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书写 1 题,选择题 2 题,其他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
简单题 5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4)透过《望岳》中“                      ”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默写完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fán yǎn  (    )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2)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pēi tāi (    )细胞中取出细胞核。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huāng miù  (     )的画面。

    (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qiǎo miào jué lún。(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把“不要”删去)

    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C.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把“姚明”和“我”的位置互换)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删去“通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沿阻绝(      )

    (2)王命急宣(     )

    (3)略无处(      )

    (4)哀转久 (        )

    2.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①                  ”的静景,也描写了“②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解释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公约饭 之:        

    (2)啖胡饼中间少许 惟: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又 久 之 方 命 坐 果 蔬 皆 不 具 其 人 已 心 怪 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从文中可看出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实用类文本阅读

    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吗

    方舟子

    最近,卫生部终于让步,拟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这个决定也受到了众多质疑,网上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人赞成禁用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长久以来已被妖魔化,人们对之本就疑虑重重,巴不得什么食品都是“纯天然”的,如果换一种食品添加剂做调查,结果估计也差不多。但是监管部门在决定批准或禁用某种食品添加剂时,不能听从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公众的直觉,而应该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如果有科学证据表明面粉增白剂真的是有害无益,当然应该禁用,不用等到一年后。但是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刚磨出的面粉颜色发黄、粘性大、弹性差,用它做面点不仅不好看,还不好吃。因此传统上在供食用之前都要先把面粉储存几周到几个月让它自然“后熟”。面粉发黄是由于其中含有微量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叶黄素),在储存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将类胡萝卜素氧化,面粉就逐渐变白了。同时氧气也促进了面筋的形成,让面点口感更好。但是长期储存不仅占地方,而且面粉容易发霉和滋生害虫、老鼠,并不卫生。使用增白剂和后熟剂能让面粉的后熟过程缩短为2~3天。

    面粉增白剂用得最多、成为众矢之的的是过氧化苯甲酰。那么过氧化苯甲酰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我们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急性毒性。毒理学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的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口服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毒性比食盐还低(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动物实验未发现过氧化苯甲酰对生殖、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也没有证据能表明它是致癌物,所以国际上没有将它列为致癌物。国内有专家称长期服用过氧化苯甲酰“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并没有科学文献能支持这种说法。

    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几乎全部(91%以上)变成了苯甲酸。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7克。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类)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作为防腐剂大量地用在食品中,使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高得多。碳酸饮料中含有苯甲酸200毫克/千克,喝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摄入的苯甲酸的量相当于几斤使用过过氧化苯甲酰增白的面粉中苯甲酸的量。所以有专家从生成苯甲酸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是没法令人信服的。

    还有专家从过氧化苯甲酰会破坏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等维生素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甚至说:“面粉是贫困地区人摄取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而现在局面是孕妇一边吃着加有增白剂的馒头,一边还要服用叶酸。”其实面粉中这些能被氧化破坏掉的维生素的含量极低或难以被人体利用,本来就不具有营养价值。即使维生素保存最好的全麦面粉,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的含量分别只有每100克面粉含5微克、44微克、0.7毫克,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都可以忽略不计(其中面粉中叶酸的量似乎不少,但天然叶酸不稳定,在储存、烹饪过程中会损失一半以上,剩下的又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过氧化苯甲酰在国际上被普遍作为食品增白剂使用,除了用于面粉,还用于奶酪的增白等。1997年开始欧盟禁用了面粉增白剂,但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立)的最新标准仍把过氧化苯甲酰列为面粉增白剂,最高限量为75ppm。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将它列为合法的面粉增白剂,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不做限量。加拿大的限量则高达150ppm。中国的国家标准反而比较保守,限量为60ppm,实际上普遍超标使用,用量大约是100ppm,但也没超过加拿大的标准。现在则干脆要禁用,比以面包为主食的美国、加拿大还严格。(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12.29。有删改)

    1.面粉“后熟”的结果是(1)             (2)            

    2.本文反对专家认为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述理由。

    3.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中的“这些”指的是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等维生素。

    B.文章最后一段主要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的面粉增白剂的最高限量比以面包为主食的美国、加拿大还严格。

    C.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将全部变成了苯甲酸,而苯甲酸无毒,使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高得多。

    D.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过氧化苯甲酰列为合法的面粉增白剂,在一定范围内不做限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父   亲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

    2.“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3.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

    4.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请按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我们在乎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窗;还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我们的良心;再如我们做人的道德操守,我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又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班级等等。

    请以“我在乎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十足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窗户,低声说。

    (B)从繁华的城市重返宁静的田园,会感觉到自己的庭园分外可爱,虽然有人嫌它像老鼠窝,但对我而言,它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场所。

    我时常独自从前门的阶梯下来,沿着小径往前走,到尽头时一拐弯,就是我平常散步的马路了。小屋的四周有最宜人的景色,尤其每年的6月,郁金香与风信子全都展开了笑靥,我们就像住在花海中的小岛上一样。在我走往小凉亭的马路两旁,满是移植自德国或日本的菖蒲花。6月真是个奇妙的月份,连树木都舒展了四肢,伸出的枝桠似乎想向我们倾吐什么。我有时会觉得,树木真的在对我说:“你们人类何时才能学会这样站着不动呢?”有时则说:“看看那不安分的海伦,在花草丛中不停地穿梭,就像一只风中的蝴蝶。”那横生的小枝桠,无异是对我指指点点的小手指。

    我常常想:“为什么人不像树木一样,固定站在某一个地点上呢?树木虽然不会移动,不是照样生长得很好吗?甚至比人类活得更快乐更长久呢!”

    1.请将上面两段文字的出处和作者填写完整。

    A段选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B段选自名著《           》,作者是 海伦·凯勒。

    2.两段文字中都描绘了主人公面对自然的感受。结合文段中的描写,联系人物的经历,你体会到他们此时怎样的心境?

    3.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