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取缔郑重其是档(dǎng)案虚与委(wēi)蛇

    B.开窍拖泥带水嫉(jí)妒蚍(pí)蜉撼树

    C.演译一泓清泉纠葛(gé)潜(qiǎn)移默化

    D.灰烬完壁归赵果脯(pǔ)岿(kuī)然不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70多岁的欧阳院士进行科普演讲总是老成持重、激情满怀,全场观众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B.她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然后凭书上的描述,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C.皇家马德里油轮总公司的新油轮近日在福罗里达州靠岸,这座“漂浮之楼”使周围的大楼相形见绌。

    D.在国际近景魔术精品展览会上,观众有幸近距离观看魔术,体验其神奇魅力,为之拍案叫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在约翰?诺伊梅尔的带领下,汉堡芭蕾舞团已成为德国舞蹈界的领军人物,并且很快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与赞誉。

    B.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C.区团委发出的为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献爱心”的募捐倡议,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

    D.在电子制造业领域,格兰仕集团、德昌电机和美的集团分别在微波产品、微电机和电风扇上占据国内领先地位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心如澄澈,有为无为却也罢
    我自逍遥,出世人世又如何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
    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③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④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A.庄子司马迁李白鲁迅

    B.孔子欧阳修韩愈曹雪芹

    C.庄子司马迁韩愈鲁迅

    D.孔子欧阳修李白曹雪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横线处填人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人海口。            ,               。             。
    ,             。铅云开裂,一道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我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①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
    ②巨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飞溅到我的身上
    ③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恼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
    ④巨大的浪头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
    ⑤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

    A.⑧①⑤④②

    B.④⑤②①③

    C.②③⑤④①

    D.⑤④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日:“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日:“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日:“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日:“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日:“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叉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诣军省大眼省:照顾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当:抵挡

    C.恐之云“杨大眼至”恐:吓唬

    D.吾政如此相杀也相:偏指一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为其宗亲顾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大眼往求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C.常作我蛮形以刺之农人告余以春及

    D.坐而听之人非生而知之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省略部分补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用(杨大眼)为军主

    B.(王肃弟子)在南闻君之名

    C.(荆蛮)遂不敢复为寇盗

    D.令作露布,皆(读书人)口授之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销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2 题
  1.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5分)
    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问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君亦无所害。(《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4)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5)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6)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7)红酥手,黄滕酒,                    。(陆游《钗头风》)
    (8)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逃亡江南的人生经历,请比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手法的不同。(200字左右)(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大部属于农耕文化。普通人经常能吃上肉、蛋、奶是近年的事。正因如此,中国人的主食一般指粮食做的“饭”,而把副食称作“菜”。餐桌食品叫做“饭莱”,就连厨房的切刀也叫做“菜刀”等等。道教著作《玄门大论》对素食解释道:“一者粗食,二者蔬食……粗食者,麻麦也。蔬食者,莱菇也。……粗食止诸耽嗜,蔬食弃诸肥……”。2500多年前的中国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里曾总结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些论著说明传统的中国膳食与现代营养学的理想不谋而合。
    今天,在由西方传入的面包面前,我国的传统馒头似乎显得苍白黯淡。其实馒头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探索。《礼记》中有关“燔黍捭豚”的记载,说明在蒸制食品之前人类就开始炒食谷粒,烘烤畜肉。从西方的现代食品燕麦片和烤肉,可以看到古时“燔黍捭豚”的影子。不过中国早已走过了烧烤的阶段。早在大约6000年前,传说黄帝发明了釜、甑,也就是锅灶和蒸笼。《周书》中写到“黄帝始蒸谷为饭,煮谷为粥”。由于中国古代烧制陶瓷器和冶炼技.术世界领先,青铜器、铁器也比较早用于炊事器具,加上早期的主食以黍、谷、稻等粒食为主,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蒸煮食品文化。
    中国传统主食加工工艺的妙处之一在于蒸煮。汽蒸馒头和烘烤面包硼比,汽蒸火候易控。现代热物理知识也说明,汽蒸很容易把加热温度控制在l00℃左右,使馒头、包子等熟化时外不焦内不生,营养破坏降到最少;而烘烤面包,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即使现代技术,自动控制,底火、面火也在200℃左右,难免发生外焦内生现象。
    正因为蒸制可以做到无论大小的食品,只要时间充分,内外温度都可达到100℃的熟化温度,才有了包馅的包子、馒头、饺子等,实现了包容诸莱、配餐方便、营养全面。带馅的面制品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还有煲汤、煲粥等,这些都和蒸煮加工有关。由于中国古代锅灶发达,五谷杂粮的粥饭成为传统食品,《墨子?天志》称华夏:“四海之内,粒食之民”。五谷杂粮的粥饭不仅好消化,还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谷粒的养分,包括膳食纤维、矿物质,美味保健。
    1.下列对文意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   )

    A.从中国传统食品的历史看,数千年来,普通中国人的家常饭,本以素食为主。

    B.面包其实不比馒头更先进,其焙烤的工艺在中国古代已经是过时的技术。

    C.农耕文化在中华文化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中国传统食品具有源于农耕,医食同源的特点。

    D.青铜器、铁器等很早用于炊具,表明中国传统食品还促使了冶炼技术领先世界。

    2.根据文段内容,以现代眼光看来,中国传统食品有哪些优点?请分条说明。(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乌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⑧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看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第②段结尾处一连串的问话,层层推进,增强语势,意在凸显作者对阵亡战士的深切怀念。

    B.在作者看来布什、布莱尔祭奠长眠在这里的死者,给这里带来礼炮、鲜花的同时更给他们从政带来帮助。

    C.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D.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E.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2.简要分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6分)
    4.“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字左右)(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青山遮挡流水,也许是想留住一段美丽,也许是怕流水受不了远方的风尘,也许只因青山太高大,一时阻碍了流水的道路……无论怎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请以“青山遮不住”为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