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话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通(jí)     (kǎ)壳    (guān)心病    桀骜不(xùn)

    B.(pōu)开    叱(chà)   水门(tīng)    忸(ní)不安

    C.(gá)账   (fǔ)心   高(xuè)压   长歌(dàng)哭

    D.(chá) 粉   (fěi)闻    (cuán)机子   开花(ji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凄惋  目眩  自动档  万事俱备

    B.恶耗  翔实  冷不防  陨身不恤

    C.辽廓  竟相  一窝蜂  博闻强识

    D.黯淡  签订  橘子洲  短小精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鲁迅的杂文语藏机锋,气如秋霜,至今仍显露着   的思想光芒。

    ②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______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③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     呢?

    A.犀利        密封          作壁上观

    B.锋利        密封          袖手旁观

    C.犀利        尘封          袖手旁观

    D.锋利        尘封          作壁上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2名日本人因间谍嫌疑被中方逮捕表示,中方有关部门正在依法对相关案件进行调查,有关情况已向日方进行了通报。

    B.参加奥运的选手们十分清楚,一场比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

    C.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传统文化,高一语文组展开了围绕“走进《论语》”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D.文章中,竹子凌霜傲雪、内虚外直的人文品质与竹林主人操守坚定、心系天下的性格自然融入到一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分小令、中调和长调,这是依据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词的标题与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C.巴金,1950年获 “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小说《家》塑造了觉慧这一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青年,反映了抗日战争的社会生活。

    D.《包身工》作者夏衍,现代剧作家。主要作品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选入课本的报告文学《包身工》,记录了“芦柴棒”等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6.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的权力、巧言令色的功利和匍匐在地的庸俗。

    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

    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最后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学。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汪大娘

    张中行

    ①汪大娘,旗人,是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只管做饭的佣人。我三十年代末租居李家,开始认识汪大娘。

    ②那时她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大概男人早已作古了吧。有个女儿住在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活儿不轻。

    ③汪大娘的行事,勤勉,不稀奇,稀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她主一家衣食住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她觉得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成,浪费不成。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是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习惯的,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依她。

    ④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孩子们更不成,如果淘气,她看不过,还打呢。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更直的。”

    ⑤李家房子多,自己住正院,其余的房子大部分出租。门户多,住时间长的,跟汪大娘熟了,家里

    ⑥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一定来查问。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渡过去。

    ⑦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她因为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李家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汪大娘曾经是佣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比如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煞费苦心启发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渡过去。

    ⑧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为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⑨我们也抄来住址。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其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人人有了明天还可以喝清茶看明月的安全感,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

    ⑩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

    (选自陕西大学出版社张中行著《柴门清话》,有删改)

    1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汪大娘的“正直”?

    17.简析⑨自然段对人物刻画和表现主旨的作用。

    18.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提出一个读书明理可信程度的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①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②木兰,大雪中失橐扆③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遣之。

    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秋曹:刑部的别称。②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③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寻假馆扬州马氏   假馆,借住

    B.然亦以是嫉    见:表现

    C.上其议       下:下属

    D.疏稿乎       具:完备,详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再征                   臣死不避

    B.随往皆尽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长明劳遣之                 因人之力敝之

    D.后忧归,遂不复出            其无礼于晋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       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             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               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就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

    (2)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1)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情感?

    (2)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从李煜的什么诗句化用而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         

    (2)满载一船星辉,         

    (3)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发尽上指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品味句子,按要求答题。

    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

    (1)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句诗的含意。不超过20个字。

    (2)泰戈尔的诗句使我们想起鲁迅的散文集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巴金曾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上面的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以“我心动的文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抄袭或套作。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