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1 题
  1.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A.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 “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 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   )

    A. 农村   B. 城市   C. 外资企业   D. 国有企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的某个地方流行着这样的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应该创作于(  )

    A. 土地改革时间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五四运动   B. 中共成立   C. 开国大典   D. 改革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雷锋   D. 焦裕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8年1月1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三号发射升空。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农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

    (1)农村是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阵地,建国初期的哪一运动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该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了实现土地公有制,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农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此,农民告别了什么制度?

    (3)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胜利

    D. 土地改革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基本政策是(   )

    A. 民主改革   B. 民族平等   C. 民族区域自治   D. 改革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 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 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D. 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

    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正式建交③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④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的投资,外资企业不但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

    A. 发展过程   B. 建立目的   C. 建立的原因   D. 发挥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

    A. 和平解放西藏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制定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终极目标)是建立(   )

    A. 现代企业制度   B. 国营经济   C. 民营经济   D. 经营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校举办“新中国发展成就展”,拟分“初步创业”“艰难探索”“改革开放”“世纪新篇”四个篇章。下列应入选“改革开放”篇章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通车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小岗村包产到户④设立深圳特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它极大地修补了原有的制度性缺陷,为依法治国打下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制定与(   )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78年   D. 1982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这次会议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八大   C. 中共十七大   D. 中共十九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30年前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

    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

    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

    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材料三   下图: 乔冠华(左)开怀大笑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来什么方针?

    (3)材料三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再举出一例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正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共和国的足迹》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5%)

    年份

    国民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自此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请回答: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讨论?该讨论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