是键盘时代的文字危机。

    B.“提笔忘字”的问题是汉字使用层面的问题,对汉字发展影响很大。

    C.“提笔忘字”是说人们懒于书写,会敲字不会写字,丧失了写的能力。

    D.“提笔忘字”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少对汉字文化内涵和演化传承的理解。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现代以来,汉字经历的两次巨大变革,使毛笔因书法而存在,使笔在日常生活中被淡化。

    B.汉字书写方式的改变,使书法变为“小众”艺术,但今天书法仍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所以我们要终身学习汉字。

    D.“书同文”使汉字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做出贡献,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E.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具有文化上的美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材料,说明周老师见解与本文作者观点的异同。(6分)

    报载,某校周老师建议对教学作出详尽规定,比如,教语文课的教师必须板书而不是依赖电脑,学生必须认真识字、学习书法,让大家亲近汉字。更关键的是,如何让汉字的书写工具从电脑回到毛笔,让汉字书写上升到书法的高度,并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排骨里的萝卜

    ①女儿一回到老家,我母亲就把她带进菜市场,逐一询问她想吃什么。从东头问到西头,女儿一直摇头。母亲急了:“总要吃啊,小祖宗,你到底想吃什么?”女儿两眼埋在手里的卡通画册里,淡淡地说:“我要吃排骨里的萝卜。”  

    ②不吃排骨,不吃萝卜,却想吃排骨里的萝卜。女儿的理由是:排骨太腥太腻,萝卜太清太淡。女儿是在吃多了排骨后才挑上萝卜的。几年前她在萝卜盘中翻找罕见的排骨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③突然就领悟了现代人的忧怨: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高效、便利、繁华、奢侈,却怨叨着它的拥挤、功利、急躁、嚣张。驾着豪华轿车,却骂着它的尾气;用DNA技术修改着生命,却忧心着社会伦理和生命尊严;推行着经济政治一体化,却牵挂着多元文化的丧失。  

    现代人远离了乡村,然后思念它,看见乡村的一草一木,就一惊一诧的。乡村很美,但得远远地看。乡村是一幅经典名画,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用来居住的、生活的。现代人激情四溢地回到乡村,只是想看看春天离得有多远,然后用相机拍下来,用画框装裱好,点缀到城里的水泥墙上。现代人在城里模仿着乡村的绿,怀念着乡村的安详和静谧。  

    ⑤现代人越来越爱回忆从前在乡村的日子。那段吃不饱的时光,现代人回想起来已全然消散了饥饿的惶恐,脸上是掩不住的羡慕,荡漾在记忆里的是一段段情意融融的细节,一首首田园诗,一曲曲牧歌。过去了的,就是罪恶也没什么不可饶恕的。但这得有个基点,回忆和观赏必须站在今天丰衣足食、和平安宁的阳台上。  

    ⑥现代人已学会了蘸着传统的汤汁去吃现代文明的点心,然后用现代思想作武器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反叛。现代文明授予现代人以现代武器,现代人首先用这武器向现代文明开火。  

    ⑦为什么突然想吃农家味的小菜小饭?因为现代人距农村越来越远,也离家越来越远。然而如果连吃三天的农家饭,现代人非骂娘喊救命不可。想一想,当初身居乡村时,我们怀想的是什么?是生猛海鲜,是遥远的都市。乞丐的梦常常是席梦思,而富翁的梦更多的是街头的石板和公园的长凳。  

    ⑧人天生有根反骨,就长在后脑勺下。人在现实中躁动,要么歌唱未来,要么缅怀过去,总是把现实不尴不尬地晾在那儿。尽管人们总是从现实中榨取最多的滋养。  

    ⑨我知道如何让我女儿在萝卜中翻找排骨了:弄一锅子萝卜,点缀几小块排骨。排骨中的萝卜和萝卜中的排骨一样好吃,一样滋养人,喜恶源自量的比例。比较排骨和萝卜到底谁更富营养是现代人的浅薄所在,没什么是特别有营养该特别多吃的,也没什么是特别没营养特别不该吃的,你所稀缺的才是你最需要的。  

    ⑩在排骨的背景下,现代人一年四季品尝着萝卜。这萝卜还是原汁原味的萝卜吗?但现代人仍管它叫萝卜,而且时尚地自称不吃排骨。

    (取材于董玉洁《排骨里的萝卜》,有删改)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篇通过写女儿挑食,要“吃排骨里的萝卜”,引出下文对“现代人的忧怨”的思   考。

    B.第④段写现代人“激情四溢地回到乡村”,说明现代人越来越厌恶都市,渴望回归田园 生活。

    C.第⑥段中写现代人“用现代思想作武器”,“向现代文明开火”,表明了现代人的反思和反叛。x k

    D.第⑦段中“乞丐的梦”和“富翁的梦”构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批判了现代人的无知和愚昧。

    E.文章以现代人“时尚地自称不吃排骨”做结,首尾呼应,而“时尚”一词,尤为耐人寻味。
    2.现代人远离了乡村,然后思念它”。结合文章,概括现代都市人思念乡村的具体表现有哪些。(5分)
    3.以“骨里的萝卜”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当你碰到有人吸烟时,你会如何劝阻?请把劝阻的话写成一段文字。 ( 要求:1.理由充分。2.语言精练得体。3.15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啤酒,色彩沉黑,淡淡苦味使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而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有人说生活像路,其中有充满阳光的坦途,让人欢歌,让人笑语;也有崎岖不平的小路,荆棘遍布,曲曲折折......

    还有人说生活是一本大书,虽然他的开头都是出生,结尾都是死亡,中间都版本各异;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品味这本书的滋味,也每时每刻从中获得教益。  

    十六岁正是人生灿烂的年华,也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十六岁的青年人正逐渐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开始了对社会的观察,开始了对生活的感悟。作为十六岁的青年,你对生活有怎样的观察、思考和感受呢?

    请以“感悟______”为话题,并结合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一篇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