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书写 1 题,选择题 3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书写 共 1 题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关于他的许多故事也一一fÚ(  )出水面。据莫言妻子透露,莫言想用奖金买房子,是考虑一家三代人住在一套91平米的房子里太jǐ( ),想让家人住得宽松点。据悉,莫言与妻子杜勤兰在高密的棉花厂相liàn( )结婚,后来他因各类获奖而名声大zào( ),但始终对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妻子不离不弃。莫言也曾表示,自己最大的成功是拥有幸福的家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中新网北京站2011年12月21日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的传播     

    ②日本自卫军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语,目的是  

         其军事性、战斗性。

    ③同义词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些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因为它们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有所      

    A.媒介    掩饰    区别             B.媒体    掩饰    分别

    C.媒介    掩盖    分别             D.媒体    掩饰    区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景色,使人流连忘返

    C.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骛八极,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沁园春雪》中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张明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背诵默写填空(6分)(⑤⑥题任选一题作答,如全部作答,以第⑤题计分)

    ①江山如此多娇,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③      ,梨花落后清明。

         ,人迹板桥霜。

    ⑤为了纪念陆游,重庆市将陆放翁祠最主要的纪念堂题名为“香如故堂”,这一题名是化用了他的《卜算子 咏梅》一词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

    ⑥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4分)

    (A)“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B)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①.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的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2分)

    ②.B段文字描写了关于鲁智深的哪个故事?从中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4分)

    “微笑着面对生活”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次综合性学习,也许这次活动,已成为难以磨灭的生活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的一种体验,请根据本次开展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请设计一下本次活动的步骤。(2分)

    2.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努力,但成绩总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学习,你打算怎样劝说他?(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我能行  (17分)

    ①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

    ③“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少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

    ④“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尽管我们平常都只结出了20来个果实,但是,从潜在的能力上,我们每个人是能结出13000个甚至更多的“西红柿”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⑤但是,                        。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

    ⑥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是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的,这种偏见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

    ⑦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走向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       论证方法,证明了             。3分

    3.第④段用           作论据,这样论证的作用是:           。3分

    4.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分

    5.根据上下文意,把第⑤段横线处空缺的一句话补出来:            。2分

    6.第⑤段画线的“我不行,我不行”一句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2分  这种心态对他们有什么害处?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诺贝尔文学情结(16分)

    ①身为炸药发明者的诺贝尔生前酷爱文学,写过抒情诗、短篇小说,甚至还涉足喜剧,他在遗嘱中称:“诺贝尔文学奖应授给曾经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谁也不曾料到,这个1909年在北欧小国瑞典设立的文学奖项,竟会如此长久而剧烈地纠缠着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中国人的心!

    ②事与愿违的是,中国就是没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自1909年设立到2001年,92年间共颁发93次,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98位作家获此殊荣。但人数最多,文学历史最长的中国无—人获此殊荣。难道中国文学没有理想主义?没有优秀作品?历史上,中国作家曾多次被提名,但由于种种原因,与该奖失之交臂。

    ③1927年:鲁迅曾被瑞典历史学家斯文·赫定看好,并将被提名,但他婉然谢绝。林语堂在1944、1972、1973、1975年四次被提名。1975年被提名落选后,正值他八十大寿,他说;“我们要讲道理,我们对生命不可要求太多,也不可太少,—定要抱着适可而止的态度。”

    ④1968年,老舍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且入围到最后的投票,在五名候选人中排名第—,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老舍先生已经不在人世,瑞典文学院只好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另外—名东方人:日本的川端康成。老舍先生的逝世使中国又一次错过了诺贝尔的青睐,据说沈从文、巴金继老舍之后也曾被提名,但都没有下文。

    ⑤2000年2月份,国内媒体大炒台湾文学狂人李敖向诺贝尔奖冲击一事,称其小说《北京法源寺》被提名,着实给垂头丧气的中国人注入了—些活力,但马上就有人撰文质疑这—消息的可信性。不论消息可靠与否,反正最终李敖榜上无名,2000年高行健(法籍华人)获奖不仅为诺贝尔奖划上了世纪句号,也使中国作家在20世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成为泡影。

    ⑥为什么偏偏中国人不能获奖?为什么瑞典偏偏不发奖给中国人?尤其是高行健2000年跨世纪获奖,简直玄妙到近乎调戏了。高的作品在中国还远远算不上—流。他的获奖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在描写的混乱、水准的低下上有目共睹。有人为此揭高行健的老底,说无非是得力于评奖委员会的马悦然和台湾的马森的提携,二马并驾把高行健送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神坛。话到此处,总会激起—股强烈的民族情绪,但诺贝尔文学奖的欧洲中心主义是不可否认的。

    ⑦有许多专家分析认为,语言障碍是中国作家获奖的另一大障碍。在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院士中,直至1993年方出现一位汉学家马悦然,他的妻子是四川人。在此之前的历代院士中,没有一个懂汉语。这就是说,中国作家的作品,委员们只能读译本。且不说作品其他方面的艺术水准,单汉语语言本身的魅力就不知要打多少折扣。你可以设想,一个不懂中文更谈不上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怎么能够充分欣赏和体会莫言、贾平凹们的艺术魅力?所以,不少人开始埋怨翻译水平的低下,并寄希望于它的迅速提高。当然还有—些更冷静者,认为当下中国作家的轻飘浮躁和急功近利也是导致获奖失败的重要原因。

    ⑧尽管对诺贝尔的操作程序和公正性存在疑问,但它在世界文学中的霸主地位不容置疑。有人说,获奖者未必伟大,未获奖者未必就不伟大,但是,我们还是衷心希望真正的中国作家能在未来获奖。

    1.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文章第②段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3.除鲁迅的婉然拒绝外,第②段中的“种种原因”在下文还指哪些具体原因?(4分)

    4.揣摩文中第⑧段加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分)

    5.联系全文,分析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说的“还是衷心希望真正的中国作家能在未来获奖”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

    6.如今中国作家莫言终于获得了此项大奖,作为中华儿女的你,又有怎样的一番情结呢?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词鉴赏(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4分)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1分)

    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21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骆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居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之,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陈寿《三国志》)

    注释:①骆统:当时八岁,后为吴国大将。②士大夫:古代指社会上层人士或有声望的读书人,这里代指“乡里及远方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尽南海         (      )     (2)问其故(      )        

    (3)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     (4)母亦之(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乃自以私粟与之,又以告母       译文:                       

    3.诸葛亮为什么认为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是可行的?请用文中的话回答。(4分)   

    4.乙文中所说的“骆统为之饮食衰少”中“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2分)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话概括【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4分)

    6.读罢乙文,你觉得骆统日后能成为大将军,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题,按要求作文。

    初中三年我们即将走过。这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喜悦也有痛苦,有悲欢也有离合,这就是成长。还记得爸爸的花儿落了吗?还记得走一步再走一步吗?也许三年的成长经历让你有许多话要说,那不妨在此“我手写我心”吧!在表达的过程中,请注意书写工整、清楚、端正,力求美观。书写分按四个等级分别给予4、3、2、1分。

    (1)命题作文

    题目:我们一起走过

    (2)请以“成长路上的     ”,(如“风雨、彩虹等”)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

    (4)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6)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7)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