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狼藉/成绩   骨髓/半身不遂   寂寥/眼花缭乱

    B. 矩形/蜡炬   匡扶/夺眶而出   糜烂/望风披靡

    C. 通缉/编辑   贴切/俯首帖耳   戏谑/助纣为虐

    D. 卓越/笨拙   楔形/锲而不舍   褒贬/针砭时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偶而   度假村   人情世故   世外桃园

    B. 蜂涌   三步曲   谈笑风声   墨守成规

    C. 妨碍   舶来品   不径而走   走投无路

    D. 震憾   哈蜜瓜   迫不急待   声名雀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今天上课老打瞌睡,表现实在不好,简直是差强人意。

    B. 我们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C. 每次同学聚餐总是王老板主动结账,他真可谓是大方之家。

    D. 春节联欢会上众位演员粉墨登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    。若没有它,我们将活得漫无目的,鸡零狗碎。

    ①但一定要有一件事

    ②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之流的导归之处

    ③不见得我们能够将自己热爱的事情作为职业

    ④它是我们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时间与心力的充分理由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3)《无题》中李商隐借用神话传说,寄托自己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写月,苏轼时而在《水调歌头》中对月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用明月来寄托亲人间的美好祝愿;时而又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比喻修辞描摹月下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抒写自己贬谪生活中难得的闲适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有一天傍晚,他来了,打扮得像过节似的,穿着金黄的绸衬衫、绒布裤子、像手风琴般轧轧作响的皮靴。他的头发发亮,浓眉下一对愉快的斗鸡眼,还有年轻的小黑胡子底下雪白的牙齿,都闪闪发光,他那绸衬衫,和谐地映着长明灯的红光,像是在燃烧。

    上面这段话是《_____》一书中对_____(人物)的肖像描写。

    (2)那金顶大仙笑着说:“没想到圣僧今天才到,我却被观音菩萨哄了,她说你们两三年就会到这灵山脚下。想不到你们历经十四年光阴才到,害得我年年在这里等候,一等便是十多年。”

    试从“正能量”的角度谈谈你对《西游记》中金顶大仙话语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从2014年11月起,中央财政安排的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补助将执行新标准,从每日补贴3元提高到4元,达到每生每年800元。

    财政部教科文司介绍,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旨在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此次调整标准,是为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下一步,将继续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地方试点,中央财政对开展地方试点的省份按照不高于国家试点标准的50%给予奖励性补助。

    2014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71.4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9.4%。其中,安排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试点补助资金139.4亿元,安排地方试点奖补资金32亿元。

    (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新闻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语病类型并修改。

    (3)请你根据新闻内容,从关爱贫困学生方面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海

    ①海上的黄昏让人感到充实平静,太阳在另一边的海平面落下去的时候,海面上灿烂得仿佛熔金灌注。猩红色的薄暮在头顶一层层推进,在天边逆转成蓝色的夜。一艘船静静地靠过来,在黄昏里泊进港口,仿佛离人回到故乡。

    ②我在海边的这座房子里已经待了一天,我一直在看着窗外的大海。

    ③我回到了这里,回来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④海岸线在不断靠近、延伸。澄澈的阳光下,似乎看得见海面上温暖的波光。车子还在行进,空调干涩的风在无声地向外溢出,我降下车窗,让海风吹入。

    ⑤海滩上弥漫着腥咸的海风,那边有一个小小的城堡,一个孩子正吃力地挖着沙子,另一个正提着小水桶,踉踉跄跄地走来。日光将人影揉捏成细长的阴影,纯粹而厚重。

    ⑥螃蟹像个傻瓜,不停地移动着小小的石块,努力着,扑腾着,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海潮涨了又退,贝壳和小虾被抛出这不断的循环之外。贝壳在阳光下光彩熠熠,小虾还在挣扎,可怜兮兮。

    ⑦这些景象让我想起曾经的时光。

    ⑧清晨,看日出,海面上一片晨光熹微的景象,海鸥晨起,在海面上扑腾着准备享用早餐。

    ⑨下午,我会戴着草帽,在阳光的暴晒下去捡拾贝壳,再将它们一个个抛入海水里。有时我也会无聊到去欺负正在“哼哧哼哧”搬石头的螃蟹。我听着“呜呜——”的汽笛声,它们和蔼而悠远,仿佛带着乡愁。而我站在沙滩上,凝望孤帆远影。

    ⑩傍晚,我站在这里,早已不是原来的我了。房屋变迁,人事更迭,但是还依然在这里,早晨,午后,夜晚,一丝一毫都没有改变。

    ⑪晚上我走出房间,来到海边。夜晚的海是密不透风的黑色,和夜幕融在一起,变成最原始的黑。远处的灯塔送来遥不可及的光,却不过是令人更绝望。

    ⑫我走在岸边,身旁就是黑色的海,无形的黑色在脚边汹涌着,深不见底,我看不见安全的边界,只觉得潮水一次次涌来,打湿了我的鞋尖。

    ⑬我突然觉得,夜里的海,就像是我的未来,一望无际,深不见底。

    ⑭我现在的家在河边,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宽阔的河流缓缓流淌的声音。平稳从容的水声,像是大海,却又与大海不同。有时河上会传来汽笛的声音。恍惚间我以为自己身处海边,海风的咸味似乎都已钻入鼻腔。而在下一秒,我往往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内陆的都市,在灰暗的斗室里,距海万水千山。白炽灯闪了又闪,像是在揶揄我。

