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2 题
  1.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②元朝设置行省制

    ③明朝设置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   )

    A.市场初显专业化        B.已经出现了晓市、夜市

    C.交易场所按商品种类区分    D.按时段、分人群交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 “王道”(德政)、 “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 “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

    A.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④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东西方天平失衡的开端。其观察到的历史影响因素是(   )

    A.社会形态转变    B.民族矛盾激化

    C.革命力量兴起    D.文化途径迥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   )

    A.禁止吸食    B.整顿吏治

    C.严惩贩卖    D.断绝外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 “……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甲午战争——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民主和科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雉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式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

    A.鉴往知来    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手,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C.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却被任命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军队,他只会给那些他所不愿毁灭的人带来毁灭,同时使他自己也蒙受羞辱和痛苦”。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   )

    A.韩非子:“废常尚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

    B.墨子:“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C.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D.黄宗羲:“缘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到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   )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科技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水力织布机    ④电话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美国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曾说,《联邦宪法》一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些具有“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特征的“制度性要素”包括(   )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②总统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分权制衡

    ③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④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  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表是1750年——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   )

    A.外国列强在此时间段对中国进行了疯狂掠夺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全面的侵略

    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D.中国、印度经济仍得到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   )

    A.智者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堪称本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我们能发现它们都(   )

    A.是与本国的封建专制势力长期斗争的成果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D.确立了总统制的民主共和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是如何通过妥协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将雅典城邦引向民主之路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关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说明宋朝“造极”的表现。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法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材料二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材料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2)材料二、三反映了近代中国人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