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1829年英国议会通过《大伦敦警察法案》,J835年通过市镇自治机关法,1839年通过郡警察法,1842年英国第一个现代刑警机构——伦敦警察厅成立,1856年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最终确立了新警察制度,现代警察队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据此判断

    A. 英国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B. 宪法是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保障

    C. 经济发展推动民主进程

    D. 工业革命促使议会司法职能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A. 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 西方国家仪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C. 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 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存在着增长的趋势,新式农具的使用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保障。但是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也使农业现代化的轨道在近代中国偏离了它应有的航向。致使“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根本原因是

    A. 新式农具与传统耕作制度难以融合   B. 人口和耕地的增长大量消耗购买力

    C. 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D. 传统观念造成农民的经营思想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介绍: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后来将蒸汽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是詹姆斯·瓦特的儿子小瓦特……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据此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 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

    B. 取决于专利制度对创新的保护

    C. 取决于瓦特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D. 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

    A.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 士人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 “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 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A. 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 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 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

    A. 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 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

    C. 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 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与清政府发生了矛盾,但乾隆帝还是接见了他。嘉庆二十一年(1811年),同样是英国使节的阿默斯特前来试探通商问题,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因素是

    A. 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B. 闭关锁国政策

    C. 当时皇帝的个人气度

    D. 传统的朝贡贸易政策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 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 生活资料全赖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A. 玉米和马铃薯   B. 小麦和番茄

    C. 马铃薯和小麦   D. 水稻和玉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为清代安徽徽州等府的田赋征收统计表,这反映出当时(  )

    府别

    县别

    每亩征银

    每亩征米

    每亩征豆

    徽州府

    休宁县

    0.090两

    1.3升

    0.07升

    黔县

    0.093两

    1.6升

    0.08升

    宁国府

    南陵县

    0.073两

    1.6升

    0.31升

    宁国县

    0.073两

    1.8升

    0.32升

    池州府

    贵池县

    0.126两

    7.3升

    0.91升

    铜陵县

    0.116两

    7.9升

    0.97升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A. 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并存   B. 安徽田赋征收的标准相对偏高

    C. 佃户的田赋负担有所减轻   D. 征收的实物在数量上超过银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

    B.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C. 《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

    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菲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  )

    A. 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   B. 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

    C. 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D. 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侧宋代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图文信息说明当时的苏州城

    A. 市坊界限己被打破   B. 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 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

    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 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 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20年前后英国已出现一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这主要反映了(  )

    A.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 所含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2

    29696

    100

    注:单位,万两,资料选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B. 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C. 洋务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收入是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南宋曾丰在《缘督集》中说:“居今之人,自农而为士、为道、为释、为技艺者,在在有之,而唯闽为多。闽地褊,不足以衣食之也,于是散而之四方。故所在学有闽之士,浮屠老子宫有闽之道释,阛阓有闽之技艺。其散而之四方者固日加多,其聚而在闽者率未尝加少也。”材料反映出(  )

    A. 区域内人口流动频繁   B. 佛教、道教发展冲击经济

    C. 商业移民促进城镇发展   D. 农耕经济基础严重动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隋末农民战争,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武德七年(624年),唐初统治者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主要规定有: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有爵位的贵族和官吏因品级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主要原则是“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均田制在唐朝实行了一百多年,唐朝前期的经济发展与国家富强,与此制度密切相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在18世纪农业资本主义化过程中,坚持旧生产方式和经营方法的地主贵族在经济上已趋没落,同时,他们开始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和农业改良技术,并兼营一些工商业。这种变化造就了资本主义化的贵族地主阶级。从18世纪60年代起,圈地运动发展速度加快,形成新高潮。1760年之前,议会共颁布了214项圈地法令,而在60年代就颁布了385个圈地法令,圈地70余万英亩。70年代的圈地法令则多达642个。在18世纪英国,“土地越来越成为政治权力的基础”。至18世纪末,已经有400个大地主家族,各自拥有至少5000英亩以上的土地,年均土地收入约1万镑。

    英国的农业在1600—1800年在技术和生产能力方面出现了重大转折。据考证,表现农业革命成果的年代为1700年左右或者更早。在整个17世纪,英国谷物的出口量很少,1700年之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度稳定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0000吨,平均每人出口30千克,当时的英国是“欧洲的粮仓”。与此同时,1700—1750年英国人口大约增加了5%—7 %,人均消耗量也有所增加,而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却减少了。

    ——摘自高德步、王珏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推行均田制的背景,分析唐朝推行均田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农业革命的措施及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唐、明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

    考察一个王朝,应谊注意以下几个要素(总分100)

    唐朝(得分:76分)

    明朝(得分:68分)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10分)

    8

    7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10分)

    9

    8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10分)

    4

    9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10分)

    8

    8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10分)

    7

    7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10分)

    9

    4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10分)

    7

    6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10分)

    7

    5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10分)

    8

    7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10分)

    9

    7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 (可以就材料中的朝代,也可以任选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进行打分和论述;也可以对上述打分进行反驳,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打分,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及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