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名句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3 题
简单题 2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阻遏è  船舸gě  颓圮pǐ 漫溯suò  B.长篙hāo 河畔pàn    虱子shī  叱骂chì

    C.忸怩niǔ 淬火cuì 倚柱yǐ  团箕jī  C.忤视wǔ  创伤chuàng 满载zài  变徵zh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叨(tāo)扰    证券(quàn)    戏谑(xuè)   数(shuò)见不鲜

    B.嬗(tán)变    诤(zhèng)友   偏裨(pí)    怙恶不悛(quān)

    C.折(shé)耗    殷(yān)红     蓦(mù)然    危如累(lěi)卵

    D.血泊(pō)     蹊(qī)跷      解(jiě)送   勾心斗角(jiǎ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辗转  目眩  凌侮  箫瑟  色彩斑斓   B.寥廓  挑衅  拜谒  惆怅  一愁莫展

    C.蹲踞  慷概  凄婉  沧桑  峥嵘岁月    D.苔藓  辉煌  逶迤  树阴  瞠目结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狗尾续貂 沽名钓誉 故步自封 和中共济 B.各行其是 炙手可热 毫厘不爽 屈指可数

    C.急流勇退 卷帙浩繁 坚苦卓绝 免为其难 D.融汇贯通 学以致用 出类拔萃 成人之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雨巷》是戴望舒的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发表于《小说月报》。

    B.生日宴会上,老人的子女、亲戚和朋友欢聚一堂,天伦叙乐,这是老人的八十岁的生日宴会。

    B.在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胡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激浊扬清,在全社会树立起道德新标杆。

    C. 在上海召开的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组织者数典忘祖,拒绝使用汉语,从论文汇编到演讲、提问,乃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心想事成”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祝辞,它不仅普遍用于节日,而且被广泛用在书信里,还经常见诸于报端,成了一种“廉价礼品”。

    B.这个学院根据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分流教育法,保证学生毕业后全部推荐安置工作,使学生无后顾之忧。

    C.我们从古今中外卓越的伟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偶然性,但他们每一个人才学广博,勤于劳作,又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

    D.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道路交通的改善,公交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百姓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问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文言文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 荆轲奉樊淤期头函      D. 图穷而匕首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使……成为疆界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怀恨在心

    D.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    ②进兵北略地  ③樊淤期乃前曰  ④其人居远未来  ⑤函封之

    ⑥发尽上指冠  ⑦太子迟之    ⑧使使以闻大王  ⑨群臣怪之   ⑩乃朝服,设九宾

    A.①②⑤/③④⑦/⑥⑩/⑧/⑨    C.②③/①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③⑩/②⑤⑥/⑦⑨/④/⑧    D.②③⑤/①⑥⑨/④⑩/⑦/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因人之力而敝之

    D. 敢以烦执事          以乱易整,不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以其无礼于晋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秦王购之千金

    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⑦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⑧我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⑨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⑩见燕使者咸阳宫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⑨/⑧⑩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⑨⑩

    C.①⑤⑧/②③⑦/⑥⑨/④⑩    D.①⑤⑧/②④/③⑥⑦/⑨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选出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  )

    A.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秦国的土地减少了而晋国却有利可图,您一定要考虑这件事。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译文:事情没有办成功,于是就想生擒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对余光中的《枫叶》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

    霜齿一咬

    噢,那样轻轻

    就咬出一掌血来

    A. 首句表明:秋天万物萧索,容易引起人们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此即古今诗人之所以悲秋也。

    B. 因为秋霜摧残万物,花叶凋零,故有第二行的“霜齿”之喻。

    C. 因为枫叶有五个角,经霜后变成红色,故有末句的“血掌”之喻。

    D. 末句“咬出一掌血”,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 “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 “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 “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中美好的理想。

    D. “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题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够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报    秋

    宗  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命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4分)

    (1)作者为什么吃惊?

    因为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因为 ________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不超过12字)。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六个“便”宇和五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8分)

    (1)反复用“便”字的好处是:

    ________(不超过26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________

    ________(不超过26字)

    4.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6分)   (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向下比、工作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G.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们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它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们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周语》)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矣            堪:能忍受  B.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逆

    C.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阜:丰富    D.三年,乃流王于彘  流:流放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告,则杀之                B.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C.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D.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3.下列各句括号中列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召公告(厉王)曰:“民不堪命矣!”

    B.王怒,得卫巫,使(之)监谤者,以(之)告,(王)则杀之。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厉王)成而行之。

    D.吾能弭(国人)谤矣,(国人)乃不敢言。

    4.全都表明天子听取谏言重要性的一项是(    )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②为民者宣之使言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   ④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⑥三年,乃流王于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对了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B.在如何对待百姓公开议论朝政的问题上,厉王没有听取召公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卫巫的主张,对百姓采取“弭”的态度,予以镇压,施行暴政。

    C.厉王对自己“弭谤”的做法沾沾自喜,而召公以“川壅而溃”设喻,劝说厉王对待百姓的议论应该采用“导”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使国家昌盛。

    D.厉王没有听从召公的劝谏,把老百姓都流放到彘这个地方,使他们再也无法议论朝政。

    6. 翻译上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雨 后 池 上

    刘 衯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能样表现雨后水面的平静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思  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978年)

    1.思念是抽象的思维,是无法具体把握的情感,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现“思念”的?“思念”在作者笔下具有怎样的意蕴?(4分)

    2.“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两句诗在诗中有何含义? (4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和上文构成排比句。(8分)

    幸福是一件伴生物。没有在冰天雪地里踟蹰过的人,不会感到暖室轻衾的舒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两个事物,为它们各写一句“真情告白”(8分)

    小溪——我们的流量是有限的,汇入大海,却能托起万吨巨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画外音,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它可以描述心理活动,也可以对画面的背景、叙写对象、事件直接议论抒情。请任选一个角度,根据下图内容及情景提示,写一段画外音。(50字左右)(10分)

    情景:一只燕子徘徊于死去的同伴旁边久久不愿离去。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