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推断题 1 题,填空题 8 题,探究题 2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6 题
  1. 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H2SO4溶液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宜昌“富硒茶”是较好的保健饮品,这里的“硒”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湿衣晾干   C.冰雪融化     D.纸张燃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要补充维生素,可以在饮食中适量增加

    A.蔬菜         B.米饭       C.豆油         D.瘦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鼓励燃煤发电,确保电力供应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

    D.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5      

    B.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形成的离子是Br-     

    D.原子序数为3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K2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纯净物M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M+3O2 2CO2+2H2O,则M的化学式是

    A.C2H2    B.C2H4    C.C2H6    D.C2H4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

    B.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C.①处物质可溶于水

    D.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

    氧化铜(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硫酸锌溶液(硫酸)

    加入足量氧化铁粉末,过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化学之最

    B.化学与生活

    ①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①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除去

    ②水壶中的水垢:可加食盐水浸泡除去

    ③冰箱中的异味:可放活性炭吸附

    C.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

    D.化学与工农业

    ①浓盐酸密封保存:防止挥发

    ②白磷在冷水中保存:隔绝空气

    ③氢氧化钠密封保存:防止潮解、变质

    ①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

    ②用石油产品生产合成纤维

    ③施用过量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甲是H2、乙是O2

    B.甲是HNO3,丙是NaNO3

    C.乙是CO,丙是CO2

    D.乙是Cu(OH)2、丙是CuSO4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8 题
  1. 填写下列表格:

    化学符号

        

    2N

        

    名称或意义

    磷元素

        

    3个过氧化氢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下图是常用的电源插头,在标示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铜能制成插头和导线,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和     性。

    (3)厕所用清洁剂(含盐酸)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4)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_________。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提取,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说明青蒿素具有的性质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3)t2℃时,把20g 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制造蜡烛时,在烛芯中掺入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芯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点燃蜡烛。

    (1)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择D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       。将带火星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说明氧气能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制取氨气:Ca(OH)2(固)+2NH4Cl(固)CaCl2(固)+2H2O+2NH3↑,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   ) (填字母代号)。

    (3)为探究氨气的性质,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同时反应中还有一种气体单质生成。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①是Cu;②是Cu2O;③是    

    若猜想①成立,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NH3具有     性。

    【设计实验】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红色物质中是否存在Cu2O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电解水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工业烟气脱硫就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一种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1)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     和H2O。NaOH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2的原因是          

    (2)沉淀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化室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有利于节约成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

    (1)葡萄糖酸钙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2 题
  1.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

    编号

    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二、探究影响品红扩散快慢的因素

    三、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实验

    设计

    实验

    分析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         相同。

    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整杯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由此说明: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有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分析】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

          (填符号),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解离出的Na+和Ca2+不同,所以性质也有不同。设计实验时可加入能解离出CO32-的试剂,利用CO32-与Ca2+结合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特殊现象予以检验。

    【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出现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方案二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写出上述方案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方法感悟】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     ,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延伸探究】

    实验二: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小晶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        

    (3)为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小燕对沉淀C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消失

    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      

    (4)小虎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还有物质不能确认其是否存在,其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如要确认,只需将上述实验方案中所加的一种试剂改为      即可。

    【方法感悟】若其它物质的存在对所检验的物质有干扰时,可先将干扰物质转化,再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5 g样品,加入27 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H。当pH=7时,刚好用去10%的稀盐酸36.5 g。试计算:

    (1)将100 g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