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1 题,选择题 9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共 1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 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④⑥⑤①③②   D. ④⑤②①⑥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各组词中加横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铁(zhēn)   栏(shǔn)      色(wèn)    缧绁(léi xiè)

    B.胎(pēi)    闻(fēi)       骜(jié)     伤(chuāng)

    C.坊(zuō)    者(rǎng)      裂(jūn)     藏(zhù)

    D.浸(zé)     颜(qiǎng)     修(qì)     粗(cā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度(cǔn)   害(qiāng)   按不住(nài)    年高德(shào)

    B.呼(yú)   混(xiáo)    首穷经(hào)    卷浩繁(yì)

    C.记(diàn)  孝(dì)     曲水流(shāng)   信手来(niān)

    D.然(qiǎo)  弃(bìng)    逸兴飞(chuán)  羽而归(sh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谂知    委曲求全    陨身不恤   耳濡目染

    B.倜傥    荒涎无稽    轻而易举   扶摇直上

    C.喋血    推贤进士    门衰祚薄   颓璧残垣

    D.焚烧    黯然神伤    芸芸众生   食不果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接轨    敲边鼓    浮想联翩    拭目以待

    B.荣膺    流线形    英雄辈出    继往开来

    C.诠释    口头禅    未雨绸缪    蔚然成风

    D.商檀    耍花腔    崭露头脚    高屋建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方格绿网在切割直线道路后,增强了空间的进深感,与中国传统园林的障景法殊途同归

    B.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C.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各大商场纷纷举行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降了四到五成多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喜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容国团曾在多特蒙德世乒赛上为新中国夺取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今天多特蒙德再次见证历史,铭刻下中男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勇夺六连冠的奇迹。

    B.长篇纪实小说《雷锋》匠心独运,巧妙运用“螺丝钉”这一关键词,贯穿了雷锋的一生,使得作品的纪实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C.在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绘制的NGC1316星系图像中这个遥远星系的尘埃勾勒出了“上帝脸”的轮廓,让人感到莫衷一是

    D.“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事关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重要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块块砖石、一根根钢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参天的高楼却是用它们建成的。

    B.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于秀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了工友,自己却负了重伤。

    C.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

    D.青少年学生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有关组织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好好关心一下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应将包括遏制网络谣言在内的社会舆论监管纳入法制轨道,还要依法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B.网络调查表明,中学生网络恶搞杜甫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知识素养缺乏、内心空虚、游戏人生等因素造成的。

    C.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状况,政府制定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

    D.从《国门英雄》、《感动生命》到《儿女情更长》,中央电视台通过播出节目的多样化,让观众体验到不同题材类型电视剧的魅力和水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遵循道德规范:行医要讲医德,经商要讲商得,从政要讲政德。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B.从“梨花体”、“羊羔体”,到博客诗歌、微诗歌、“废话体”……等,网络诗歌以狂欢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挑战着人们诗歌阅读的底线。

    C.“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中国将逐步进入老龄社会。

    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生代农民现象日趋突出,谁来种地、靠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令人担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以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

    (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对第2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英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剃刀侠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刮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杀人啦!”

    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忽然寂静了下来。霎时间,这就围满了大半圈的集市人,窃窃私语着……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

    2.简要分析两划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1)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2)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3.小说情节多处暗示了蓝翎爷之死,请简要概括。

    4.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信:确实,实在

    B.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以前,过去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过去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盛:盛大,热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足畅叙幽情           ②犹不能不之兴怀

    B.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曾不知老将至

    C.①当其欣所遇             ②亦将有感斯文

    D.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次     ②及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3.下列各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之二虫又何知!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①,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节选自《屈原列传》

    注①靳尚:楚上官大夫

    1.下列对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请往楚                         如:好像

    B.亡走赵,赵不                       内:同“纳”接纳

    C.幸君之一悟                       冀:希望

    D.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既咎子兰权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引为流觞曲水

    B.不复在位,使齐                    急星火

    C.愿得张仪而甘心                    于其身也,则耻师

    D.竟死于秦归葬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3.下面各句全部直接体现屈原“忠君爱国”的一项是(   )

    ①怀王曰:“何不杀张仪?”

    ②竟死于秦而归葬

    ③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④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⑤顷襄王怒而迁之

    ⑥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听说楚王点名要得到自己,就欣然去了,并且用厚礼贿赂大臣靳尚,在楚王的宠妃郑袖面前说假话。

    B.秦昭王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想利用婚亲关系与楚怀王会面,进而扣留他。楚怀王却没有听从屈原的劝阻,结果正中亲王圈套。

    C.屈原怀想君王,想振兴国家,打算把国家衰弱的局势扭转过来,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D.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怀王却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被郑袖所迷惑,被张仪所欺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试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填空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陈情表》

    (2)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

    (3)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三千里。(《逍遥游》)

    (4)《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5)江流婉转绕芳甸,         。(《春江花月夜》)

    (6)铁衣远戍辛勤久,         。(《燕歌行》)

    (7)         ,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8)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五首》)

    (9)独有宦游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