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4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研究下列各种运动情况时(如图),哪些情况可以将研究对象视为质点(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9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90公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90公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5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90公里的路程。”对话中所谈的内容反映出这位太太没有认清的科学概念是(   )

    A.位移       B.路程       C.速度        D.加速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B.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都对

    C.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讲错了

    D.如果各自选择不同的参考系,那么三人说法都可能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在比赛过程中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  

    B.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

    C.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是沿着折线跑的

    D.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x3位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 m/s,则滑块在第3 s内的位移及前7 s内的位移分别为 (   )

    A、 3m  28.4m   B、3m  29.4m

    C、2m  29.4m   D、2m  28.4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0m

    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C.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

    D.前25s内汽车速度方向不变,所以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共同作用,三力矢量关系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是(   )

    A.2F1          B.F2+F3               C.2F3        D.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37°,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对斜面的压力不变

    B.A对斜面的压力减小

    C. A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D.斜面始终不受地面的摩擦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超市中小张用水平方向的推力推着质量为的购物车乘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楼,如图所示.假设小张、购物车、自动扶梯间保持相对静止,自动扶梯的倾角为,小张的质量为,小张与扶梯间的摩擦因数为,小车与扶梯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   )

    A.小张对扶梯的压力大小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B.小张对扶梯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

    C.扶梯对小张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

    D.小张对车的推力和车对小张的推力大小必相等,这是因为人和车均处于平衡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光滑球质量m,在图甲中是细线与斜面平行,图乙中是细线沿水平方向,小球均是静止状态,则甲、乙两种情况下,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之比为(   )

    A.1:1       B.cos2:1    C.1:cos2    D.sin:co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细绳一端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上的B点(B点在O点的正上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于A点,小球穿过圆环,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则细绳的拉力和环对小球的弹力为(   )

    A、   mg     B、 mg    C、  mg/2     D mg/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砝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

    A.5.0N     B.2.5N     C.8.65N     D.4.3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球B间用一轻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A、mB,由于B球受到风力作用,环A与球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球B的拉力保持不变

    B.球B受到的风力F为mBgtan θ

    C.杆对环A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增加

    D.环A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质量分别为2kg、1kg、1kg的三个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A.4cm            B.6cm         C.8cm            D.10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匀加速滑下。下图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①计算打下D点和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D=       m/s , vE=       m/s.

    ②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       m/s2. (以上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⑴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

    ②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根带套的细线。

    ③用两个弹簧秤分别沿水平方向拉两个绳套,把结点拉至O点,此时,需要用铅笔记录下         的位置及两个细绳的方向和                

    ④再改用一个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绳套,仍把结点拉至O点,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

    ⑤在O点按同一标度,作出F1、F2、F力的图示。

    ⑥利用平行四边行定则作F1、F2的合力F合

    ⑦比较F合和F的大小和方向并得出结论

    ⑵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为90°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4 题
  1. 矿井里的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它的速度达到3 m/s;然后做匀速运动,历时6 s;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停止。求升降机上升的高度,并画出它的速度时间图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下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10 kg,mB=20 kg,A、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一轻绳一端系住物体A,另一端系于墙上,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今欲用外力将物体B匀速向右拉出,求所加水平力F的大小.(取g=10m/s2,sin 37°=0.6,cos 37°=0.8)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B、C两个小球重量均为G,用细线悬挂在竖直墙上的A、D两点。细线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分别为30o 和60o (见图中标注),两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求:

    (1)AB和CD两根细线的拉力FAB和FCD 分别为多大?

    (2)细线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是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粗糙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11kg的物体被水平力F推着静止于斜面上,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若物体静止不动,求推力F的范围。(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sin 37°=0.6,cos 37°=0.8)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