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逦(yǐ)  倒(shuò)    勉(xùn)    恶不悛(hù)

    B.尴(gà)   莽(zhēn)   笑(shěn)   规中矩(zhòng)

    C.掌(fù)   付(zhǐ)    杜(zhuàn)  人心脾(qìn)

    D.泉(lǐ)   罟(cù)     织(lǚ)    饿遍野(piǎ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秸秆   矫健    兴高采烈    肺腹之言

    B.斟酌   廖廓    碎琼乱玉     相辅相成

    C.暇想   贻害    没精打采    平心静气

    D.伶俐   风靡    既往不咎    挑肥拣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不同的.

    ②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③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     ,极其缺乏.

    A.截然  化妆   百里挑一   B.截然   化装   百里挑一

    C.迥然  化装   凤毛麟角   D.迥然   化妆   凤毛麟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高三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在努力拼搏着,能否获得考试的胜利,取决于同学们冷静沉稳的程度。

    B.法国是电影的发源地,自从19世纪末鲁米埃尔兄弟放映第一部电影以来,法国电影的发展一直对世界乃至欧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C.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曹禺那些充满人道精神的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示人性的复杂,成为了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             ,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 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啮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②④⑤①③    C. ⑥②③⑤①④   D.③②①④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堂吉诃德》)

    B. 荷蓧丈人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并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论语》)

    C.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从此孙夫人再也没有回到东吴。(《三国演义》)

    D. 贾瑞在园中调戏凤姐后,竟又跑到凤姐住处挑逗。凤姐假意殷勤,让座倒茶,并举止暧昧,约贾瑞晚上在西边穿堂儿等她。贾瑞果信其言,如约前往。(《红楼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骨头对自身的保护全靠包裹在它外面的肌肉和皮肤,骨头对自身的保护则无能为力。而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证实,已往人们对骨头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导致人们完全低估了骨头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发现,在外来的冲击面前,人类的骨头也会施展自己的惊人秘技。骨头不但防卫有法,而且疗伤有术。

    研究人员的这个发现得益于此前其他科学家的一个新奇发现。6年前,科学家研究鲍鱼壳的时候发现了隐藏在里面的“分子减震器”,这是一种能够将生物矿化结构紧密粘合的胶,由于它的存在,使得鲍鱼壳具有一定的弹性,相应地也增强了它的抗冲击能力。当时,科学家猜测,人类的骨头里可能也有这种“分子减震器”,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发现它的踪影。

    最近,美国的研究人员在人体骨骼中还真的发现了人类骨头里的“分子减震器”。研究发现,人的骨头里的胶原纤维和其表面覆盖的仅有一层几个原子厚度的骨盐结晶,能起一定的抗震作用,而把骨盐结晶与胶原纤维连接在一起的是一种胶,这种胶的作用原理与科学家以往在鲍鱼壳中发现的物质相同。这种胶含有能够隐藏自身长度的结合键,这使得这种特殊生物胶拥有了粘连性和一定的弹性。在骨骼受到应力的时候,它们可以舒展开来,以帮助骨骼减少震动的冲击;而当应力解除时,它们又会像弹簧那样,重新盘绕成原来的结构。这种特殊的生物胶分子在骨头里面确实能发挥出色的减震作用,所以它是名副其实的“分子减震器”。通过高清晰度的摄像仪,研究人员还拍摄到了这种性能奇特的胶和其自身的缠绕结构图像。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胶的作用并不仅仅提供给健康的骨骼较大的弹性和抗骨折能力,实际上在因骨骼受伤形成细小的裂纹之后,它还能很快帮助其修复裂纹。胶的修复方法主要是发挥自己的粘连特性,把裂纹重新聚合在一起,就像是人们给断裂的骨头打上石膏那样帮助裂纹康复。

    也就是说,人体骨头里的这种特殊的生物胶就是骨头的防身“密器”,骨头的惊人秘技全是靠它施展出来的。

    接下来,研究人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或在患某些特定疾病时,或在骨头受伤的情况下,这种分子胶是如何发生改变或被耗尽的。如果找到答案,人们就可以找到保护骨骼不发生破坏性改变的方法,甚至能逆转骨骼的破坏性生成改变,生物胶将是未来治疗骨骼疾病的重要武器,对于骨折、骨头老化的防治,对促进骨头健康发育,都会提供一系列全新的方法。

    1.下列对“分子减震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子减震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矿化结构紧密粘合起来的生物胶,它是科学家在研究鲍鱼壳的时候发现的。

