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包涵/信函            甬道/雍容          牲畜/畜养

    B.松懈/嫌弃            澄澈/瞪眼          轻佻/远眺

    C.荆棘/棘手            荣膺/拊膺          富庶/稻菽

    D.纤细/纤维            提倡/提防          丰腴/瘐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已经60多岁了,学术上很有成就,又酷爱健身锻炼。每星期六都要带着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沿着400米的树胶跑道跑8圈。

    B.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这个满载着盛唐记忆、洋溢着现代气息的遗址公园,为西安城北构建起一道城市文化风景,改善了居民生活,提升了城市品味。

    C. 天津市已在全国帅先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120所公办幼儿园,改造14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500所村办标准幼儿园。

    D. 密支那是缅甸第三大城市。低矮的建筑散落在伊洛瓦底江西畔,曾经的洋楼被二战的炮火夷为平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虽然与美国和欧洲等国公众比起来,中国公众在科学素养水平方面还存在差距,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感兴趣程度却基本相同。

    B.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正在得到遏制,但一些城市的交通问题仍旧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往往是道路使用者交通法规意识淡漠造成的。

    C. 目前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国有企业、大型外资企业缺工情况并不严重。“招工难”的往往是一些缺乏人力资源储备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熟练工人、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电子工人等。

    D. 重庆2011“春风行动”暨农民工就业创业主题月活动正式启动,40个区县同步举办招聘会,2200多家用人单位共提供了12万余个工作岗位,挽留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留乡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填入下面这句话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价格欺诈案件曝光后,家乐福、沃尔玛________

    A. 承认违反了有关价格法律法规规定,向消费者道歉,同时开展自查自纠,执行“五倍差额”赔偿政策,邀请社区顾客担任价格监督员,提高超市信息系统管理水平。

    B. 承认违反了有关价格法律法规规定,向消费者道歉,同时提高超市信息系统管理水平,开展自查自纠,执行“五倍差额”赔偿政策,邀请社区顾客担任价格监督员,。

    C. 承认违反了有关价格法律法规规定,邀请社区顾客担任价格监督员,向消费者道歉,同时执行“五倍差额”赔偿政策,开展自查自纠,提高超市信息系统管理水平。

    D. 承认违反了有关价格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五倍差额”赔偿政策,开展自查自纠,提高超市信息系统管理水平,同时邀请社区顾客担任价格监督员,向消费者道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六祖惠能禅师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惠能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父亲名卢行瑫,早逝,母李氏。惠能自幼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萌生学佛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并命南归。

    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若惊,知惠能得黄梅弘忍真传。

     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法长达37年之久。他弘扬禅宗,主张“顿悟”,人称“南宗”。当时,六祖惠能的同门师兄神秀,主张“渐悟”,在华北势力颇盛,号称“北宗”。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和唐中宗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惠能入京。惠能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唐宪宗谥号大鉴禅师。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被运回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其门人裹综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

     惠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他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

     惠能又曰“先立无念为宗”。所谓无念,即虽有见闻觉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

    禅宗从达摩始百余年间皆以《楞伽经》相印证,故亦称为楞伽宗。达摩的三传弟子道信开始兼以《金刚》等经为典据,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义代替了《楞伽经》,其目的在于摆脱名相烦琐的思想束缚,而单刀直入求得开悟。

    1.下列关于六祖惠能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祖惠能的祖籍在河北燕山,父亲做官被贬岭南新州为平民后,他出生在岭南新州。

    B. 六祖惠能从小受《金刚经》影响,立志向佛,在黄梅山拜谒了五祖弘忍,得弘忍真传。

    C. 六祖在岭南曹溪传法30多年,影响深远,他弘扬的禅宗,被人称为“南宗”,与神秀的“北宗”齐名。

    D. 六祖惠能传扬的禅宗,受到了唐王朝的重视,唐宪宗还因他而出家,法名大鉴禅师。

    2.在五祖弘忍命弟子作偈时,对神秀和惠能的偈子的不同之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秀主张凝心向佛,时时用佛法告诫自己,不让世俗的尘埃玷污了自己的心灵。

