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简答题 1 题,选择题 3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2 题
  1.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A. 青苗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募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

    A. 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 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 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 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符合文中所说的“反抗”包括

    A. 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独立

    B. 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 洋务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

    D. 明治维新以及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恩格斯曾描述道:“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了……不仅如此,如果出卖土地所得的钱不够还债,或者债务没有抵押保证,那么,债务人便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出卖到国外去做奴隶,以偿还债务。”这一现象的废止得益于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改革

    A.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

    C.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D.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 新兴地主

    B. 立功将士

    C. 没落贵族

    D. 富裕农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 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

    A.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 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

    C. 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 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________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的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对材料中画线部分判断准确的是

    A. 平籴法

    B. 免役法

    C. 均输法

    D. 农田水利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史·范仲淹传》记载:“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增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论者以为不可行。”由上述材料可知,“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改革中用人不当

    B. 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 改革涉及面太广

    D. 改革者优柔寡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他的思想不仅长有翅膀,而且长有双手,他不仅说了,而且做了。他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喉舌,而且是他那个时代的刀剑。他既是冷静的、经院式的诠释家,又是一个狂热的、神灵附体的预言家。”上述材料所述的“翅膀”和“双手”分别是指马丁·路德的新教

    ①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②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不受罗马教皇控制

    ③否定了神的权威,冲破了传统人神关系的思想束缚

    ④矛头直指封建教会,主张灵魂的救助不必借助于购买赎罪券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该材料出自(   )

    A. 《九十五条论纲》   B. 《基督教原理》

    C. 《大宪章》   D. 《至尊法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A.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C. 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 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 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 缺乏民主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日本三菱企业就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三菱企业从国家获得了一家造船厂、一座煤矿、一座银矿和两座金矿。当时政府的政策是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当时政府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A. 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士族

    B. 缺乏资金的私人企业

    C. 从事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企业

    D. 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选项对如图中史实共同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A. 工业文明促进政治改革

    B. 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

    C. 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扩展

    D.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回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西方列强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排名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A. 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C.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 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A. 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 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 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 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漫画《葬礼》反映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不列颠之战后                B.莫斯科保卫战之后

    C.苏德战争爆发后               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昌盛,但二人实行的某些措施却截然相反,其中“措施却截然相反”的方面有

    ①农业政策

    ②工商业政策

    ③政治措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措施,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

    ①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爵级制”取代“世卿世禄制”

    ②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③梭伦按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④日本“废藩置县”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则形成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的缺点是仅学西方一国

    B. 梁启超放弃君主立宪主张,主张民主共和制

    C. 梁启超准备掀起新文化运动,推动国民觉悟

    D. 梁启超肯定了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耕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言,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给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

    (3)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你认为三次改革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材料二英法等列强在签署《非战公约》时,都提出了所谓的“保留条件”。英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关于废弃战争可作为国策之工具,使我想提醒阁下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繁荣与完整,对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英国政府在过去曾极力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容许的。保护这些地区免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了解到: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约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才接受新条约的。

    法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每个国家都应保留有合法的防御权;如果一国破坏了它的不进行战争的保证,则所有其他国家应自动解除义务;条约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抵触法国以前在《国联盟约》《洛迦诺协定》或各项中立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

    ——以上材料均摘自《非战公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提出的两大原则,简评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回答英法两国参加《非战公约》最主要的“保留条件”是什么。它们提出的“保留条件”的实质是什么?而它们各自的借口又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