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填空题 5 题,推断题 1 题,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矿石炼铁       B.葡萄酿酒       C.海水晒盐       D.海水制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食品安全事件频繁被报道,如: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馒头等,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较大影响.面对事件要科学分析,正确判断,你认为下列认识缺乏科学性的是(  )

    A.食品中使用化学添加剂并不一定对人体都有危害

    B.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都是化工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化学惹的祸

    C.质检部门要加强监测力度,我们要学会辨别并主动远离有毒有害的物质

    D.要合理膳食,使人体中各种常量、微量元素保持收支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属于原子              B.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粒子核内有17个质子       D.该粒子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实验是人们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关于下列四个实验的论述错误的是(  )

    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酸根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比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得出: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反应的剧烈度

    导管的长度对蒸馏效果没有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燃煤脱硫技术能有效的防止酸雨的形成

    B.月饼易氧化变质,建议密封包装时,加入一小包铁粉作吸氧和吸水剂

    C.工业常用铁桶储运氢氧化钠溶液

    D.香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但被动吸烟对人体无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于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混合后分子数目减少

    D.“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的离子交换

    B.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测溶液的pH

    C.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溶解的过程

    D.利用木炭燃烧消耗掉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以间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另外三种物质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可能是(  )

    硝酸银溶液

    氧化铜

    氢氧化钠溶液

    物质X

    白色沉淀

    溶解,溶液变蓝

    无明显现象

    A.NaCl溶液       B.肥皂水       C.稀硝酸       D.稀盐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能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B.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可以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

    C.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可以加入适量的K2CO3溶液

    D.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得到食盐晶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将一定质量铁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冒出,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只有单质铁

    B.滤渣中单质铜、单质银和单质铁都存在

    C.滤液是无色的

    D.滤液中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6克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3.6克水,则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4.4克       B.8.8克       C.2.2克       D.4.0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按照要求从氢氧化镁、硫酸、氧化铁、碳酸钠、二氧化硫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能引发酸雨的氧化物: ________ 

    (2)用于除铁锈的酸: ________ 

    (3)一种难溶的碱: ________ 

    (4)能生产洗涤剂的盐: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氢气是我们未来社会最理想的能源.氢气作燃料除燃烧时产生较多的热量外,另一个优点是 ________.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①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③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是1:3

    ④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 

    ②写出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国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2)我国首次使用二甲醚(化学式C2H6O)为燃料的城市客车,能减少汽车尾气中PM2.5的排放.其中的二甲醚属于 ________ (选填“氧化物”或“有机化合物”),二甲醚中 ________ 元素质量分数最高.二甲醚燃烧驱动汽车的过程是 ________ 能转化成热能继而再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请围绕“海洋”这个话题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1是我们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

    ①上述一系列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海水制镁过程中对于如何富集镁离子,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   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2)关于海水“制碱”中得到的“碱”的成分,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为确定其成分,甲、乙同学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甲向“碱”溶液中加入酚酞,观察到酚酞变红,于是认为“碱”是氢氧化钠.

    ②乙向“碱”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碱”是碳酸钠.

    你同意 ________ (填甲或乙)同学的观点,请指出另一个同学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________

    (3)从海水晒盐留下的“苦卤”中加工得到不纯的硫酸镁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根据溶解度曲线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硫酸镁质量 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最多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

    ②t2℃时,向50克水中加入50克硫酸镁,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__ 

    ③要除去少量的氯化钠,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A.过滤

    B.蒸干水分

    C.将t2℃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析出晶体后过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的制备、除杂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能用装置乙制备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简要写出检查装置乙气密性的方法 .(2)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

    ①用草酸制取CO,你认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填“甲”、“乙”或“丙”).

    ②要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测定气体生成物的性质,请帮小明将下列装置进行连接,合理的连接顺序是: ________ .草酸加热后的气体生成物  

    ③能证明CO气体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④小明还想计算12克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收集了以下两组数据(假设所有能发生的反应都反应完全):

    数据一:根据参加反应的草酸的质量计算出生成了一氧化碳5.6克.

    数据二:反应前后澄清石灰水增重6.6克.

    请选择合理的一组数据,计算出12克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最终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有一固体混合物M,已知其中可能含有Ba(OH)2、Na2CO3、Na2SO4、NH4Cl、FeCl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照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A的化学式 ________ ;把气体D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 ________ 色.

    (2)写出过程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原混合物M里,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________ (写化学式);要确定它是否存在,请简述你的设计方案: ________ 

    (4)农业生产中常用铵态氮肥补充土壤中的氮元素,根据实验步骤①带给你的启示,请你为使用铵态氮肥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1 题
  1. 某同学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向烧杯中加入4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另取两只试管,向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第一步:如图所示,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并在天平上称重.

    第二步: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随后再将足量的稀硫酸倒入烧杯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第三步:将两只试管放回烧杯中,并将烧杯重新放在天平的左盘上,你能观察到天平指针 ________ (填“偏左”、“偏右”或“保持不变”).

    若使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