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1 题,其中:
选择题 51 题,综合题 1 题,填空题 9 题
简单题 52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1 题
  1. “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如中世纪(在西方一般是指封建时代),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巨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 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人民公杜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③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念

    ④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

    B.“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C.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D.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声明:“(日本)执迷不悟……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声明发表的直接诱因是

    A.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B.国共第二次合作已正式实现

    C.太平洋战争爆发及美国参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图是196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对此解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求学经历B.讴歌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

    C.描绘了解放战争的壮阔场面D.折射了文革时期的狂热情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当属

    A.《中国之歌》                       B.《回归倒计时感赋》

    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我国于198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从唐人的这些诗句中,可以反映出

    A. 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 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 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D. 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言论中,顺应商品经济发展,主张农商并重的是

    A.“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弩”。(商鞅)

    B.“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C.“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

    D.“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的,因为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北宋都城街市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琳琅满目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C.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世纪中期,福州一带很难买到马铃薯,35年后,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并销往香港、新加坡及地。材料反映了

    A.马铃薯栽培技术日益提高              B.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影响加深

    C.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A.就朝鲜南北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制定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图中圈出处我国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开始以大国身份走向国际舞台    B.台湾当局非法占据联合国席位的局面结束

    C.中日、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清一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中共八大决议                                                   D.1982年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瓷器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下列关于古代瓷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商代晚期到东汉中期

    B.到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河北邢窑、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等是白瓷的主要生产地

    C.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D.雍正时期把粉彩制瓷工艺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对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        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片面发展重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杨奎松教授把“大跃进”发动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你认为“民族悲情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近百年的屈辱发展历程                       B.中美关系的破裂

    C.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实现                                  D.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引起了台湾当局和美国的震惊,美国劝说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但蒋介石却下令炮兵坚决回击。这种敌对状态一直持续到1978年底。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美国放弃“两个中国”的图谋

    C.国共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习俗,不同时期的对联无不打上了那个时期的印记。以下对联能反映民国初期历史情景的是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B.“帝制休共和昙花一现.军阀乱民主风起云涌”

    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并肩同步长征路,齐心共谱幸福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 ,使华北成为殖民地。(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以下画像石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场景,其中反映出的牛耕技术在我国汉朝已经出现。(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实现了“三民主义”中所谓民族主义的任务。(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同属于国家统一问题,都是由于列强的侵略造成的。“一国两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它有利于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1. 下图所示的这枚珍贵邮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成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伟大胜利的见证。(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一一(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6分)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

    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9 题
  1. 在________,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便于中耕的________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以外,________也是“雄富冠天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特点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80年,(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时期,最大的新式工业是,第二大工业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06年,________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写地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________(何时)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在何城市?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什么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包含时间)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