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动的原因是:(   )

    A. 毛泽东对形势错误判断   B. 党内存在资产阶级司令部

    C. 林彪反革命集团夺取了中央领导权   D.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老师布置一道作文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同学们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实行改革开放             D.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当前,我国经济特区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港澳特别行政区也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 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C. 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 都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整风运动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你能正确排出对外开放格局的先后顺序吗? (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1年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90周年。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共同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为摆脱经济困难        B. 都是在保留现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C. 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D. 都强化了市场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党和政府做的努力包括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③修筑了三条入藏公路和青藏铁路

    ④建立西藏自治区

    ⑤设立了经济特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B. 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

    C.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   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是因为:     (    )  

    A、作出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B、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C、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D、平反冤假错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实现路线   D.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两个凡是”方针的本质是 

    A.害怕“四人帮”报复           B.维护毛主席的威信

    C.坚持“左”的错误             D.不愿平反冤假错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十年文革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  )

    A. 1946~1956年   B. 1956~1966年   C. 1966~1976年   D. 1976~1986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  )

    A. “二月逆流”   B.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 粉碎“四人帮”   D. 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取得重要成果是

    A.开展土地革命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D.领导“文化大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校八年学生王星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字“文化大革命(重大事件)”,下列信息他不可能查询到的是

    A.五一六通知         B.四五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造反有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

    A. 抗美援朝时   B. 文化大革命时   C. “一五”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事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是:(     )

    A. 包产到户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民加入合作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根据图提示指出相应的中共会议(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二 到1987年,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7.6%。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80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家电进入民众的生活,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4分。回答2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2年,菲律宾海军非法侵入我国南海黄岩岛海域,搜查驱逐我国渔民。我海监船为维护国家主权保护渔民在黄岩岛海域与菲律宾军舰对峙,该事件激起我国广大民众的愤慨,致使中菲两国关系出现倒退。

    请回答:

    (1)菲律宾政府的行为违背了指导中菲关系的什么基本准则?

    (2)人民解放军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伟大历史使命。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人民空军在建立之初就经历了怎样的严峻考验?人民海军由哪些兵种组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什么事件?

    【出现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什么?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现代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和谋求国际地位、追求国家富强和探求经济振兴的奋斗史。请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的“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举出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一例。

    (2)20世纪中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出现了那两大重大失误和挫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共在革命和建设中,曾经遭遇重大危机,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等却能力挽狂澜,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危机,找到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领导中共怎样挽救了革命?他探寻的正确道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 邓小平说:“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只能导致失误,甚至失败。……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

    ——《邓小平文选》第3卷

    (2)写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导致失误,甚至失败”的历史事件(一例即可)。 邓小平所说的“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是指什么?对这种模式的探索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综上所述,中共对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们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