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3 题,连线题 1 题,选择题 1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清末某大臣认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中国民间无力经营现代工业

    B.此人是洋务派代表,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架乎西制

    C.此人看到官办企业的重重弊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

    D.说明清政府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战国民间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财产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而宋开宝元年颁布诏令:“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两年后又诏:“诱人子弟析家产者令所在擒捕流配。”最后升级为“父母在而别财异居者论死”,并正式收入《宋律》。这反映出宋朝

    A. 司法制度逐渐严苛

    B. 土地关系流转加快

    C. 理学思想深入人心

    D. 宗法平民化的倾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魏均田制规定:桑田按现有丁口计算。“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桑田为世业,允许买卖其一部分。原有桑田已超过应授田数,“无受无还”;达到应授额的,不准再受;超过应授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授额,可以买足。这说明(     )

    A.均田制是将官田分而民用,排斥私有土地

    B.均田制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抑制了土地兼并

    C.均田制是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D.均田制时期社会支配地位的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我国古今大量流传的对联中,有为数不少的幽默讽刺对联。人们常以对联的形式托物寄情,鞭挞邪恶。下图是一幅约成于1900年的漫画,其左右两旁配有字联,为“葛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靳羊头,问畜牲还想来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漫画中充斥着强烈的封建迷信思想

    B.批判清政府对洋人卑躬屈膝的丑恶嘴脸

    C.控诉清政府对维新变法人士的无情镇压

    D.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买办亦称“康白度”(葡comprador)。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其性质既是外商的雇员,也是独立商人。下列关于买办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买办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中产生的特殊阶层

    B.买办是西方国家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

    C.买办由于其特殊身份,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D.买办阶层倡导和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 《临时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 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 《临时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D. 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以下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950~1957

    55196~64653

    9137~10618

    16.55~16.42

    1958~1960

    65994~66207

    12210~13731

    18.50~20.74

    1978~1984

    96259~103475

    15230~19686

    15.82~19.02

    1985~2006

    104532~129315

    21054~42071

    20.14~32.53

    A. 1950-1957年城市化率低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

    B. 1958-1960年城市化提高是因为大跃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

    C. 1978-1984年城市化率降低是因为农村经济改革吸引了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

    D. 1985-2006年城市化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 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

    B. 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C. 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 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6

    4

    3

    4

    3

    5

    5

    4

    3

    3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 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C. 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D. 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里这样评价毛泽东在某时期的作用: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入走出埃及。把一个由不同成份组成的群体加以锻炼,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该评价所对应的事件应是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长征的胜利

    D.抗日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将西欧绑在“美苏冷战”的战车上

    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

    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的遏制了西欧经济的崛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也。……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中,钱玄同可说是一员骁将,一位急先锋。他虽然并不是发难者,但却最早给发难者以强有力的支持。1917年初,当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钱玄同立即在该刊2卷6号发表《通信》作为声援。此后,钱玄同又发表了《论应用文之亟宜改良》等重要文章,提出了文章应加标点符号,数目字可改用阿拉伯号码,凡纪年尽量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元,书写方式“改右行直下为左行横移”等主张,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

    在中国近现代的国语运动中,钱玄同有过不少建树: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十年,合计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字);创编白话的国语教科书;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二千三百余字);提倡世界语等。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摘编自陈漱渝《“五四”前驱国学健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倡导文学革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推动文字改革的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外万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思成主要大事年表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1912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1914)就学。

    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

    1924年,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

    1928年,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1930年,和张锐参与天津市规划,以《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获奖。

    1931年,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任法式部主任)。

    1932年,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

    1944至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二战末期,建议盟军空袭避开日本京都和奈良,千年古都得以保全。

    1946年,赴美国讲学。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48年,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

    1950年初,多次上书政府,挽救了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北海及团城。

    1953年5月,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1)根据材料,概括梁思成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思成取得突出贡献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0年7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还在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1941年4月13日,苏联、日本达成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除了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不过同时由于国际形势并未按苏联领导人的意志发展,苏联对华援助并未停止,延续到苏德战争爆发。条约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

    ——改编自李嘉谷《论<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实际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B. 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

    C. 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 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现代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

    1862年,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宣告成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开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

    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分析近代以来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