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依次为下列两副对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时,美国作家斯诺撰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鲁迅先生追悼会上。挽联是: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     何人领呐喊?先生    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990年,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逝世,越共领导人黄文欢即书一联以悼之。挽联是:       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

    A.寰宇  已经   同甘共苦

    B.中国   不幸  同甘共苦

    C.中国  已经   身先士卒

    D.寰宇  不幸   身先士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 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般和普通人交流。

    B中国男足奇迹般地获得了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资格,这是他们时隔14年,继2002年之后再度进入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的比赛。

    C“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D漫游费被人形象地称为“化石费用”,就在于其是20年前2G时代的产物,可如今早已是4G时代,收取漫游费,道理上是很难说得通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些思念,开始在夜里失眠,在白天睡去。我的指尖开始氤氲无尽的情思,在闲暇的午后,夜来临的时候,安静成一泓秋水的宁静,最后,消失在一首词的张望里。____________,在文字中蜿蜒,在心底扎根,最后把相思饮尽。

    A.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

    B.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

    C.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去把我的眼睛糊住,紧紧地把时光包裹

    D.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凭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把我的眼睛糊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

    B.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D.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封员外郎密阁校理丁君墓志铭

    王安石

    ①朝奉郎、尚书司封员外郎、晋陵丁君卒。王某曰:“噫,吾僚也,方吾少时,辅我以仁义者。”乃哭吊其孤,祭焉而许以铭。越三月,君婿以状至,乃叙铭赴其葬

    ②君讳宝臣,字元珍,少与其兄宗臣皆以文行称乡里,号为“二丁”。景祐中,皆以进士起家。君为峡州军事判官,与庐陵欧阳公游相好也。又为淮南节度掌书记。或诬富人以博,州将,贵人也,猜而专,吏莫敢议,君独力争正其狱。又为杭州观察判官,举者兼州学教授,又用举者迁太子中充,知越州剡县。盖其始至,流大姓一人,而县遂,卒除弊兴利甚众,人至今言之。于是再迁为太常博士,移知端州。侬智高反,攻至其治所。君出战,能有所捕斩,然卒不胜,乃与其州人皆去而避之,免一官,徙黄州。会恩除太常丞,监湖州酒,又以大臣有解举者迁博士,知越州诸暨县。其治诸暨如剡,越人以君为循吏也。英宗即位,以尚书屯田员外郎编校秘阁书籍,遂为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③君质直自守,接上下以恕。虽贫困,未尝言利,于朋友故旧,无所不尽。故其不幸废退,则人莫不怜,少进也,则皆为之喜。居无何,御史论君尝废矣,不当复用,遂出通判永州。世皆以咎言者,谓为不宜,夫驱未尝教之卒,临不可守之城,以战虎狼百倍之贼,议今之法,则独可守死尔,论古之道,则有不去以死,有去之以生。吏方操法以责士,则君之流离穷困几至老死,尚以得罪于言者,亦其理也。君以治平三年待阙于常州,于是再迁尚书司封员外郎,以四年四月四日卒,年五十八。

    (有删改)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者兼州学教授        用:任用

    B.流大姓一人,而县遂     治:遍及

    C.免一官,徙黄州        坐:由……获罪

    D.越人以君为循吏也       滋:更加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元珍任峡州军事判官时,与欧阳修交往甚密。担任淮南节度掌书记时,有人借赌博诬陷富人,依法处理了这个案件。

    B.侬智高率叛军攻打丁元珍的官署,丁元珍虽亲自出战,但由于指挥不利,惨败而逃,因罪被免官,调任黄州。

    C.丁元珍为人正直自守,待人宽容。他自己虽然生活贫困,但对朋友故交,乐意竭尽所有,因而深得人们爱戴。

    D.丁元珍在英宗即位后,任过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因御史弹劾,被外放永州任职,后来才任尚书司封员外郎。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哭吊其孤,祭焉而许以铭。越三月,君婿以状至,乃叙铭赴其葬。

    (2)故其不幸废退,则人莫不怜,少进也,则皆为之喜。

    4.丁元珍在为官上哪些方面值得肯定?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凤栖梧 贺铸

    为问宛溪桥畔柳。拂水倡条①,几赠行人手。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

    今日离亭还对酒。唱断青青②,好去休回首。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

    【注】①倡条:柳枝。②青青:借指“杨柳曲”。

    (1)“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析。

    (2)这首词上阕写柳的句子“为问宛溪桥畔柳。拂水倡条,几赠行人手”与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在写柳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速则不达,       。(《论语》)

    (2)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4)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5)嗟乎!       ,则足以拒秦。(杜牧《阿房宫赋》)

    (6)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8)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感受凤凰

    谢德才

    ①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浓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感觉到稍许滑动,让我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

