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体现的信息包括              (    )

    ①宗法制遭到破坏      ②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                  ④专制主义受到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    )

    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           (    )

    A.秦朝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D.清期雍正帝设置了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些两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下列对此研究最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是          (    )

    A.评价林则徐的史学论著                 B.电影《鸦片战争》

    C.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D.长篇历史小说《林刚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年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B.索取的赔款额不断增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恋友邦之见谅,疾愚之凭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在于          (    )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士瓜分完毕

    ②遥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统治工具

    ④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    (    )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的认识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同中国古代相比,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显著特点是      (    )

    ①主旋律是救亡图存

    ②爱国与叛君相统一

    ③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真理

    ④新的阶级逐渐成为救亡运动的领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  (    )

    ①戊戌变法失败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下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太平天国运动全盛时期的主要活动区域是(    )

    A.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B.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淮河流域i钱塘河流域

    D.淮河流域、黄洞流域、钱塘河流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    )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以下是中共一大到七大时党员人数简表,该数据直接反映了      (    )

    代表大会

    1921一大

    1922二大

    1923三大

    1925四大

    1927五大

    1928六大

    1945七大

    党员人数

    50人

    195人

    420人

    994人

    5.7万人

    4万人

    121万人

    A.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程               B.中国共产党曲折发展的进程

    C.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正确               D.中国共产党革命方向的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            (    )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采用武装斗争形势

    C.群众基础的扩火                       D.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从中共创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逐渐形成了下列思想      (    )

    ①无产阶级要掌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②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④下农武装割据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闪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是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民族根据地与士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是              (    )

    A.政权组织原则                         B.土地政策

    C.军队性质                             D.主要地域分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抗且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C.英美对中国的支持                     D.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全国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基本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边这张照片摄于延安大礼堂,根据其景物特征可以大致推断此照片摄于(    )

    (注:横幅文字: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A.北伐战争时期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以下题目最有可能是其原题的是              (    )

    A.《甲午悲歌》        B.《珍珠港祭》

    C.《台湾沦陷》        D.《日寇投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列有关此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

    A.它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B.它是社会主义国家

    C.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D.它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0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集中反映了国家性质和社会性质。

    材料一:秦律称:“凡法律令者,以教遭(导)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恶俗,而使之冬于为善也。”

    《大明律·序》称:“联有天下,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反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2002年10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共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首发式。该《法典》概括了我国现有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文件形式。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侧、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等。涵盖了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和非诉讼程度法等七个方面,现已出版83卷。该《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民事、刑事、经济、行政和诉讼等方面的基本法律为核心,以各种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内容的法律框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和《大明律》在指导思想上的相同之处。并据此概括我国封建社会法律的特点。(2分)

    (2)材料二、三各反映了中国的政治体制的什么变化?指出变化的历史作用。(8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的特点。(3分)

    (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法律的发展趋势。你如何评价这种趋势?(7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2010年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2周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字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网络上搜索“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你会看到一些闽民修改“人民英雄纪念碑”部分雕塑的建议,争议主要集尊在“金田起义”和“抗日游击战”这两块雕塑上,他们认为既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就应该是为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和利益而牺牲的英烈。观点一:洪秀全和他的部下绝对算不上民族英雄和人民英雄,他领导的金田和建立的太平天国事实上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骄奢淫逸,所以“金田起义”的浮雕应该换掉。观点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性质决定了她不是一个政党周来纪念先烈的纪念物,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烈士也包括了当时其他的各党派人士,特别是国民党的很多爱国将士,所以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也应该雕刻上去。

    请回答:

    (1)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2分)

    (2)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何重要历史意义?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中国民主革命有何新变化?(5分)

    (3)根据材料一中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所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5分)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观点加以分析说明。(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情景一: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①滇平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③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未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儿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观察以上两个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2)参照情景一,请教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1分)

    (3)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3分)

    (4)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