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国藩曾被人诬陷坐了大狱。坐了狱,就得吃狱饭。狱饭可不是好吃的。头一天,狱卒给曾国藩送来一盆狱饭。狱饭散发着浓烈的异味,曾国藩直想吐,索性将狱饭掀翻了!第二天,狱卒又给曾国藩送来同样一盆狱饭。饿了一天一认的曾国藩,突然觉得狱饭没有什么异味了!于是,端起饭盆慢慢地吃了起来。第三天,送狱饭的狱卒来晚了。曾国藩不住地向门外张望。送饭的狱卒终于来了,曾国藩竟早早地伸出手将狱饭接了过来。猛然,他感觉狱饭特别可口香甜!事后,曾国藩感叹道:“狱饭人生令我顿悟——人生没有吃不下去的苦啊!人在苦水中泡一泡,喝着白水比蜜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5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论是在书体演变期或个性风格翻新期,书法风格的表现形态都具有着意而为或随意而作的两大类型。这也是一对大的风格范畴,它是各种风格的概括和归属。一件书法作品,是着意型的还是随意型的,这是由书家在作书时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和观念形态所决定的。

    在书体演变期,着意型的风格往往是在其实用的社会功用目的所造成的某种格式制约下产生的,即庄重场合、庄重用途对书家提出了庄重恭谨的作书要求。而这一要求又促使了日益追求端庄工整的书法审美观念的形成。大量的刻铸铭文所表现出的日趋工整的风格,就是在这样的用途要求之下形成的,如西周金文,从早期的仿效手写体形态逐步脱出,中期出现线条匀称、结体和章法端整的作品,而至春秋战国时的《石鼓文》,再至秦小篆刻石,形成工整端严的极端风格,即为一典型例子。

    在手写体墨迹遗存中,因日常一般的应用目的而产生的书迹则占大多数。这一类书迹草率急就,不计工拙,从其实用意义上来说,只求能识能懂,起到记录语言、传达信息的作用即可,但在无意间却创造了有意追求而不可得的天趣妙境。今天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去看,它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如春秋末期的《侯巴盟书》、汉代大量的急就文书等等,均为此类。

    在书体演变期中,着意型与随意型的风格表现,一般是实用的社会功用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作者主动积极的审美追求必须服从于这一实用目的和由这一社会功用目的所生成的社会流行的某种审美理想。而在随意型的大量书迹中,我们才充分感受到先人们的艺术天性灵感自由喷发,因为这是一大片自由天地,不受任何特定用途的特定审美观念的制约。

    在士大夫文人个性书风翻新期,书法风格的变化以士大夫文人书家的自觉追求为主旋律,各种书体体式、法度,在其基本形式法则的制约下,书家们竞相发挥各自的艺术天才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钻研前人书法,锤炼功底,融会贯通,发之以性情,力求创新风格。其崇扬个性、求新尚变的主体意识十分强烈。故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刻铸铭文的书迹中,还是在手写体墨迹中,无论是为特定用途恭谨而书的作品,还是在随意所为,任情随性的书迹中,我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书家的个性审美意识的作用,这一点在唐以后的书法创作中更是日益鲜明而强烈地彰显出来。

    (摘编自徐利明《中国书法史的基本特征》)

    1.下列分别是关于书法的“着意”与“随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书体演变期,“着意”型书法一般在庄重场合、庄重用途时出现,这是由书家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观念形态所决定的。

    B. “着意”型书法在书体演变期促进了追求端庄工整的书法审美观念的形成,大量的各种刻铸铭文,如西周金文就是典型的例子。

    C. 《侯马盟书》属于“随意”型书法代表作品,它是在崇扬个性、求新尚变的主体意识十分强烈的情境下创作的。

    D. “随意”型书法往往草率急就,不计工拙,但从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先人们的艺术天性灵感的自由喷发。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书体演变期,实用的社会功用目的所造成的某种格式的制约形成了着意型这一书法风格。

    B. 日常一般的书法作品,因较少约束,只求能识能懂,于无意间却创造了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的书法风格。

    C. 无论是“着意”型还是“随意”型书法,在书体演变期,作者的审美追求都必须服从社会流行的某种审美理想。

    D. 在修改书风翻新期,书家们打破各种束缚,竞相发挥各自的艺术天才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书体体式、法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的着意与随意只是一对大的风格范畴,在个性书风翻新期,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书家的修改审美意识。

