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B. 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C. 雅虎体育专家批评K教练利用国家队的权力假公济私,牺牲球员们的时间和身体为自己博取利益。

    D. 本市各类培训机构中外籍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市场上正规的培训机构基本都能执行外教聘任规定,但庞大的外语培训市场还是有不少滥竽充数者。

    E. 改革既蕴藏着巨大红利,也会触动某些人利益,因此也是挑战,政府应该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取信于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公立医院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政府肩负着管理医院、兴办医院和推进公共医院改革的重要责任。

    B. 10月1日上午,京珠高速乳源段发生一宗特大交通事故,高速公路交警、高速公路管理人员、120急救人员和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救援。

    C.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脱口而出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正是出于汪国真之手。

    D. 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

    B. 虽有槁暴   暴:晒

    C. 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自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上食埃土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吾师道也   D. 公将鼓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也。父恪,陈特进、广州刺史。法兴,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阳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之。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弑炀帝于江都。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以诛化及为名,三月,发自东阳,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比至乌程,精卒六万。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时齐郡贼帅乐伯通据丹阳,为化及城守,法兴使果仁攻陷之,于是据有江表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武德元年八月,复闻越王侗立,乃上表于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置百官,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

    法兴自克毗陵后,谓江淮以南可指捴①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便即诛戮,而言笑自若,由是将士解体。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并握强兵,俱有窥觎江表之志。法兴三面受敌,军数挫衄②。陈棱寻被李子通围于江都,棱窘急,送质求救,法兴使其子纶领兵数万救之。子通率众攻纶,大败,乘胜渡江,陷其京口。法兴使蒋元超拒之于庱亭,元超战死。法兴与左右数百人投吴郡贼帅闻人遂安,遣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至中路而悔,欲杀孝辩,更向会稽。孝辩觉之,法兴惧,乃赴江死。初,法兴以义宁二年起兵,至武德三年而灭。

    (节选自《旧唐书》第五十六卷,有删节)

    【注】 ①指捴(zǒnɡ):指挥。②挫衄(nǜ):挫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B. 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C. 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D. 称梁/建元曰/延康改易隋官/颇依陈氏故事/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 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 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化及叛变后,沈法兴野心渐起,征集六万精兵后,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义。

    B. 沈法兴听闻越王杨侗即位,便上书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得到杨侗认可。

    C. 沈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出兵援救陈棱,沈纶打败李子通后,乘胜追击,攻占京口。

    D. 沈法兴为人狡诈阴险,在投奔闻人遂安途中竟因变心欲将之杀害,被发觉后因畏惧而自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号令远近。

    (2)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之,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社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的、是礼教森严的,乃至使人们认为,缺乏自由,似乎就是中国社会的传统,而在个性解放的今天,每一个人对自由的渴望都显得尤为迫切,于是对中国这一古老传统便心怀不满。

    但这不免是一种偏见。我们今天当然呼吁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够尽情释放。但这并不等于说,自由在传统文化里就是缺失的。恰恰相反,正是与秩序、纪律相生相伴的,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自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缺失的;恰恰相反,与秩序、纪律相生相伴的自由,在国学里却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作“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的内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星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的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凸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由,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是更好的规范“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受朝堂之艰险,受宦海之沉浮,受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锢、受到官场奴役、受到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给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摘选自曹雅欣《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下列各项中,其说法不符合原文所论自由的一项是(  )

    A. 在道家,表现可以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也可以是庄子的超越世俗,纵横时空,自由的心灵驰骋和思想放飞。

    B. 在儒家,表现或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或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或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C. 在法家,表现为自由凸显秩序,自由都有其边界,在法度内保障行动自由,“明法度”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D. 在中国古代的士人那里,表现为在各种困境中都负重前行,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而不是遁入世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之所在就是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

    B. 儒家和道家在生活哲学上人生信条不同,但对生命状态存在的理解是一致的,都认为不管自己身处哪里,都应该自由地活。

    C. 法家认为,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虽提倡法制,严明法度,但与自由的本质不矛盾。

    D. 中国古代的士人在现实的重压下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隐逸山林,也不是避世退缩,而是在负重前行中实现理想抱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秩序相伴生的自由在国学中随处可见,国学中的自由其实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是自我获得,这在儒家、道家那里都能体现。

    B.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的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正是他开阔、自由的心,表现出他超越现实局限,在无边无际的心灵世界自由翱翔。

    C. 中国古代的士人能在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等中遁入世外,体会自由,可见他们灵魂具有力度和艺术性。

    D.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国学里汲取传统自由中好的文化基因,为今所用,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某校对高一年级28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开设外国名著阅读选修课程”的问卷调查,有关数据统计如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从两方面概括图表的内容。(每条25字内)

    态度

    人数

    比例

    阅读外国名著的情况和比例

    喜欢、比

    较喜欢

    229

    81.8%

    读过外国名著者占57.6%、

    未读过外国名著者占42.4%

    不喜欢

    51

    18.2%

    读过外国名著者占8.8%、

    未读过外国名著者占91.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儒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的根本在于人们对体现为仁爱、和谐、道德、礼仪、义利、孝亲、德治、民本、人格修养等而非其宗教性的儒学精神认知、认可和践行的过程中所产生和积累的儒学自身的内发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经典,必须讲究读书方法,把好内容关。首先,________。古人有言,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也就是说,________,通过目录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其次,________。经典著作思想深刻、内容博大,需要精读字、词、句,细读篇、章、节,方能领悟其中积淀的深厚内涵。通识著作则要泛读,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是的,登上群峰的高处,我们可以极目远眺;登上修养的高处,我们可以至诚至善;登上人生的高处,我们可以高瞻远瞩。只有登高,你才能欣赏到更高更远的风景;只有登高,你才能延伸出更长更远的思绪;只有登高,你才能品味出生命更重更真的价值。登高是一种态度,给予我们蔑视困难的信心;登高是一种动力,给予我们奋发进取的力量;登高是一种追求,给予我们成功的方向。

    请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