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4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 ,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C.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的一项是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D.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书者,如也。”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新题。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妈的包裹里放了钱。”张孝德说:“姐,你没事闲着,妈每天看她的包,你动了她准知道。”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用小毛巾、旧布块、塑料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的一个小包包,小包包里有四十多个信封,信封都是自己早年当兵时给家里写信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封面的字迹还清清楚楚。张孝德忽然觉得应该给母亲的小包袱拍个照,他用手机拍下了包袱和包袱里的信封,把图发到微信群里并写下一段话:深刻的亲情是不能被浅薄的快乐填满的,一想到城市生活那些背后的空洞无物,我就惶恐不安。看着母亲的小包袱,我想起了童年、成长和对母亲的感情,我好痛恨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天快黑的时候,单冬花回来了。她直奔自己的卧室,打开灯,掀起枕头发现包袱动过了,信封没有动。她明白是闺女张小梅动了,单冬花不喜欢闺女,再孝顺的闺女也是人家的媳妇。单冬花一时不想揭穿闺女的把戏,她知道闺女是心焦包袱里的钱,可包袱里的钱不心焦她。

    终于到了回乡的日子。单冬花紧紧抱着她的小包袱,看着小梅和孝德大包小包的提着。包多手少,张孝德建议把小梅的一个小提包和母亲的小包袱捆绑在一起。正捆着,公交车来了。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张孝德架着单冬花上了车,小梅提着大小包包随后上车。

    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火车站。下车后开始清点行李,单冬花说:“把我的小包袱给我,拿惯了,手里空空的,总觉得少了什么。”

    包袱不在了。

    张小梅以为单冬花拿着,单冬花以为是张小梅取着,都急得团团转。

    单冬花说:“出门时我拿着,上车时孝德说要和小梅的提包系在一起,我明明知道小梅从我手里接走了包袱。”

    张小梅说:“妈的包袱啥时候舍得叫旁人拿,我还有福气拿?我是真没有见。”

    单冬花腿软得不由得要往地上坐,哽咽着说,两万多块钱呢。一家人不说话了,谁也没想到单冬花的包袱里有这么多钱。

    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孝德想也许是忘记把那个包袱带下车了,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公交汽车下一站追去。半个小时后,孝德回来说车上没有。孝德说我快发微信,或许可以帮上忙。

    小梅突然想了起来,说:“我的手机还放在那个包袱里边。整理包袱时想着妈的小包袱最重要,手机也最重要,顺手就塞进去了。”孝德问:“是否开着机?”小梅说:“开着。”孝德急忙拨号,结果是关机。

    人流拥挤着开始进站,单冬花腿上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张孝德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此时的痛苦,搀扶着,在一旁反复安慰母亲,说破财免灾,只要您健康长寿;更何况,如今的社会还是好人多,大都不在乎您这点钱,人家捡到后一定会给咱送回来;放心回家,不等火车到家就会有好消息,城里的派出所神速着呢。

    安顿她们上车后,张孝德立即给家里外甥的银行卡打了一万五千元,并让外甥告诉姥姥说警察当天上午就找到捡包的人,要回了钱,剩余的钱作为感谢费送给好心人了。张孝德再三叮嘱不要说漏嘴。

    回到家,在给母亲的电话里,张孝德说:我们自己不小心,包袱丢到车上了,被一个好心人捡着,他通过派出所找到我们,包袱里的东西都完好着呢。

    张孝德说,清点了,零票都换成整钱了。

    单冬花说,我那些信封里还有东西呀,千万不敢丢了,你可放好了?

    是什么东西呢?张孝德一时语塞,假装手机信号不好,说,妈,你说啥,听不清楚你的话。

    单冬花大声说,我那些信封里一多半不是钱,是你的信呀,是你当兵时寄来的信。我百年后要带给你爸的,也好叫你爸知道我是怎么养大他的儿子的呀。

    张孝德拿着手机流泪应着,都在,妈,钱在信也在。

    张孝德回家找出一沓旧稿纸,坐在桌前,他在想,二十多年前给母亲写过的信里都是什么内容呢?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

    张孝德提笔写下一行字:妈,我在部队想家了。

    接下来呢?文字还能在一个人的疼痛中生长吗?

    (摘编自《小说月报》2016年第3期,作者葛水平,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部分用了不少笔墨写单冬花的小包袱,突出小包袱的重要性,给读者一种神秘感,制造了悬念,增强了小说的魅力。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这一细节写出了张小梅贪财的微妙心理。

    C.小说开头张孝德“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结尾“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相呼应,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经远不如当年。

    D.小说结尾以两个问句作结,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既是对孝德进行叩问,也是启迪读者,引人思考。

    E.小说中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就为下文小包袱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的母亲单冬花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入京师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情   师道不传也久矣

    C.阉竖恐终为患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一人夜亡,告之

    D.衡乃诡对出            山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矣

    2.下列各句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不拘于时

    C.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指出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大将军邓骘(为……才能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其才

    假舟楫者,非能(游水,用作动词)也

    B.衡少善(连缀)文,游于三辅

    涂有饿莩而不知(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C.举孝廉不行(不能够)

    璧有瑕,请指示(指给……看)王

    D.公车特(征召)拜郎中

    汉亦留之以相(抵押)

    4.翻译下列句子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吴祐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

    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

    ② 啬夫:农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祐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B.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本诗首联描写“塞下”景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边将形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5.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请原谅”,这与韩愈《师说》中的“                ”思想相一致。

    6.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7.李商隐《锦瑟》中“                ”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缈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和迷惘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忖(cǔn)度   懵(méng)懂     寒喧(xuān)   炮烙(luò)

    B.纨绔(kù)   杜撰(zhuàn)   朱拓(tuò)    鞭笞(tái)

    C.湮没(yān)   畏葸(sī)     广袤(mào)    聒(guō)躁

    D.俨然(yǎn)   池(miǎn)    敕(chì)造    饿(piǎ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防工作必须立足于     ,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杨销,也要    ,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     ,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徽杜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说到仕与中国文学传统,是个恒久的话题。                                。朱光潜先生曾说,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①仕,古同“事”。

    ②学而优则仕,前面还有一句,即仕而优则学。

    ③这句话,并不是说学习好就能做官,做了官就一定有学问,而是说学无止境。

    ④做官,仕途,是一种事业。

    ⑤优,是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做学问。

    ⑥学习学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⑤②⑥④③

    C.②③⑤①④⑥

    D.②⑤⑥③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某综艺节目中,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表演结束后,一位青年评论员率先点评:“在这个艺术形式之中很难出现一个个人英雄。”

    为此几位青年评论员争论起来。唇枪舌剑中,陈道明老师对此讲了自己的看法:“我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有七年的时间在台上一句台词都没有。这场演匪兵,下场演伪军,再下场演特务,再下一场演八路军。我在想,人在各种职业当中应该有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准备。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很多群众演员没人注意他们,但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舞台上的孩子们含着泪听完了陈道明老师的话,脸上带着泪珠笑了。

    要求:

    ①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