    ⑮我想,也许是当年在海边的时候我太贪婪了,在那里透支了所有的快乐,所以现在才会受此煎熬。有一首歌的歌词里,是这样说的:“曾经我放纵享受,到最后无处解脱。越心痛就越快乐,越想快乐越寂寞。”

    ⑯但是人不能让自己总是生活在回忆中。我们陷入回忆时,会看不见未来。谁都想回到过去,但你终究不会变回曾经的你,与其痴心妄想回到过去,不如珍惜此时此刻。即使再不舍,终究必须往前看吧,就像在小学校门口死死拽着家长衣角的小孩一样,都要长大

    ⑰我在沙滩上转过身,看向来时的路,准备回去。

    ⑱再让我看你一眼吧,就一眼。就当是你送别我。最后,以及最后的最后,离开的也只会是我。

    ⑲大海还在那里啊,时光改变我,带走我,将我扭曲变形,最后化成坚硬的墓碑。

    ⑳任明亮的晨雾在时光里变幻成猩红的薄暮,昼夜平分,潮汐涨退,它就在那里,浸入海风,眠于潮汐。

    (21)螃蟹还会日复一日地忙碌,海凝望着它,仿佛露出恬然的笑意。

    (22)就当是在守护我吧,把我卑微的灵魂放在海里,不要浅浅地浮在水面,让它沉入深海。在蚌含着珍珠的身体里,在鲨鱼的胃里,在螃蟹的巢穴里,在乌贼漆黑的肚子里,有我的灵魂。

    (23)像诗里说的一样,赶开一群群黑夜,只留下钟鼓和太阳

    (作者:张启聪,有删节)

    1.文章第①段中的哪些景物让作者感到“充实平静”?

    2.分析文章第⑦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3.分析第⑭段作者叙写现在家在河边的生活的叙述方式及用意?

    4.分析第⑯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5.结合具体景物的理解,分析结尾句子“赶开一群群黑夜,只留下钟鼓和太阳”的含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差生”活得好,未来才会好

    ①最近,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博得大家一致认同。戚教授认为:我们未来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今天班里的那些“差生”;因为,未来为你提供卖菜、收电费、开出租车等日常服务项目的,很可能就是今天这些“差生”。这些人,能真正让你切实体会到生活质量的高低。

    ②毋庸讳言,任何一所中小学都有所谓“差生”,并且,“差生”被边缘化似乎成了一种普遍趋势。有些学校更是公然歧视“差生”——给“差生”戴“绿领巾”,展览“差生”作业、试卷,将“差生”驱赶到最后一排,为“差生”单独编班等等。校园里的“嫌贫爱富”,流行病般侵蚀着太多校长、教师的心。正是因为“差生”被普遍当成了“累赘”,所以,当看到魏书生、李镇西、雷夫等优秀教师偏爱“差生”的时候,我们才感到格外欣慰。

    ③对分数的狂热膜拜,使我们忽略了太多不该忽略的东西。挫败感本已经使“差生”苦不堪言,遭白眼又给他们伤口撒盐。我们常常纳闷,为什么越是“差生”毛病就越多——抽烟、上网、逃课、出走……有多少人能像张德芬那样,分析出这些毛病其实是孩子在竭力逃避无颜面对的现实?而“标签效应”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而这,也正是“差生”被称作“差生”之后越来越差的原因之所在。

    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创办了“波尔塔瓦幼年违法者工学团”(后更名为“高尔基工学团”),“工学团”的学员全都是失足少年。一个后来成为马卡连柯得力助手的学员卡拉巴林这样回忆道:“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的、人道的接触。”就是凭着这种“温暖的、人道的接触”,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当年那些违法学生,被他成功塑造成了专家、学者、干部、国家勋章获得者和卫国战争英雄。

    ⑤没有谁不喜欢这样的句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但是,我们不妨想想看,如果“差生”今天收到只有歧视与侮辱,那么,明天他奉还社会的,除了冷酷与怨恨还能有什么呢?难道,我们只有真切体会到了痛彻骨髓的“恨出者恨返,祸往者祸来”才愿意睁开倦怠的眼睛关注一下“差生”的生存质量吗?

    ⑥智者说:“源头之石,改变了河流的走向。”愿那幸运地做了“源头之石”的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意识到自己对于河流的意义,意识到河流对于大海的意义;愿每一条河流在回望迢遥来路的时候都能够深情地说:“感谢那源头之石,赋予了我有尊严的流向。”

    (作者:张丽钧)

    1.题目中的“差生”指的是怎样的学生?

    2.分析第②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和作用。

    3.根据第③段的内容,简述“标签效应”是怎样在所谓“差生”身上形成的。

    4.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5.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除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具体方法可以帮助所谓“差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选自《论语》)

    (二)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 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B.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

    C. 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D. 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4.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态度?

    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表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任选一题作文。

    (1)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所有的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乔治·居维叶是法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一天晚上,一只长着两个大犄角青面獠牙的“怪兽”冲进了他的实验室,用非常骇人的声音喊道:“我要吃了你!”正在埋头工作的居维叶闻声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这个不速之客。当他看到“怪兽”的四只蹄子时,忍不住笑出了眼泪:“什么怪兽!你是吃不掉我的——自然法则告诉我,一切长蹄子的动物都是吃草的。”装扮成怪兽的学生见恶作剧被拆穿,只得解开兽皮,摘下面具。望着自己的“蹄子”,他这才想起老师平时教过的生物学常识。

    人们的许多失败,其实并不是发生在未知的世界里,而是跌倒在常识里。因为越是浅显的道理,往往越容易被忽视和遗忘。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