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丽(guī)婀(nuó)秀(jùn)罗江(mì)

    B.脸(xiá)风(gāng)红(fěi)古莲芽(pēi)

    C.恐(huáng)取(dì)愧(zà)三轮车(dēng)

    D.自(yǔ)头(càn)予(jǐ)残冷炙(gē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沼泽斑澜晶莹独辟蹊径

    B.垄断脚趾褶皱熠熠生辉

    C.偏袒脉搏寒喧思想崇高

    D.辩别国粹磕头勃然大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近几年拍摄的电影大片吸收了很多世界现代电影技术手法,但模仿的痕迹较为明显,创新的成分不多,有东施效颦之嫌。

    B.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言语犀利,思想深刻,可称是不刊之论

    C.在4月10日“2012中国(无锡)吴文化节”上推出的击缶表演气势恢宏,昙花一现,壮美的场景给成千上万的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D.为了维护我国领土的完整,向世界宣示我国主权的不可侵犯,为钓鱼岛周边的小岛进行标准化命名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诞生了现在、铸造了过去、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B.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C.他们经常虐待小动物,不仅自己以此为乐,还故意在网上炫耀传播,这种行为实属是摧残生灵,毫无人性。

    D.我们的校园里春光旖旎,鲜花盛开。红山茶和紫薇花争奇斗艳,鸢尾花与槐花暗送馨香:这是多么丰盛的视觉盛宴啊!徜徉在其中真令人陶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洞庭东山,两百年前还是太湖上的一座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半部叫后山,峰岭峻峭。

    ①岛的北端现在已和陆地相连

    ②现在岛的北端已和陆地相连

    ③全岛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一条鱼脊形成的山脉从北到南纵贯中央

    ④一条鱼脊形成的山脉,从北到南,纵贯中央,把岛劈成东西两个部分

    ⑤东半部称前山,坡势平缓

    ⑥称为前山的东半部坡势平缓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张溥——明代——《七录斋集》

    B.左丘明——春秋——《春秋》

    C.司马迁——汉代——《史记》

    D.庄子——战国——《秋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召有司案图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拔剑切而啗之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不阙秦,将焉取之

    D.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旦日飨士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还也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B.微夫人力不及此哀斯墓徒有其石也

    C.人之力而敝之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激义而死焉者也而君幸赵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高地迥,号呼及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B.进退不由,例送死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C.高沙,常恐无辜死沛公起

    D.恐年岁之不吾失其所,不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非人世所堪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何以知燕王以勇气闻于诸侯

    D.将以有为也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将下列句子中的加划线语按活用现象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且庸人尚之                 ②行露宿

    ③北亦未敢遽吾国             ④何必神苦思

    ⑤买五人之头而之             ⑥安能豪杰之流

    海安、如皋                 ⑧去今之而葬焉

    ⑨素留侯张良                 ⑩道中自抄录之

    11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12人皆得以使之

    A.①③/②⑤1112/④⑥⑦/⑧⑨⑩

    B.①③/②⑩12/④⑥11/⑤⑦⑧/⑨

    C.①/②③⑩/⑤⑥11/⑦⑧⑨/④12

    D.①⑥⑦⑧/②⑤⑩/③⑨/④111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吴之民方痛心焉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魏之私人毛一璐也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抗辞慷慨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

    D.变姓名,诡踪迹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永远的唐诗宋词

    梁宇广

    情有独钟于唐诗宋词。每当月照庭院或雨打纱窗,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唐诗宋词,低声读将起来,感觉琅琅上口,满口清香。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②感谢诗歌。感谢它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流传至今。走进唐诗宋词,就走进了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       A  的陈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飘逸豪放的李白,   B  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   C  的李贺,   D  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   E  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③“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林,把我的双颊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在身边流淌着,心爱的人儿跳着欢快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做一回多情的公子?

    ④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词意境,独爱浪荡于境界之中的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⑤在中学校园里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今天,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它,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缘份了。

    ⑥我还觉得,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相反,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它教会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⑦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事物正在不断地遭受抛弃。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心灵愈来愈贫穷。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心在隐隐作痛,我们痛苦:噪音、污染、人口爆炸、腐败蔓延、生态失调……人,成为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无休止地旋转。

    ⑧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我们的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归隐于一片“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间“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枕一帘幽梦,带半身闲愁,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

    ⑨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宋词,永远也读不尽……

    1.根据语境,将下列词语准确填入第②段方框处。(5分)

    豪放旷达   沉郁顿挫   精巧艳丽   奇诡璀璨   古朴雄浑

    A.

    B.

    C.

    D.E、

    2.从全文来看,题目“永远的唐诗宋词”中“永远”的含义是什么?(4分)

    3.写出下列两个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6分)

    (1)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心灵愈来愈贫穷。

    (2)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4.请结合文中画线的语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召晖为郎拜:授官

    B.自往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也爱:吝惜

    D.顾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性矜严,进止必礼至通州,几不纳死

    B.漏尽,而求壁不可得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晖寻半病去,卒业太学故燕王欲结

    D.我数闻璧未尝见源不深望流之远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3分)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译文:________

    (2)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译文: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2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

    1.摄提贞于孟陬兮,________。

    2.________,肇锡余以嘉名。

    3.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

    4.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

    5.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

    6.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7.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

    8.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 有 人 于 此 有 子 十 人 一 人 耕 而 九 人 处 则 耕 者 不 可 以 不 益  急 矣 何 故 则 食 者 众 而 耕 者 寡 也 今 天 下 莫 为 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节选自《墨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请以“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