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 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 T 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 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学校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 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 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 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

    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

    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1.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 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 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 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 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向父亲求援,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D. 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 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2.本文题目为“34 个鸡蛋”,请分析“34个鸡蛋”这一情节的设置在全文中的作用。

    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析其表达作用。

    ①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 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②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4.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她的性格也因支教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请简要概括她的性格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1.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

    2.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

    ①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

    ②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4.作者指出“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我们该如何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试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

    5.“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按捺(nà)     星宿(xiù)     街头巷尾(hànɡ)    蓬荜生辉(bì)

    B. 颀长(qí)     字帖(tiè)     呱呱坠地(ɡū)     大有裨益(bì)

    C. 聒噪(ɡuō)     附和(hè)      忍俊不禁(jīn)     麻痹大意(pí)

    D. 热衷(chōnɡ)   累赘(léi)     煞费苦心(shà)     刚愎自用(b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 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 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 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 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 ②④①⑤③   B. ②⑤④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⑤①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

    A. 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 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 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 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改正其中的错误。

    ①“我成功了,”我喊了出来。“朋友们!”②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道路在脚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成功在奋斗中缩短。③而现在,我将登上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④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⑤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⑥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目标是以夺取金牌为目的!

    (1)第①句的标点             应改为           

    (2)第②句的           一词应该改为           

    (3)第⑥句应删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钻石婚戒打出了一条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试品析其好在何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篇名句默写。

    (1)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

    (4)去年,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6)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7)“写文章要力争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要尽可能用最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可用清代郑板桥的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异标新二月花”进行概括。

    (8)2012年11月,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的战略命题时,引用了三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____”和“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形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一)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 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下列各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乙】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清·吴敏树《书谢御史》 )

    【注】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亦不详其姓字 .   详:知道

    B.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C. 人避之,莫敢诘   诘:质问(责问)

    D. 先生文章名一时   名:名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以为号焉 .      故自号曰醉翁也

    B. 或置酒而招之 .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乃 遍 游 江 浙 所 至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②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②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③两文都写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许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来到杭州一老字号药房做学徒。临行前,他的老祖母交代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当学徒很辛苦,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有一天,男孩打扫卫生捡到了几枚钱币。他很缺钱,但他还是把钱捡起来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过多次,他都如数上交。师傅每次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烤好几两鲜竹沥往往需 要烤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地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多年后,他成了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品牌已热销了二十多年。

    要求: 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铭记”“考验”“诚信”“坚守”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 作,700 字以上。 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