    B. 惠能认为佛家是帮助人从佛理根本上认识佛法的,人的身心和佛法最终都是来自空寂。

    C. 神秀偈子的主旨在于念佛的人心中还有一个“我”,惠能偈子的主旨是信佛的人心中只有一个佛。

    D. 神秀和惠能都提到的“尘埃”,是佛家指称的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和污浊。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惠能禅法以定慧为本。他主张从静坐敛心中来认识佛理,体味佛法博大精深。

    B. 惠能解释风吹幡动为“仁者心动”,就是采用“单刀直入”方法从自己的本心来认识自己以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与现象,从而达到契合佛法的境界。

    C. 惠能提出的“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不仅对佛教徒修炼自身有好处,对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创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也是大有益处的。

    D. 文章结尾处用惠能禅法以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义代替《楞伽经》,在弘扬佛法时一扫过去僧徒繁琐章句之学,与文章开头引用的陈寅恪对惠能的论述相呼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老厨师

    1786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其实,这不能算是一间屋子,而是花园深处一间破旧的岗棚。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

    厨师和他那个十七八岁的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笨重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盘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这架拨弦古钢琴已经太老了,只要周围有什么声响,它的琴弦就会轻轻地和着唱很久。

    玛丽亚给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凉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那怎么办呢?”玛丽亚问。

    “你到街上去,”老人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

    玛丽亚披上头巾出去了。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玛丽亚等了很久,她终于觉得似乎有人沿着围墙走过来,边走边哼着小调。她朝前走了几步,迎过去,和他撞了个满怀。那人收住脚步,问:“什么人?”

    玛丽亚抓住他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转述了父亲的请求。“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父,但没关系。走吧。”

    他俩进到屋里。凭着烛光,玛丽亚看出这人身材瘦小。他把淋湿的斗篷一下子脱了下来,扔到长凳上。他穿着优雅、朴素;烛光把他的黑坎肩、水晶纽扣和花边硬领照得闪亮。这个陌生人还很年轻。他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许多种贵重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走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陌生人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说:“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不是罪过,也不算偷窃,相反,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阿门!”老人小声说。

    “阿门!”陌生人重复说。“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突然露出微笑,大声说:

    “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好吧,”他又说,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好吧!”他第三次大声说,急促的琴声突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彷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他弹奏起来。古钢琴多年来第一次发出这样嘹亮悦耳的琴声。这琴声不仅充满了岗棚,而且充满了整个花园。天空开始飘湿乎乎的雪花了。

    “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因为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

    “现在您看见什么了吗?”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难道您没有看见,夜由黑变蓝,再由蓝变成蔚蓝色吗?暖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暖了。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玛丽亚,把窗户打开吧。”玛丽亚打开窗户。一股冷空气破窗而入。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玛丽亚朝他扑过去。陌生人中止了弹奏,走到床前。老人喘吁吁地说:“我像许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名字就死去。名字!”

    “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

    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1.本文作者在莫扎特说出自己的名字之前,就已经通过多次描写对这个人物做了铺垫。请找出这些铺垫之处来。(5分)

    2.在对待老厨师偷了杜恩伯爵夫人一只小小的金盘子这件事上,为什么莫扎特最关心的是仆人中有没有人因为这件事受到牵连?(5分)

    3.莫扎特为满足老厨师再一次看见妻子的愿望,决定为老厨师弹奏钢琴。作者描写莫扎特时,一次不漏地详尽写下了莫扎特三次说的同一句话“好吧”。你觉得这三句话后面的潜台词各是什么?(6分)

    4.探究题。当玛丽亚听到父亲临终忏悔时说自己过去曾偷过别人的东西,而且把这件事对自己做了隐瞒,她会怎么想?她会不会觉得自己的父亲不再高大完美?(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第宅

    太宗朝,天下新承隋氏丧乱之后,人尚俭素。太子太师魏征,当朝重臣也,所居室宇卑陋。太宗欲为营第,辄谦让不受。洎征寝疾,太宗将营小殿,遂辍其材,为造正堂,五日而就。开元中,此堂犹在,家人不谨,遗火焚之。子孙哭临三日,朝士皆赴吊。高宗时,中书侍郎李义琰宅亦至褊迫。义琰虽居相位,在官清俭,竟终于方丈室之内。高宗闻而嗟叹,遂敕将作造堂以安灵座焉。

