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美丽中国”不能雾霾重重

    ①1978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持续30年以上时间9%的年均GDP增长率也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时间。显然,持续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②但是,超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早在200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尖锐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但这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资源消耗、尤其是对环境因素影响巨大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亢奋”阶段。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第一。研究表明,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自然界已经不断发出警报: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正在、或者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③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有关。而各种排放污染物与GDP密切相关。GDP首先造成制造业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特别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排放的污染物成倍增加就难以避免。各种排放污染物也与GDP和收入增长有关。当收入随着GDP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当然是好事),生活消耗也大幅度递增,甚至超过了收入增长。例如,在中国,2012年与2002年相比,GDP增长了1.5倍,而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期几乎增长了5倍。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污染物,在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的时候,雾霾就难以避免。此外,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功率越来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热度与冷度越来越离谱。这些与GDP密切相关的能量消耗和同步的污染排放,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警告甚至惩罚。

    ④人与自然的矛盾始终贯穿于人类发展史。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人类对自然界“改变”越来越多——人类甚至试图控制自然来为自己服务,但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正以新的形式出现(例如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短缺”和“疾病”),自然界对人类欲望的限制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自然界熵增现象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才能维持人类社会长久发展。

    ⑤近年来中国在力图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和行动方式上真正行动起来,否则将可能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改变社会发展的观念、要真正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科技进步并不能改变人类属于自然之根本。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甚至脑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科技进步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改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根本。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发展方式上,特别值得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⑥还有两点也很重要。一是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重新认识。中国是否应该、是否有能力、有必要去做这个价值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值得中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论证;另一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问题。现在许多产业在“调结构”的大旗下,正不断向西部转移。而这些产业为东部地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东部地区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而如果不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西部地区未来就有重蹈覆辙的可能。一旦广大的西部地区也像现在的中、东部一样雾霾连连,将十分可怕。

    ⑦“美丽中国”,绝不能雾霾重重。
    1.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所以           B.不仅   而且

    C.尽管   但是           D.只有   才能
    2.第②段中“亢奋”在文中指的是                     。(2分)
    3.文章的前三段均提及了中国的GDP,其各自的目的是              。(3分)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B.自然界发出的警报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C.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GDP密切相关。

    D.科技进步在将来可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
    5.最后一段话有什么含义?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6.结合文意,概述中国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哪几方面做起?(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探寻玻璃屋里的男人①

    ⑴我终于驱车抵达康尼什这个人烟稀少的荒僻小镇。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路的尽头竖立着“禁止非法侵入”的标识牌,几个粉红色的大写英文字母显得格外刺眼。标识牌后面是浓密的树林与小径,沿着小径望去,小山上筑有一面围墙、隐约可见的铁丝网和一幢房子。

    ⑵这并不是普通的私宅,而是美国行踪最隐秘男人的私宅——也许是美国最后一个伟大的隐居者J.D.塞林格②的住所。

    ⑶塞林格住所外有两个信箱,一个上面积了厚厚一层灰,想必好久没有打开了;另一个信箱的一端被打开,里面塞满了乱七八糟的广告传单。其中有一张上面写着“让我们来帮助你宣传你的生意!”这大概是无数媒体记者和出版商们想对塞林格说的肺腑之言。

    ⑷我不会奢望他出现,我真正想要探究的是塞林格所修筑的这面墙——不仅是物质上的木头或石头墙本身,而是他在心里为自己筑起的那面形而上的墙。这沉默不语的墙也是他的作品,因为沉默本身就是艺术在雄辩地工作。

    ⑸现在,我就站在那墙之外,他就在墙内,让人恍若隔世。这里太安静了,安静到有一种诡异的感觉,仿佛时光能在这种沉寂中凝固。但你能深深感知这并不是被动的沉寂,而是可用心触摸的、主动的隐没。这份沉寂的代价是塞林格放弃的决心、昂贵的诉讼、自我放逐与沉思。既让人心生敬意,又让人怀恨在心。这份沉寂诱惑着我们追寻又谴责着我们探访:当一位作家选择对外界封闭自己的心灵,我们却还要想方设法地突破其心理的防线。至少就像现在,我忍不住想要去敲敲门或在他住所的门前留下一封信。

    ⑹这份探寻的冲动不禁让我回想起一开始,他并不是古怪的、沉默的隐居者,当时他和外界的联系还是比较频繁的,与住在附近的邻居,尤其是温莎高中的学生们都有来往。塞林格甚至愿意接受温莎高中生报一名记者的采访。可惜,出于利益的诱惑,这些学生背叛了塞林格的信任。这篇本应低调出现在学生报纸上的采访,却被卖给了一家主流报纸。塞林格知悉后十分失望、生气,从此拒绝接受任何采访,并几乎切断了与外界所有的联系。

    ⑺他的心从此如同他家的大门一样紧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真的想离人群远一点,因为有太多的人不怀好意地关心他到底有过怎样的童年创伤,或者有意无意地为他的作品加上乱糟糟的注释和点评。