    B. 西周金文书体作品风格是在庄重恭谨的作书要求促使日益追求端庄工整的书法审美观观念的条件下形成的。

    C. “随意”型书法只和日常应用有关,不受特定用途的特定审美观念制约,给书者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D. 唐代以后的书法创作以士大夫文人书家的自觉追求为主旋律,较少刻铸铭文的书迹,因而个人的风格更加鲜明而强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猎

    阿成

    在达斡尔族护猎员的带领下,我们开着一辆伤痕累累的吉普车,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大甸子。开始,我们以为护猎员是到森林里去,隐蔽在树林里的某处等待偷猎者的出现。其实不是,是在大荒甸子上寻找偷猎者。

    正是收获的季节,金色的玉米地像莫奈笔下的油画,像梵·高笔下的秋天,十分的迷人,很辽远,很开阔。开着像战车似的大吉普车疾驰在七沟八梁的大荒原上,那种感觉非常的不寻常,非常的男人,当然,车也非常地颠。可以这样说,要是让我们在陆地上做出那种剧烈的被颠的动作,肯定是做不出来的。

    几个人抱着枪坐在被桑开得飞快的吉普车里,很快就有一种美国大兵的感觉。吉普车前面的玉米秆已高过吉普车的机器盖子了,两边的玉米秆刮着机器盖子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在大坡地上横穿的时候,感觉吉普车要翻过去了。开始的时候,那个窄脸的诗人忘情地抱着猎枪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角色,摆出一副美国大兵的样子,还很得意的。但是,没想到车子会这样颠,终于,那位窄脸的诗人有点害怕了,干哑着嗓子跟着桑说,桑,停下车吧,把枪放到后备箱里去好不好?

    很显然,车这么颠,他担心猎枪万一走火,呯一声,直接就自毁了。

    其实,上了车,桑就跟两个抱枪的诗人说,枪管不要冲着自己,也不要冲着别人,小心走火。

    桑是这儿的护猎员,他的任务,主要是阻止偷猎野鸡之类的飞禽。桑说,野鸡一般下午三四点钟才出来觅食,这时候它们都跑到玉米地里找粮食吃去了。偷猎的人一般都选在这个时候打野鸡和沙半鸡。

    我们听了都直点头,反正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桑说,野鸡和沙半鸡非常傻,比如你打其中的一只,枪响之后,另外几只也不会跑。我说,不对啊,桑,不是有个脑筋急转弯儿嘛,树上十只鸟,打掉一只还剩几只?桑说,要是麻雀,树上就一只也没有了。但沙半鸡,打掉一只,肯定还剩九只。好运个胖脸的诗人说,这一点有点诗人。

    我们在这个大甸子上跑了两个多小时,什么也没发现,无论是偷猎者还是允许打的野兔,都没看到。

    桑看到我们有些失望的样子,便说,好,咱们开枪打打麻雀吧,过过枪瘾。胖脸的诗人说,行,不管咋说,我们一人扛一只麻雀回去也挺好的,像英国漫画一样。

    正打算停车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枪声,桑立刻开车朝着枪响的方向疯跑。车都快颠翻了,我们一个劲儿地劝他慢点开,可怎么劝也劝不住。此时此刻,我们已经颠得满脸憔悴,一脸苦难,这才知道当个护猎员的辛苦。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偷猎者,最后,桑只好放弃。

    就在我们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桑突然发现,在前面的玉米地里有六七只沙半鸡正在觅食。桑立刻把车停下来,拿起了猎枪说,我给你们试验一下。说着冲天上开了一枪。那几只沙半鸡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仍旧在那里觅食。我们都看傻眼了。桑换上子弹,从容不迫又朝天上开了第二枪,几只沙半鸡依然岿然不动,照例在那里觅食。好运个胖脸的诗人像祈祷着似的举起了双手说,主啊,赐给沙半鸡以麻雀般的智慧吧!

