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8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

    A.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

    B.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及特权

    D.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历史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展示了周恩来这位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事件。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提出或阐发的是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另起炉灶”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4年是《中美联合公报》签署42周年。关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美两国邦交关系正常化

    B.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公报的签署体现了一种求同存异的精神

    D.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日内瓦会议后,毛题干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72年、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    尼克松访华    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一边倒    “求同存异”    《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    重返联合国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4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4周年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3周年。综观60多年中俄(苏)关系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A.不结盟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外交原则

    B.独立自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方针

    C.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战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①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②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阻碍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  

    ④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抛出欧洲复兴计划,还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由此可见该计划的最初目的是

    A.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

    B.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C.帮助西欧和苏联恢复战后经济

    D.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欧盟增加新成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       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C.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D.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A. 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B.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C. 彻底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D. 根本上遏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中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1年7月22日,欧盟领导人召开紧急峰会,讨论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方案。峰会公布的最新草案显示,各国已就新的希腊救助达成一致,这进一步消除了市场对欧元区的担忧情绪。以下对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国的联合初衷是为了加强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

    B.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

    C.对当今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冲击美国单极企图的重要力量

    D.2001年欧元的正式启用使欧洲的联合再次迈出关键步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03年,针对法德极力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不屑地说,“那是老欧洲”。可是后来拉姆斯菲尔德访问欧洲期间,却不无自嘲地说,“那是老拉姆斯菲尔德说的”。这充分反映

    A.美国要改变自己的霸权政策

    B.美国要和欧洲大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C.美国在经济上受制于欧盟

    D.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

    A.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会冲击两极格局

    D.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就美苏对峙给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德国和朝鲜分裂

    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D.东欧剧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据中新网报道:“日本政府认为,日本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40%会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一旦伊朗封锁该海峡,将对日本的能源供应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日本有必要在霍尔木兹海峡周围展开的美军舰队提供协作援……日本政府正在计划向霍尔木兹海峡派遣一支海上自卫队舰队。”该报道不能证明日本

    A.与美争夺石油资源         B.维护与美战略同盟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力图维护国家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由此可知

    A.区域集团在多极化格局中的作用衰退

    B.区域集团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

    C.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逐渐打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B.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C.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D.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2分*3点)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3分*3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3分*2点或2分*3点)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2分*3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史料一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史料二 农村妇女秋菊历经艰辛的告状后,终于打赢了状告村长的官司,儿子也顺利出生,到2012年,秋菊家又当选为本村第一位女村长。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2分*3点)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3分*2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