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消除诸子之间的尖锐矛盾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D.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制度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保证了王权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选项

    备选者

    年龄

    生母

    A

    周王子甲

    20岁]

    周王正妻

    B

    周王子乙

    14岁

    C

    周王子丙

    25岁

    周王妾一

    D

    周王子丁

    12岁

    周王妾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历史文物反映了当时的某种政治制度。对于该制度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B.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C.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D.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一次汉武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当时你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这表明

    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

    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县令     D.刺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需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刺史制度

    C.察举制      D.谏议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A. 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这一内容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通判制       D.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说:“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企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历史上围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材料四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

    ——清·颜元《习斋四存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

    (3)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二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理解黄宗羲的观点?

    (3)明清时,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处为宰相。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