    ……

    在回去的途中,要经过一片湿地,此时夕阳烧得正旺,红彤彤地挂在西天,景色非常瑰丽。这时,我们在远处的芦苇荡里悠然自得地游着的三只野鸭子,一只大鸭子后面跟着两只小鸭子在款款地游,桑说,这是王八鸭。他的语音刚落,就听叭的一声枪响,那只大鸭子立刻被打死在水里了。桑立刻停下了车,下来向四处看不看,四处一点动静也没有。桑立刻仇恨地说,这是有人在跟我玩呢。

    那个窄脸的诗人叹了口气说,你们看,那两只小鸭子在母鸭子旁边游呢。

    这时候,桑打开吉普车的后备箱,从里面取出“水衩子”窗上,独自一人绕了很远的路才上到了那片沼泽的“硬地”上。我们远远地看到,桑每一脚下去都有一米深的稀泥。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半个小时以后,桑从芦苇荡里把两只小鸭子抱了回来。

    桑长得很帅,一脸的络腮胡子,是一个充满柔情的、硬朗朗的达斡尔族汉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小说描绘了北国的优美风光,寥廓的天空,广漠的荒原,金黄的玉米地,为小说奠定了着两浪漫的感情基调。

    B.小说展现护猎员的日常工作,揭示出他们生活环境的艰苦、生活的艰辛、强烈的责任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C.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对主人公桑只是简笔勾勒,以他日常的言行去表现他的个性,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D.小说最后描写了桑冒着危险抱着两只小鸭子回到岸边这一细节,充分展现了桑的柔情,并揭露了偷猎者的残酷无情。

    E.小说娓娓道来,语言平和朴实,人物对话隽永含蓄又带点幽默与诙谐,景物描写充满诗意,像一首淡雅含蓄的小诗。

    (2)小说中多次写到颠簸的吉普车,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分别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桑”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标题是“打猎”,但文中却几乎没有正面写到打猎,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冼星海:用音乐凝聚中国力量

    武茂昌

    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澳门海边一个渔民家庭里。1928年,他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冼星海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存高远,他的人生理想是创作出中国的交响乐,使中国成为世界音乐强国。为了实现人生理想,1929年,冼星海只身到法国勤工俭学。他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最终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为理想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935年夏,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启程回国。消息传到上海,有的报刊发表文章,称他是“一位从艰难困苦里斗争出来的作曲家”,是最有希望的“东方青年作曲家”。

    冼星海回到上海后,结识了田汉、贺绿汀等进步音乐家,他拒绝了国民党宣传部的高薪聘请,决心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献身,冼星海开始为进步电影谱曲。他与田汉合作为电影《青年进行曲》创作了主题歌,这首歌立刻引发了群众的共鸣,很快流传开来。此外,他还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等谱写音乐。

    全国抗战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

    有一次,冼星海参加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双方对峙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1937年8月,冼星海随救亡演剧队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演出。他一边创作,一边组织演出。这时候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在华北后方逐渐展开。全国民众深受鼓舞。冼星海马上创作了《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歌颂游击战。流传最广的要数《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激昂雄壮,极大地鼓舞了太行军民,许多男女青年听到这去歌曲,成群结队向敌后方奔来,太行山已经不只是个地理名词,而且是个光明的象征。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除了下面表现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歌曲外,还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以及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

    冼星海在参加抗日救亡的活动中,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说:“我要到延安去,那里才是抗日的中心呀。”

    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经他谱曲,诗人光未然伤亡的《黄河大合唱》。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在听他朗诵《黄河吟》,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时,产生共鸣,很快冼星海就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这一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1周年晚会上,冼星海40多位热血青年演奏了《黄河大合唱》,当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炼油桶支撑,打击乐器由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出来的效果,但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这些热血青年放声高歌。在场的毛泽东听后连声叫“好,好,好”。周恩来说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黄河大合唱》的雄壮音乐,是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者的怒吼,是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反抗精神的体现。这一组歌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把全中国人最关心的事、最强烈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那就是:抗日,中国要崛起!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1929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只身到法国留学,他凭着对人生理想的热烈追求,克服了物质上的极度贫困,坚持完成学业。

    B.冼星海一生都在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而努力奋斗,早期为进步电影谱写的许多乐曲都引发了群众的共鸣,并很快流传开来。

    C.冼星海只用5分钟的时间就写出了《救国军歌》的乐曲,并让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甚至连阻止他们的士兵也跟着唱起来。

    D.在延安时期是冼星海音乐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花洒大合唱》更是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

    E.冼星海的创作始终和时代、和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他既谱写了激昂雄壮的抗日歌曲,也谱写了一些特定音调和节奏的作品。

    (2)在到延安之前,冼星海从事了哪些音乐活动?这些活动对其创作《黄河大合唱》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4)结合全文内容,试探析冼星海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专家指出,表面上看,中日发生对立是因为领土和历史问题,但其根本原因是“世界版图”(中美纠纷)和“地区版图”(中日霸权竞争)同时发生巨大变迁造成的。