    ②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说来真是幸运,我所住的“翠翠楼”竟然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房间极为简单,除了一张安放行李的凳子外,就三张木床,推开木格子窗户,一股湿润的沱江的气味便涌入房间。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脚下、木板的下面就是沱江水,而我今夜就要枕着沱江入眠。

    ③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就像凤凰的女子,作风豪放,外形纤柔,内心善良。这些作为凤凰古城骄傲的吊脚楼,曾在宋祖英的歌里被反复吟唱,曾是苗族和土家族的姑娘们倾诉心事的闺房,也是小伙子放飞梦想的地方。吊脚楼里无比宁静,而沱江上依然有渡船,有浆声灯影,不远处横卧江面的虹桥上彩灯闪烁,想必是有许多人在那儿饮酒品茶,谈古论今吧。我顺着一个女孩的指点,从一架木梯下到吊脚楼底下冲浴。洗后,拖一双鞋,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对这条街的感觉,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一些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

    ④入夜,我很久无法入眠。闭上眼,浮现出关于凤凰的一些遥想;睁开眼,看到的是被烟熏火燎的木板壁的吊脚楼。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⑤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也许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纸上的字已经被绿霉吞噬,而有些东西却还留存。沈从文写字的稿纸已经残缺,他的故事,他的气息却如门外的沱江一样依旧流淌。

    ⑥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去凤凰,又假如你还是单身,你会感到寂寞,真心渴望遇到心中的“翠翠”;假如你不是单身,你就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带自己的那位同去,分享那里的宁静。所以,到凤凰你最好与你的另一半同去,脸上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深藏已久的喜悦,你们会思想更纯,心靠得更近,手握得更紧,更爱对方,会深深感受到河水的浪漫,感受到脚底下这片土地的肥沃、厚实与博大。

    ⑦常常有人去了凤凰城就舍不得走了,于是就在这儿干起自己的事业,其实主要为了享受这里的生活。很多远方人去了凤凰,都愿意到虹桥上去散步、谈心,让很多人产生对凤凰的另一种理【解析】
    多姿多彩、魅罚无穷的凤凰,她古老而不俗,至今仍充满着崭新的活力;她灵秀而有韵致,处处显出现独有的风味与情愫。她美得让人揪习,阅读她的千年史,许多带有血泪历史的故事让人扼腕;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许多伤心的爱情故事让这座城市变得凄美。

    ⑧细雨漾漾中,当我乘上中巴车回家时,隐约听到“翠翠”的那一句话:“明天你还会来吗?”

    (选自2009年第1期《散文选刊》,本文有删节)

    1.在凤凰古城,作者感受到了它哪几方面的魅力?

    2.选文第七自然段用“她”来指称凤凰古城,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采用这一指称的作用或效果。

    3.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在沱江边的“翠翠楼”?请结合文意做出分析。

    4.结合全文,赏析文章末段画线句的意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高建平

    ① 自然欣赏的关键,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艺术欣赏的关键,是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离欣赏者太远。太远了,与人无关,就无法欣赏。于是,不失去距离,又不能太远,就成了一门关于距离的学问。

    ② 对此,布洛提出“距离的二律背反”。有两种力出现在审美经验中,一种将人拉向对象,一种将人拉离对象。只有两种力量维持了一种平衡,审美欣赏才有可能。

    ③ 将人们吸引向对象的一股力量,就是生活的趣味。对自然的爱好,是从中看见生活、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生活的向往。对艺术的爱好,是从中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和对情感的向往。

    ④ 但是将人们从对象拉开的那一股力量,则比较难理解。有一种理解,认为过度生活化是危险的。孔夫子提出,君子不党;英国绅士们警告:保持你的距离。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过于挤在一起,就激发了低级趣味,滑入到危险的关系之中。还有另一种理解,即认为艺术就是要与生活不一样。纵观文学艺术的历史,有着大量非现实主义——即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来写作的作品。从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到充满神奇色彩的影视动漫作品,用魔幻手法写作的文学和艺术,都在有意偏离生活。这时,艺术的力量不是像绳子一样拉着欣赏者,不让欣赏者滑向危险的生活,而是有一种魔力,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像《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性距离,而是具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所造成的特有的美。

    ⑤ 距离由此取得了新的含义,有了肯定性的力量。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复。特别是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制造距离又打破距离,从而实现对距离的利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

    ⑥ 当然,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⑦ 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艺术家通过风景的描绘,增强了人们对风景欣赏的能力。艺术家也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推动着人们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⑧ 在美学界,朱光潜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海边农夫当别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有人以此批评朱光潜鄙视劳动人民,是剥削阶级意识。真的是对朱光潜先生莫大的误解。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结合文意,说明第⑤段中“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身”的含义。

    3.简析文末“海边农夫”例子的内涵和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2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艺术家说:最美的风景在摄影师的镜头里;科学家说,最美的风景在自然界中;哲学家说,最美的风景在你的心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究竟该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看法因人而异,很多有钱人选择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期望孩子成为精英;而有位老板的做法却与之相反,他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