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tài)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材料表明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

    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力与义务的差异

    D.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尚书本是传递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皇帝需要找人帮助阅读日常文书,提出初步意见,设立领尚书事一职,帮助皇帝审批文书。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预示着制度变革的方向

    B.表明了皇帝精力的不足

    C.证明了君主专制的必要

    D.解释了丞相制度的优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D.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能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力分配的标准

    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塞罗说过:“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C.“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该观点最早源自

    A.启蒙思想家

    B.宗教改革者

    C.人文主义者

    D.古代儒学大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坏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D.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战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

    A.基本一致

    B.继承发展

    C.相辅相成

    D.正好相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儒家思想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对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并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书院进行儒家伦理思想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第二条战俘……应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战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手的美军战俘。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苏军战俘营中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到二战结束,苏军战俘死亡率是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摘编自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