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3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礼貌     B.礼器     C.法律    D.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A.实行人治和法制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仁政和道德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宋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国与国的关系    D. 夷夏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法,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以“异端”自命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一生屡遭迫害,最后系狱,自刎身死。他屡遭迫害主要是因为(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吸收佛道思想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梁启超说:“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从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

    A. 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B. 经世致用的学风

    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                D.唯物主义的思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经世致用”

    C.“工商皆本”                      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记载,唐朝后期,有人拿着白居易的诗印本在街上叫卖。这表明当时(    )

    A.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B.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传播

    C.诗歌成为世俗文学形式            D.诗歌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宋元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部分摹本),它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图,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文学家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该词人是

    A.柳永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李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表明清初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B.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新需求

    C.读书入仕不再是文人的人生追求        D.思想文化控制逐步松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出现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根源在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

    A.开始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人类社会上去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被称为人文主义作品, 主要原因是(    )

    A.作者是意大利杰出文学家

    B.它成书于十四世纪的欧洲

    C.歌颂爱情和女性的智慧,抨击了教会的禁欲主义

    D.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意大利人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意大利

    A.理性主义占据主导                    B.人文主义流行

    C.宗教改革正在进行                    D.无神论已经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进步,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践行这种观点的? (    )

    A.整理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B.修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

    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          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2分)概括“私学文化”在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体现。(6分)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止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家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马克思指出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8分)

    (2)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止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的作者认为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观点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什么精神?(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