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 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该协定(  )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

    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 

    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未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其目的是(   )

    A.保护农业阶级的利益   B.保持和稳定自耕农经济

    C.鼓励劳动者积极生产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强烈反对,主要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措施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这些措施包括 (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保马 法 ④将兵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他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C.实行三长制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郑观应《盛世危言》载:“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学管制,归而行之。中人 之游欧洲者,询问船炮之利,某厂价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对该材料的最佳理解是(  )

    A.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并加以仿制       B.俾斯麦的话具有预见性

    C.中国学习技艺且以购买为主        D.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殖产兴业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推动了改革的实施

    C.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富强道路

    D.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导致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穆罕默德·阿里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最大的不同是

    A.背景不同           B. 领导力量不同

    C. 性质不同          D. 结果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①深受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美国为集中力量摆脱经济危机, 避免卷入国际争端而采取的对 外政策③它指的是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不得向交战双方运送任何物质④通过的《租借法》实际上改变美国的“中立”政策(   )

    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深受人民爱戴

    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西班牙是二战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战争充分体现了当时各主要国际政治势力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37年11月,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一切都可以调整的。”这表明(   )

    A.意识形态矛盾是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B.希特勒视苏联为德国扩张的唯一敌人

    C.希特勒以反共产主义为幌子麻痹英、法、美等国

    D.当时德国与英、法、美等国不存在利害冲突,战略利益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A.《洛加诺公约》                  B.《国联盟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非战公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针对1938年苏德关系中某一事件的时政漫画。下列对漫画作者的立场及论证的推理较为合理的是(  )

    A.美国立场。此时美国推行孤立外交,能对苏德关系进行中肯评价。

    B.英法立场。“苏德婚礼”解除德国两线作战之忧,让英法面临德国侵略危险。

    C.波兰立场。苏德秘密协议瓜分波兰,破坏其领土完整,是一丘之貉。

    D.中共立场。苏联与法西斯德国签订包含侵略它国内容的条约,丧失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联合国成立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控制和操纵联合国。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把它作为其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工具

    B.限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C.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 

    D.控制广大的亚、非、拉美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0年,法国提出了建立一支欧洲军队的“普利文计划”,普利文计划是舒曼计划在军事上的表现。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表示:“我们愿意在政府独立基础上的任何形式的欧洲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不能把做出决定和行动的自由放弃掉,交给任何超国家的机构。我们对欧陆那些愿意采取这些计划的国家持鼓励态度,就像对待舒曼计划那样,我们表达了愿与任何在合作计划下建立起来 的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材料表明艾德礼的真实意图是

    A.积极支持但不参与以保持自己世界大国的地位

    B.英国对具有超国家性质的普利文计划难以接受

    C.保持英国的独立能实现自己当欧洲盟主的梦想

    D.参加欧洲一体化会影响到英美特殊的盟友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C.当前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

    D.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62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这次危机反映出

    A.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

    B.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C.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91年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写道:“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材料的主旨是

    A.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B.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C.“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D.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庚,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也有这样的故事: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 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勺搅在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王安石来。”群鸡俱至。

    材料二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呜呼,皋夔伊尹(均为古代贤相),遐哉邈乎(久远的意思),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指王安石)足以当之矣。”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哪些社会现象?变法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百姓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不同评价(或态度) 的原因。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改革是推动民 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请回答:

    (1)据材料 一、二,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2)归纳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4)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作用。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4日,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紧急援助”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联合国军”正式建立。“联合国军”总部设 在东京。参加“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

    材料二 法、德、俄、中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不经核查,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主张加强对伊核查,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441号决议拒绝了美国关于自动授权动武的要求。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政治上的大错误;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呼吁停止战争。伊拉克战争使跨大西洋关系严重受挫,欧美关系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危机。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时,西方主要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60多年前中、美两国出兵朝鲜半岛的原因。

    (3)据材料一、材料二所述,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