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填空题 10 题,作图题 2 题,实验题 4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5 题
  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角是 (  )

    A. 40°   B. 50°   C. 80°   D. 10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 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C. 便于从顾客脚部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顾客眼睛

    D. 由于平面镜较小,所以人在镜中不能形成完整的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D.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为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图中的哪一个 (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每年10月份,我市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地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 (  )

    A. 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 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 监测焚烧源的颜色,通过遥感拍摄的照片上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 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是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所谓“镜子时刻”的场景,像这样多次反复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镜至少(  )

    A. 1块

    B. 2块

    C. 3块

    D. 4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

    A. 变浅的虚像   B. 变浅的实像

    C. 变深的虚像   D. 变深的实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不正确用眼等原因都会导致患上近视眼,有近视眼的人大多数是采用戴近视眼镜进行矫正,现取一块近视眼镜片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镜片的中央比边缘薄   B. 对光有发散作用

    C. 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 是一块凹透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情况与它相同的是 (  )

    A. 近视眼镜   B. 投影仪   C. 照相机   D. 放大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 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 8 cm   B. 15 cm   C. 20 cm   D. 40 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

    A. 平面镜   B. 照相机   C. 幻灯机   D. 放大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看得见的光

    B.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

    C. 紫外线可以用来杀菌

    D.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B.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 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0 题
  1.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____反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___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平面镜PN与一支长15 cm的铅笔AB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相距20 cm,铅笔的像高为____cm;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方向转过90°,此时铅笔尖A与其所成像A′间的距离为_____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汽车的后视镜是______镜,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__镜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他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均选填“平面”“凸面”或“凹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发生__________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由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____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b点,若在虚线框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c点。若在虚线框内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a点。则甲透镜是______透镜,乙透镜是____透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书本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_透镜,所成的是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____(选填“远”或“近”)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这就是_____眼。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个合适的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2 题
  1. 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画出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请画出发光点S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1)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 点,反射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F的右半边向后折,此时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将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向后折叠的纸片上,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__内;

    (2)如果一束光沿原F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图中的_______方向射出;

    (3)某同学利用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你认为表中数据与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选填“相符”或“不相符”),原因是错把∠FOB当成______角了;

    (4)当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将______(选填“靠拢”或“远离”、)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角为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目的是____________;玻璃板应较_____(选填“薄”或“厚”)好,且实验环境较_______(选亮或暗)好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可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取走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光屏,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4)如果以5cm/s的速度匀速移动A蜡烛,远离玻璃板2cm时,B蜡烛应_____玻璃板_____cm,有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_____(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乙的E、F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 ;

    (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在光屏中央,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根据上表信息,试判断: 透镜焦距f=___ cm,当物距u=25 cm时,成倒立、_____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②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____cm。

    ③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_____(选填“同”或“异”)侧。

    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________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