    B. 尼日利亚陆军一位发言人证实说,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2时左右,共造成数十人伤亡,十辆汽车和五辆三轮车被炸毁。他还说,此次袭击很可能是尼伊斯兰极端组织所为。

    C. 10日8点23分,G1248次动车从铁路青岛北站始发,开往沈阳北站。这条高铁结束了山东没有开往东北地区高铁的历史,连接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地区最便捷的运输通道。

    D. 今日,中东部地区以最“热情”的方式迎接2014年,预计未来三天,暖意还将在大部地区继续弥漫,仅有内蒙古、东北部分地区受弱冷空气影响,会出现小幅降温和降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林木纷纷消逝的年代,                               ,我直到如今才算听懂了一点点林木之声却不敢妄言转述。

    ①世上的事物有生就有灭,生生灭灭,浑成宇宙

    ②林之魂魄没有留恋之地

    ③有生灭就有喜乐哀愁,有呼号痛歌

    ④最后找一些安生的地方降落下来

    ⑤也是云彩远远飘离的岁月

    ⑥于是只得远去他乡,过西洋,越东瀛

    A. ⑤①③②⑥④   B. ⑤②⑥④①③   C. ②⑤④①③⑤   D. ②⑤⑥④①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 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孙权以将军领会稽太守,统年二十,试为乌程相,民户过万,咸叹其惠理。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统志在补察,苟所闻见,夕不待旦。

    是时征役敏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统上疏曰:“今强敌未殄,海内未义,三军有无已之役,江境有不释之备,征赋调数,由来积纪,加以殃疫死丧之灾,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闻此之日,心若焚燎。思寻所由,小民无知,既有安土重迁之性,且又前后出为兵者,生则困苦无有温饱,死则 委弃骸骨不反,是以尤用恋本畏远,同之于死。夫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愿殿下少以万机余间,留神思省,补复荒虚,深图远计,育残馀之民,阜人财之用。臣统之大愿,足以死而不朽矣。”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尤以占募在民间长悉败俗,生离叛之心,急宜绝置,权与相反覆,终逐行之。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骆统传》)

    1.对下列名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问其故      数:屡次

    B. 诚如是,何不告我   诚:确实

    C. 三军有无已之役    已:停止

    D. 愿殿下少以万机余间   少:不多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骆统心系黎民的一组是(  )

    ①事适母甚谨

    ②统为之饮食衰少

    ③民户过万,戚叹其惠理

    ④统志在补察,荀所闻见,夕不待旦

    ⑤育残馀之民,阜人财之用

    ⑥统与严圭共拒破之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统身世坎坷,细小父亲遇害,母亲改嫁,但他心胸开阔,不仅理解母亲,而且担心母亲对其放心不下,与母亲离别时故事不回头看。

    B. 当时因为战乱,赋税兵役繁多,又遭瘟疫流行,百姓农户数量减少,骆统非常担忧,上奏疏请求孙权思考察省,深谋远虑,体恤民情。

    C. 骆统认为战募的做法在民间助长邪恶,败坏风俗,滋生出离心叛逆思想,应当急速停止,孙权和他反复商讨,最终实行了他的主张。

    D. 黄琥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封为新阳亭侯,严圭任湍须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2)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泰关。

    【注】卢纶,晚唐诗人,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位于长安的东面)人。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巧妙,请作分析。

    2.诗题为“长安春望”,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紧扣一个“望”字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周敦颐《爱莲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冯小刚的创意和命题下,郝云很快创作出了《群发的短信我不回》。据悉,这首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接地气,朗朗上口,易于口耳相传。

    B. 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认为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他震耳欲聋的见解,改变了张爱玲作品的命运,改变了文学史研究的方向。

    C. 65万微博粉丝的“飞机的坏品位”,是杨家坪“80后”重庆崽儿。他的《香蕉哲学》一时洛阳纸贵,5个月加印了6次,卖出30多万岫册。

    D. 在发达地区,一台晚会可能会花费上亿元甚至几亿元,这与“八项规定”中厉行节俭、杜绝铺张的主张南辕北辙,也验证逃“公款追星”之类的诟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说到底,改革是人在改革,是改革者催动着改革骏马飞奔。“蹄疾而步稳”,对改革骑手来说,需要多么高超的本领!然而,我们的本领,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_______,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正如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的讲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_____!我们必须把高度的责任感、清醒的危机感化为加强学习的紧迫感,_____,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实践。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虚妄的空谈,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中国一汽的车票(车票的底色为蓝色),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