    ⑻为了远离人们的视线,塞林格不惜动用法律手段和昂贵的诉讼费让自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1982 年,他曾起诉过一名男子,因为这位塞林格粉丝杜撰了一篇他的专访。

    ⑼无数人想要寻找塞林格隐居背后的真相。很多人心急火燎地驱车前往塞林格的私人住所,不得不止步于山脚下,眺望着无法跨越的围栏。此时,我站在这里,才再次发现自己居然也是其中的一个痴情的追寻者。

    ⑽当我站在“禁止非法入侵”的标识牌旁,突然感到一阵隐隐的担忧,担心我到底还是打搅了这位在寂静中深居简出的疗伤者。你真的懂他吗?懂他的作品吗?如果懂,那么也许应该在读完作品之后就安静地走开,不再追究文字背后的是是非非。

    ⑾我不愿意敲门,但还是忍不住去了不远处的快餐店起草了一封信,引用了很多塞林格书中的话并表达出自己对他的敬意和理解。第二天,我把这封信放在堆满广告单的那个没有锁的信箱里,放下、转身、走人。我以为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时候离开了。

    ⑿可鬼使神差地,在要离开小镇的前一晚,我还是踱步到邮箱旁,惊讶地发现我的信和《周日早报》都被人拿走了。就在这时,忽然听到墙内有汽车发动的声音,难道塞老要现身了?那一刹那,我居然自作多情地认为也许他正要来迎接我这个知音呢!大门缓缓打开,一道强光射出,刺痛着我的眼睛,正当我要仔细看一眼车中人时,这车以极快的速度从我旁边呼啸而过,很快便消失在视野中。

    ⒀我内心孤独至极。回到自己的车中,我唯一的愿望竟是自己找错了塞林格的家。

    (选自《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6期,有删改)

    【注】

    ①本文写于1997年,作者是美国《君子》杂志的记者。

    ②美国大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当代文坛头号隐公J·D·塞林格(J.D.Salinger)已于2010年1月27日在新罕布什尔家中去世,享年91岁。
    1.第⑷段中的划线句“这沉默不语的墙也是他的作品”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分)
    2.第⑸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既让人心生敬意,又让人怀恨在心”?(2分)
    3.以下哪两项不是塞林格成为一个沉默的隐居者的原因?(   )(   )(6分)

    A.温莎高中的学生把对塞林格的采访作为获得利益的手段。

    B.塞林格曾经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童年创伤。

    C.许多人有意无意地为塞林格的作品加上乱糟糟的注释和点评。

    D.塞林格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和昂贵的诉讼费来让自己远离人们的视线。

    E.许多人为了探寻他隐居的真相,前往他的私人住所。
    4.请在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解释第⒀段中所表述的心情的话:         (2分)
    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3分)
    6.除了塞林格,历史上还有许多选择隐居生活的人。请在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就其隐居生活的意义写一段评价。(不超过80字)(4分)

    梭罗   华盛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1)           ,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

    (2) 白云回望合,          。            (王维《终南山》)

    (3)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5)师者,             。             (《师说》)

    (6)落花水香茅舍晚,          。          (马致远《远浦帆归》)

    (7)              ,景行行止。         (《诗经》)

    (8)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8分)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①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②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野情:喜爱山野之情。②熊:一种动物,一说指大熊星座。
    1.本诗记叙的是作者在       时节独行鲁山的一段经历。(1分)
    2.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先陈述喜好,再以写景照应点题。

    B.颈联对仗工整,多视角描写动态之景。

    C.尾联问句传达焦急,声音则反衬寂静。

    D.全诗语言既清新自然,又不失质朴美。
    3.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本诗颔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16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且相如贱人(     )             (2)吾念之(     )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   (4)相如车避匿(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相如每时   B.大王必欲

    C.而相如叱之   D.盘游
    3.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振之以威怒                     B.其制稍异于前

    C.相如闻,不肯与会                 D.拜送书于庭
    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4分)

    游敬亭山记

    王思任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嶾①,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②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阴寒,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②,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憟然不能止。

    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想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③,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释】①雰:云霞。嶾(yǐn):山势高耸突兀。 ②蒏(y6nɡ):酗酒。③牛山: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蕉鹿:喻人生梦幻。
    1.完成下列填空和解释加点字(2分)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高中阶段学过的“记”有          

    (2)既束带谒事 (    )                      
    2.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我飞登而上,但吏卒守护着我,不让我动身。

    B.让我悠然想飞登而上,但官职在身,不能动身。

    C.让我想象自己生出了双翼,但吏卒都无动于衷。

    D.使我轻盈得仿佛生出双翼,但吏卒守着不能动。
    3. 赏析第②段“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一句的意境。(2分)
    4.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分)
    5.简述文章三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记游敬亭山?(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70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节奏越来越快,“速成”、“速递”、“快餐”、“快车”等等触目皆是。不久前,更有报道称中国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的步速位列世界前列。求“快”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此相反,大洋彼岸的一位学者教授曾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口号:比慢。这个口号颇值得玩味,“慢”是否意味着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要求以“快与慢”为话题,可全面理解材料,亦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800字以上。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