    B.人类骨头里的“分子减震器”能将胶原纤维和骨盐结晶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震作用。

    C.“分子减震器”不但能给所有的骨骼提供较大的弹性和抗骨折能力,而且能在骨骼受伤形成细小的裂纹后,帮助修复裂纹。

    D.“分子减震器”这种特殊的生物胶之所以拥有粘连性和一定的弹性,是因为它含有能够隐藏自身长度的结合键。

    2.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前人们认为骨头对自身的保护没有有效的办法,但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将改变这一观点。

    B.在鲍鱼壳上发现生物胶的时候,科学家就推测人类的骨头里也肯定有这种生物胶。

    C.生物胶的结构呈缠绕状,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它会像弹簧那样盘绕起来从而保护自己。

    D.生物胶修复受伤骨骼的主要办法是利用自己的粘连性,把裂纹聚合起来并使之长出新的骨骼。

    3.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研究鲍鱼壳时获得的结论为后来研究人员的新发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B.如果没有生物胶,鲍鱼壳就没有一定的弹性,其抗冲击能力也将减弱。

    C.骨头的惊人秘技全是靠骨头的防身“密器”即一种特殊的生物胶施展出来的。

    D.一旦找到生物胶发生改变或被耗尽的答案,就会给医学界带来治疗方法的全面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想让他看看母亲的眼睛

    迈克被打伤的消息传过来时,母亲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她想起了昨天夜晚的那个噩梦:阴沉的天气,街道上的行人都是一张张灰色的面孔。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她猛然间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往日一脸朝气的儿子此刻只有满身的鲜血,在路面上扭曲着挣扎,嘴里有气无力地呻吟着。她想跑过去,可是腿怎么也抬不起来,像灌了满满的铅;她想要大声呼喊,想向所有的人大呼救命,然而她嘴巴张得很大,几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可是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她。路人全都行色匆匆,都在心无旁骛地赶自己的路……

    她的脑子里很乱很乱,像一堆乱麻毫无头绪,又像无数的蚂蚁爬来爬去。这群蚂蚁一边喧嚣地叫着.一边急促地爬行。爬得她心慌意乱,爬得她步履蹒跚,爬得她上气不接下气。一向十分健康的她没有想到到了紧要时刻,才发现自己竟然如此虚弱……

    速迷糊糊之中,她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赶到医院的。在急诊室的门口,一位面容枯槁的女士拦住了她的去路,战战兢兢地问道:“请问,您是迈克的母亲吗?”等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她的神色更加惶然,声音更加低沉,卑怯地说:“真是对不起,是我的儿子约翰打伤了您儿子。据说伤得很重,医生正在抢救……而且,约翰也很愧疚,他吃了几十片安眠药,试图自杀,好在被他的一位老师发现了,现在也正在抢救……真是对不起,我不知道说什幺好,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您……”

    迈克的母亲不久就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送迈克来医院的老师告诉她的。那天,迈克和他的几位好朋友一起去盲人学校搞一个心理测试。原本他们对那所盲人学枝的孩子非常熟悉,迈克和朋友们经常去那里帮忙,也在那里交了不少的朋友。可是,就在那次测试的过程中,迈克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和一个6岁时因患眼疾而失明的学生约翰发生了口角。两个人刚开始只是争执了几句,可是后来都越来越生气,脾气都很暴躁的他们居然厮打了起来。盲眼的约翰不知道从哪里摸索到了一根木棒,气急之中不知轻重地把木棒抡到了迈克的脑袋上……

    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空气似乎凝滞了,没有人说一句话,只听到窗外不规则的交通工具的噪声时不时地传过来,击打着人们的耳膜,也击打着所有人的心灵。一位护士破门而入.大家都吓了一大跳,那位护士激动地说:“上帝保佑,约翰脱险了,而且医生说,如果有人愿意捐献眼角膜给他,他的眼睛还可以复明呢……”

    不少人松动了一下椅子,但是依然没有人说话,他们在等待,在等待另外一个孩子的消息……又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位护士抱着沉重的脚步赶过来,对迈克的母亲说:“老人家,真的对不起,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我们已经尽力了,但还是没能将您的儿子从死神那儿抢夺过来……夫人,请您保重,也让我们为您的儿子祈祷,让他在天国过得好一些……”迈克的母亲再也抑制不住早已盈满眼眶的泪水,簌簌地落下来。“我苦命的孩子”,她叹息着,低泣着,幽怨而衷伤的眼神让人们情不自禁也湿了眼圈,所有的人都垂下了眼,沉默着……

    又过了几个小时,医院的主管人员向迈克的母亲询问她儿子遗体的处理办法。地思索了片刻,而后满含着悲伤说:“我想这样更好一些?将迈克的眼角膜移植给约翰吧。”主管人员一时愣住了,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极力睁大眼睛打量着这位妇人,迷惑不解地问:“您说什么?请再重复一遍好吗?”

