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他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儿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源中丞当时被贬岳阳。

    (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希望越来越多的建筑能像这所希望小学一样,多一些“民心工程”、“民安工程”,多一些有良心的承建商,让百姓多一些心安,让国家多一些________的建筑。

    ⑵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_______发音,直到所有的同学全部掌握了为止。

    ⑶“中国式放生”已经将人们误导进入一个形式的过程,这种乱象已经越演越烈了,基本上可以说,放生行为与放生者所谋求的善是________。

    A. 固若金汤      矫正     南辕北辙

    B. 坚如磐石      矫正     截然不同

    C. 固若金汤      校正     截然不同

    D. 坚如磐石      校正     南辕北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B.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C.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 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是一段散文,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是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甲、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乙、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丙、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丁、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戊、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 丁乙甲戊丙   B. 丁戊甲丙乙   C. 戊乙甲丙丁   D. 戊丁乙丙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与下文意旨最接近的一项是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像。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A.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D.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①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②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节)

    注:①高牙大纛:指旗杆上装饰象牙的大将牙旗,亦代指高位者的仪仗。②桓圭衮冕: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玉制礼器。衮冕,古代帝王及诸侯大夫的礼服和礼帽。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易:轻率

    B. 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令:美好

    C. 已擢高科、登显仕            擢:选拔

    D. 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勒:雕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富贵而归故乡/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B.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C. 以耀后世而垂无穷/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D.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可谓社稷之臣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2)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3)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4.作者认为魏国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登飞来峰》)

    (8)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陶虎臣

    汪曾祺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炝仗了。

    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两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晴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城点着焰火了!

    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边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飞来许多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1.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而的特色。

    3.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

    4.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与观众,另一场相爱相杀

    聂昱冰

    ①关于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区别,钱穆先生有一个观点:西方戏剧力求真实、百分之百还原生活。而中国戏剧的要求则是始终和生活隔着一层,它通过各种艺术方式,告诉大家,这是在演戏,不是生活。

    ②所以,在西方,是“戏如人生”,而在中国,是“人生如戏”。

    ③由此联想到,中西方小说也是存在着这样的差异。西方小说是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细节和逻辑上的真实,力求还原生活,再进一步凝练出生活中的秩序和道理。即使是所谓西方魔幻主义题材,也只是装在魔幻的壳里,反映现实生活。中国的小说,则仍旧是“和生活隔了一层”。

    ④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钱穆先生也有论述,他认为:在西方,宗教是人们的慈母,而文艺作品则是人们的严父。在中国,日常规范人们行为的是伦理道德,这些礼教更像是严父,文艺作品则承担起了慈母的角色。这是一个很贴切而且通俗易懂的比喻。

    ⑤在生活中,人们对父亲和对母亲的期待是不同的。尤其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严父慈母,父亲永远都是要板起面孔,让孩子们望而生畏。母亲对孩子则是更多了关爱、宠溺和放纵的。

    ⑥回过头来,再看现在流行的,尤其是网络上流行的散文、电影、电视剧,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甜甜的、浅浅的、看完后没任何意义的。即使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战争的,情节和细节也大多是荒诞不经的,经不起推敲的,只为了让观众取乐的。其实这些书和剧的内容,都是对观众平日里受束缚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存在于想象中的放纵。

    ⑦把文艺作品当成母亲,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习惯。人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位盲目纵容着我们、宠溺着我们的母亲,而不是一位不断说教的母亲,更不是一位让人望而生畏的父亲。所以,一旦小说和戏剧中蕴含的说教重了一些,马上就被读者和观众排斥。即使“母亲”真想要说点什么,也是要以漫不经心的态度、荒诞不羁的方式。

    ⑧现在有了网络,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和“母亲”平等对话的机会与权力,所以就不再仅仅满足于像婴儿期那样,只能无要求的接受母亲的宠溺:妈妈给什么,自己就得到什么。于是就开始向母亲提要求了:我不仅要宠溺,而且还想让你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来宠溺我们,否则,我就不再爱你了。母亲肯定是会宠溺孩子的,但她也不想无限度的宠溺。可每一个孩子对宠溺的要求都是永无止境的。同样的,在观众和现在的流行文艺之间也是如此。就这样,“母亲”和“孩子”不得不一次次坐到谈判桌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争夺着对“宠溺尺度”的决定权。

    ⑨估计每一个做了妈妈的女人,都有过一个愿望,“我不仅要做慈母,还要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但大家都明白,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现在网络上的各种文章、剧作大概也是如此,她们仍旧在努力地进行并完成着各自的战争,战争的目的是:我想用我的方式去爱你,还不会失去你对我的爱。

    1.请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中国的文艺作品是怎样“承担起了慈母的角色”的?请简要分析。

    3.作者说“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请简析“难”在何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