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9分)

    唐代的山水诗,和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南朝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不过是半壁河山,主要在东南一隅。那时的诗人足未涉黄河,身未登岱岳,没有机会领略广袤中原的风光。他们的山水诗,胸襟、气象、境界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为诗人提供了写作山水诗的最好条件。许多诗人在其创作的准备期或旺盛期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他们的足迹及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被祖国多姿多彩的山水所培育起来的这一代诗人,他们写起山水诗来,论胸襟、论气象、论境界,就远非南朝人所能相比的了。南朝的山水诗因为是在希企隐逸的风气中产生的,所以诗里常常流露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情趣。这种传统的隐逸思想在唐代的山水诗里虽然也有所流露,但除此之外,唐代的山水诗里更多了两种感情,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生活的感情。正是这两种感情构成唐代山水诗思想内容方面的重要特点,使今天的读者讽诵之余仍然激动不已。洋溢在唐代山水诗里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那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仍然是我们的精神营养。从艺术上看,南朝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追求形似,崇尚工巧,缺乏神韵。唐代山水诗脱离了对形似的追求,而致力于达到神似。它们刻画山水,不滞于山容水态,而是力求把握和表现山水的个性。自然山水成了诗人的朋友,或诗人自己的化身。“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和大自然,情和景,契合交融达到化境。中国的山水诗到了唐代,才臻于完美、纯熟。

    五代以后,山水画渐趋成熟,至宋代遂蔚为大现。荆浩、关仝、董源、李成、范宽、米芾等一大批山水画家的涌现,培养了人们探索和欣赏自然美的兴趣,也刺激了用诗歌去再现自然美的欲望。如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秦观《泗州东城晚望》:“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然而宋代以后由于诗歌创作总的水平已无法和唐代相比,因而山水诗的成就也比唐代逊色。但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仍然有所创新。特别是用五七言绝句的形式,集中地绘出一片风景,创造一个意境,常有近似图画的效果。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脉络》

    1.下列对唐代山水诗“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原因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从外部环境上为诗人写作山水诗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B.唐代山水诗人屏弃了南朝山水诗中的隐逸风气,胸襟、气象、境界更加开阔。

    C.许多诗人通过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的漫游,经受了多姿多彩的山水的培育。

    D.唐代山水诗在思想内容上比南朝山水诗增加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创作视野的角度看,南朝的山水诗人没有机会领略广袤的中原风光,所以在创作上受到很大局限。

    B.从诗人情感上看,唐代山水诗人比南朝山水诗人更加丰富,尤其是多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C.从艺术表现上看,唐代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不讲究外在形体上的的描绘,而是致力于达到神似。

    D.从山水诗发展上看,宋代的山水诗虽然不及唐代,但在表达技巧、创作意境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山水诗里洋溢着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与唐代的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B.南朝的山水诗虽然缺乏神韵,但没有这一时期的创作实践,很难说山水诗到唐代就臻于完美、纯熟。

    C.宋代山水诗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高于唐代山水诗,是因为宋代山水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

    D.作者认为,宋代山水诗的成就从总体上看无法与唐代山水诗相比的原因,是宋代诗歌的总体创作水平不及唐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

    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

    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鲁迅记——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1.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分)

    2.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6分)

    3.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6分)

    4.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wò沾污)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逻卒捕送州,考诬伏   讯:审问

    B.尝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汝矣   贷:借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凡民失,悉奏除之  

    岂敢盘桓,有希冀      

    B.陛下即位

    是寡人过也

    C.贫无以为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成都民妇讼子不孝

    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C.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 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D.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5分)

    ⑵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题。(8分)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将诗歌的前两句改为“枫叶千万枝,江桥暮帆迟。”好不好?为什么?(4分)

    2.全诗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面名篇名句。6小题。6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③但我不能放歌,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⑤今者项庄拔剑舞,            

    ⑥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旗杆   美轮美奂   噩梦   绿树成阴

    B、纱锭   以逸代劳   销账   蓬头垢面

    C、诡秘   精兵减政   振奋   鞠躬尽粹

    D、隐秘   滥芋充数   威慑   和衷共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目前发展最大的慕课平台,拥有相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门类丰富,不过也良莠不齐。

    B、这四句十六个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C、在纱厂,活儿做得不好的罚规,大约是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三种,带工头不假思索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

    D、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听过这演讲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产生了强烈的人爱好。

    B、自从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

    C、还有一些参观者们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D、同学们十分钦佩张老师,因为不仅他课讲得好,而且品德高尚,多才多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下面几个句子选自《名著导读》,它们的顺序混乱了,请排出正确的语序并把答案写在横线上。(5分)

    ①当她意识到婚姻的无助、环境的严酷时,她的心情又像秋风秋雨一样惨淡凄凉。 ②比如林黛玉给人的印象仿佛总是忧郁哀婉,有时又过于尖刻犀利。③《红楼梦》塑造人物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④当她与宝玉的感情不断加深、平稳发展时,她的心情就欢快轻松;⑤其实,她也有开朗宽厚、柔顺诚恳的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每个不超过5个字。(4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海拔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在这里发射卫星,既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以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同时,坚实的地质结构,对地面发射设施设备、跟踪测量、通讯布网有利。这里晴好天气多,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交通通讯方便,为运输火箭、卫星和燃料提供保障。因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被称为“天然发射场”。

    答: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照下面的示例,以阅读为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拟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阅读是为迷惘的心灵燃一盏明灯,照彻黑暗,走向光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汪国真

    对以上的材料的观点,你持怎样的态度呢?请认真审题并结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以“活得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