    “将我儿子的眼角膜移植给约翰,我已经决定了!“她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地说。这时,主管人员才发现这住妇人的眼睛中除了泪水之外.更有一些坚定得让人不可置疑的东西。

    一星期后,眼角膜移植手术成功了,约翰又恢复了光明。一时间,迈克的母素以德报怨的故事轰动了整座城市,许多家媒体争相对速件事情加以报道。人们盛赞这住母亲的宽容与大度,她不计前嫌的行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都对这位伟大的母亲充满了敬佩与感动……

    人们不厌其烦地看电视台的采访节目。其中最为感人的一个细节是这样的。记者问:“尊敬的夫人,是什么力量让您做出了如此伟大的决定,把自己儿子的眼角膜献给了伤害他的孩子呢?”

    这位母亲犹豫了一会儿,方才缓缓说道:“是因为约翰的母亲,一位像我一样爱着儿子的母亲!事故发生之后,她找到我,尽管没有说几句话,但她的焦虑、愧疚、担心、无奈,还有期待与希望,全都透过她的眼睛表现了出来。她衰老的眼睛,她关切的眼睛,她负疚的眼睛……她渴望自己儿子平安,也渴望我的儿子平安的心情,透过那双眼睛已经毫无保留地表现了出来……她即使不说一句话,我也明白她的心情,我为那双眼睛而感动,而震撼,我也想让约翰看看他母亲的那双眼睛……”

    电视台的记者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眼睛里分明泛起了点点泪花,而台下的观众,早已是泪眼婆娑,唏嘘一片了…… .

    (选自2014年第3期《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1.小说第二段写像有一群蚂蚁在迈克母亲的头脑中喧叫,爬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迈克母亲的形象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迈克母亲的行为过于高尚无私,不够真实、不合情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一向十分健康的迈克母亲,梦到被打得浑身是血的儿子时,既不能很快跑向儿子又不能向所有人呼救,这正表现了迈克母亲无奈的一面。

    B.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出了两位截然不同的母亲,迈克母亲伟大无私,约翰母亲则有些冷漠自私。

    C.将儿子的眼角膜献给了伤害自己儿子的约翰,可以想象迈克母亲做出这一决定,一定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D.迈克母亲捐出迈克的眼角膜给约翰,使人们对这位伟大的母亲充满了敬佩与感动,作者借此突出了文章无私奉献的主题。

    E.约翰母亲的眼睛感动了迈克的母亲,所以迈克的母亲希望约翰看到他母亲的眼睛,理解母亲的心,明白母亲的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

    【注】狃:niǔ, 轻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不利引去              辄:总是,就

    B.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简:选择,挑选

    C.因请帝澶州            幸:皇帝亲临

    D.众请驻跸以军势              觇:掌握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大骇,问准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准心知二人谋,阳若不知   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

    C.谁陛下画此策者        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琼随立庭下           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

    ①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②准不发,饮笑自如   ③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   ④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⑤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⑥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4分)

    (2)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4分)

    (3)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化用的典故出自教材哪一篇文章?作者是谁?(2分)

                                                       

    (2)梁启超评此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你是什么看法?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泻水置平地,         。人生亦有命,         ?(鲍照《拟行路难四》)

    (3)鹿门月照开烟树,       。岩扉松径长寂寥,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帝子降兮北渚,         。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5)群季俊秀,          。吾人咏歌,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国演义》中,刘备娶孙夫人的时候,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请问分别是什么?(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在《李凭箜篌引》中有“十二门前融冷光”的诗句,这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在《阿房宫赋》中又有“歌台暖响,春光融融”的句子,意思是歌台上传来温暖的乐声,如同春天一般融和:原来音乐也是有温度的。请从这一角度描写一段音乐,不少于200字。

    要求:(1)要有一句总领句。

        (2)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3)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领取第九届长江奖后说过这样一句话:“万众欢腾的时候,要会倾听;一片沉寂时,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以上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