    则天以后,王侯妃主京城第宅日加崇丽。至天宝中,御史大夫王鉷有罪赐死,县官簿录太平坊宅,数日不能遍。宅内有自雨亭,从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又有宝钿井栏,不知其价。他物称是。安禄山初承宠遇,敕营甲第,瓌材之美,为京城第一。太真妃诸姊妹第宅,竞为宏壮。曾不十年,皆相次覆灭。

    肃宗时,京都第宅屡经残毁。代宗即位,宰辅及朝士当权者争修第舍,颇为烦弊。议者以为土木之妖。无何,皆易其主矣。中书令郭子仪勋伐盖代,所居宅内诸院往来乘车马,僮客于大门出入,各不相识。词人梁鍠尝赋诗曰:“堂高凭上望,宅广乘车行。”盖此之谓也。郭令曾将出,见修宅者,谓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某筑,只见人自改换,墙皆见在。”郭令闻之,怆然动容。遂入奏其事,因固请老。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子孙哭临三日,朝士皆赴吊   吊:吊丧。

    B. 竟终于方丈室之内           方丈: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

    C. 遂敕将作造堂以安灵座焉     将作:职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的官员。

    D. 无何,皆易其主矣           无何:没有办法。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敕将作造堂以安灵座焉           议者以为土木之妖

    B. 太宗欲为营第,辄谦让不受         遂辍其材,为造正堂

    C. 高宗闻而嗟叹                     筑者释锤而对曰

    D. 曾不十年,皆相次覆灭             郭令曾将出,见修宅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从王侯将相京师第宅修建的变化描写中,引出对上层统治者们追求奢靡生活的警诫。

    B. 作者描写唐王朝建国之初魏征、李义琰这样的大臣居所之卑陋褊迫,提倡为官清俭。

    C. 文中描述王鉷、安禄山、太真妃诸姊妹的第宅,“曾不十年,皆相次覆灭”,鲜明地表达了再崇丽宏壮的建筑,都将成为废墟的道理。

    D. 郭子仪跟筑者的一番对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宅内有自雨亭,从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又有宝钿井栏,不知其价。他物称是。(5分)

    (2)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某筑,只见人自改换,墙皆见在。(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牧场  弗罗斯特

    我要出去清理牧场的泉源,

    我只是想耙去水中的枯叶,

    (也许我会等到水变清冽)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我要出去牵回那头小牛,

    它站在母牛身旁,那么幼小,

    母亲舔它时也偏偏倒倒。

    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

    1.有诗歌评论家说,弗罗斯特的《牧场》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相似,你读出这个味道来了吗?请说一说。(4分)

    2.诗歌中的“你”是诗人的妻子,诗歌两节结尾句都是“我不会去太久——你也来吧”,但语气和情感却有了变化。请说说你领悟到的这个变化。(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些人为老师,要说明的观点是________。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表示远大的目标虽然遥远,但坚持下去仍然可以达到;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的句子是________。

    屈原《离骚》中表达愿意为君王做向导在前面开路的句子是________。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对屈原和他的《离骚》作了高度评价。他评价《离骚》“文”“辞”“志”“行”的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  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行的句子是________。

    苏轼在《江城子》中回忆去世十年的妻子,说即使相见,你也不认识我了,描写自己苍颜的句子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某班在开展“课堂教学大讨论”时,谈到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几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6分)

    甲同学说:我喜欢A老师冷峻清晰的讲述,他把我们带入了思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

    乙同学说:我喜欢B老师豪情万丈的发挥,________。

    丙同学说:我喜欢C老师声韵宛转的表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下列16个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4分)

    参差不齐    甚嚣尘上      簇堆      拥挤     同时    劳累    出没   传送

    错落有致    尘土飞扬      琳琅      喧哗     一同    忙碌    游动   传递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 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 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 ,人马 ,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 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 。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 。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下面备选的几句话,衔接在后面几个有引语的句子后面,只填番号。(5分)

    A.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

    B. 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C. 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百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

    D. 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E.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①《内径》上说:“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        )

    ②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        )

    ③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 (        )

    ④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

    ⑤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60分)

    题目:把李白请来

    要求:可以把题目中的“李白”换成别的古今中外文化名人。不少于800字。

    作文限制:作文内容必须包括写出你遇上了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把这位名人请来;写出名人被请来后是怎样为你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其中必须引用到这位名人的著名思想和语言或者行动,至少两处);最后总结出你认识到的在生活中“请来”名人会带给成长中的高中生哪些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