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填空题 1 题,解答题 5 题
中等难度 2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今年世界各国频发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发生着许多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粗盐提纯
    B.电灯发光
    C.轮胎爆炸
    D.钢铁生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向一小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说明( )
    A.分子用肉眼可看见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都有颜色
    D.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不可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酒
    B.白醋
    C.蔗糖
    D.冰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一层上有5个电子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X等于15
    D.该原子易失电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个硝酸根:4 NO3-
    B.氧化铝:Al2O3
    C.3个亚铁离子:3Fe2+
    D.1个氢分子:H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下列粒子的数目可能增多的是( )
    A.质子
    B.原子
    C.电子
    D.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
    A.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B.隔离可燃物
    C.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D.隔绝空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实验中能确认水是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
    A.水的蒸馏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经测定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不是混合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回收废旧金属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D.甲醛溶液用于水产品保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盐酸与浓硫酸:打开瓶盖,闻气味
    B.纯碱溶液与烧碱溶液: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C.氧气与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能使木条复燃
    D.淀粉和奶粉:滴加碘水,观察颜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C.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D.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酸雨”大家一定听说过,可“碱雨”呢?1958年以来,有人陆续在美国等地收集到碱性雨水(即“碱雨”).“碱雨”是如何形成的?原来,人们向植物施铵态氮肥时,由于某些干旱地区土壤多呈碱性,使得铵态氮肥转化为氨气进入大气,进入大气中的氨遇雨而降便形成了“碱雨”.回答下列问题:
    (1)“碱雨”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酸雨”是因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大量排放________造成的.
    (3)NH4Cl与Ca(OH)2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请为施用铵态氮肥提出一条合理措施.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5 题
  1.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______.
    (3)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
    (4)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开发前景广阔.
    (1)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20多种,目前普遍采用______法
    (2)“海水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设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②将卤水加热到t2℃以上,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析出的晶体是______(填名称).
    (3)“海水制碱”过程中发生的分解反应是______ Na2CO3+H2O+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为了验证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a.将体积大小一样的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1)在实验中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来设计实验方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在步骤a中,所控制的实验条件有金属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和______.
    (2)通过步骤a,可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写出步骤b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是______反应.
    (4)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足以说明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该实验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猜想一:纯碱溶液显碱性 ______
    ______
    ______ 溶液显碱性
    猜想二:能与酸反应 取少量纯碱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______
    猜想三:能与石灰水反应 取少量纯碱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______
    猜想四: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取少量纯碱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______
    ______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与猜想二相同,原因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同学为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3.8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滤渣3g.
    (1)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利用上述溶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消毒液,需该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