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寂寥   涕泗流   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切中肯綮   踌躇满致

    B.剡溪   青枫浦   四面楚歌   钟鼓撰玉   訇然中开   英雄没路

    C.渔樵   恣欢谑   雕栏玉砌   垆边皓腕   渌水荡漾   叨陪鲤对

    D.锱铢   恢恢乎   鼎珰玉石   妃嫔媵嫱   钩心斗角   管弦呕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          死生为虚诞

    B.庖月更刀            秦者秦也

    C.善刀藏之            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D.而刀刃者若新发硎       青,取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句读之不知  ③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④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⑤若属皆且为所掳  ⑥彼且恶乎待哉  ⑦多于南亩之农夫  ⑧灭六国者六国也

    A.①⑦/③⑤/②⑥/④⑧   B.①⑤/②⑥/③⑧/④⑦

    C.①⑤/②⑥/③⑦/④⑧   D.①⑦/②⑤/③⑥/④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他是“婉约派”之集大成者,曾创作不少新词调。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王国维评之为“词中小杜”。著有词集《片玉词》。

    B.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一生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遂托身权贵门下,一生过着闲适的生活。词风清空骚雅,超逸空灵。著有《白石道人诗集》。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

    C.杜牧,字牧之,有《樊川文集》。他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D.宋代是词的时代。词和诗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也有固定的格式,词可以唱,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像《浣溪纱》《一剪梅》等等,就叫做词牌。不同的词牌格式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词按字数分有小令、中调和长调,按风格分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洪磊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②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③出了事故,首先应调查原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决策的科学化问题。现今有些领导,似乎还在车上,就作出重大决定了,而且________,权重如天。

    A.无可非议  异曲同工   一字千金

    B.无可厚非  殊途同归   一字千金

    C.无可非议  殊途同归   一言九鼎

    D.无可厚非  异曲同工   一言九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国家反恐办副主任、公安部反恐怖局局长安卫星说,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既是我国的国际责任,也是当前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

    B.2015年,“民生”成为习近平的关键词之一。在众多会议和考察调研中,习近平多次强调民生,体现了他心系人民。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现实中很多人都有名校情结,听到哈佛、牛津眼睛就会发光,能否进入名校成为检验成才与否的唯一标准,进入哈佛、牛津,好像就赢在了人生起跑线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②⑤①④⑥③  B.⑥③④①②⑤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已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起着决定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B.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是因为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C.违背了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的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D.耻感文化既强调个人修身,又崇尚操守,褒扬气节,在对耻感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的得出,源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

    B.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向核心内容层面的展示。

    C.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行为要求,以及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评价机制,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外向层面的展示。

    D.《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耻感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人道德上的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与“不为”

    ——任职时间最长的北大校长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出生在浙江余姚蒋村一个小康之家。自幼在旧式家塾中启蒙,为科举考试做准备。父亲觉得家塾的教育是不够的,就把蒋梦麟送到离村约40里的绍兴府,进中西学堂。这年蒋梦麟11岁。这是蒋梦麟最初接触西方学问的地方,也是他遇到对他一生有重要影响的蔡元培的地方。蒋梦麟入学第二年的秋天,蔡元培辞去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回到故乡绍兴,应知府之邀出任中西学堂监督。20多年后,蔡元培因五四运动而辞去北大校长之职南下,让早年的学生蒋梦麟先返京代其掌校。蒋梦麟1903年考中秀才。1905年9月,科举制度被废除。1908年自费去美国,先后在加州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最后获得博士学位。1916年离美回国。

    初上台的蒋梦麟很低调,也很谦虚。一次出席教职员会议时说,他只是蔡先生派来按印子的,一切仍由各位主持。然而,就是这个“按印子”的人,从1919年到1926年三度代行校长职权,且长期担任总务长,实际主持校务工作,是蔡元培的得力助手。蔡元培曾坦承:“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以致当时就有人评价:“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与其说是蔡元培,不如说是蒋梦麟。”经历过五四辞职风波的蔡元培,更加主张“组成健全的教授会,使学校决不因校长一人的去留而起恐慌”。本着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构想,蒋梦麟具体实施建立新的行政组织,其中评议会为北大首创。评议会是校内最高立法机关,会员中包括由教授互选而产生的教授代表,目的是让教授有参与学校治理的机会。由蔡元培提倡,蒋梦麟贯彻实施而得以在北大出现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之风,在日后的西南联大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蒋梦麟协助掌校期间还落实“选科制”改革——允许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修够学分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选科制”改革1917年在北大就已开始,1919年后渐趋成熟。北大在此项改革上也可算是开“风气之先”。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新学制明确规定大学采用这种制度。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的发展。新学制的制定是杜威教育理论当年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直接影响之一,而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这批杜威门生对此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到西南联大之时,“选科制”已经十分完善。西南联大学生当年转系十分普遍,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进联大时报考的是化学系,后来改读物理。

    1930年,蒋梦麟受蒋介石之聘,再次回到北大担任校长。经过军阀连年混战的摧残,此时的北大已经是一个“烂摊子”。由于经费拮据,教授四处兼课,往往一人每周兼课到40小时。评议会在某种程度上也已成了借民主谋私利的地方。重掌北大的蒋梦麟,对原有的体制做了调整,明确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方针。曾经一手创办的评议会被取消,改设校务会议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针对教授兼职过多的现象,他实行教授专任制度,提高专任教授待遇。他曾对胡适等各院院长说:“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请新人,你们去做”。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经费支持下,蒋梦麟得以聘请最好的教授。胡适赞扬蒋梦麟是一位“有魄力、有担当”的校长。蒋梦麟后来回忆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正在多事之秋,我的‘参谋’就是胡适和傅斯年两位。事无大小,都就商于两位。他们两位代表北大请到了好多位国内著名的教授。”

    从“教授治校”到“校长治校”,再加上辞旧聘新,打破终身教授,蒋梦麟被一些北大教授批评为“门户之见”,甚至“独裁”。蒋梦麟重掌北大,确实是把校长的权力用得淋漓尽致,但他受过西方民主训练,骨子里有民主意识。正是这原因,虽然是校长治校,但没有走向校长独裁,他建立的是一个有效率的行政体制。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新北大的气象就出来了,建了新图书馆,新宿舍。这七年之中,蒋和他的团队把握着北大的航向,为后来的西南联大,为后来的北大辉煌,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蒋梦麟一贯不主张学生参加政治运动,认为这是“中国的成年人和老人不肯出来负责任的必然结果”,而“未成年的一代人应该有安心求学的权力”。在蒋梦麟担任校长的7年里,北大只发生过一次值得记载的学生运动。

    1938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入昆明,正式改名为西南联大,蒋梦麟以北大校长身份任西南联大常委。三校合并之初在人员配置,科系设置上也有摩擦,到1941年才磨合得比较好。何炳棣回忆到,“最初较严重的是北大和清华之间的摩擦,主要是由于北大资格最老,而在联大实力不敌清华”。然而,凡是遇到与清华争利益时,蒋梦麟总是选择退让。一日,蒋梦麟从昆明去蒙自,北大师生集会欢迎。多位教授在聚会上抱怨联大的种种不公平,如文学院院长常由清华冯友兰连任而不轮及北大。钱穆发言表示,日后胜利复原,各校仍是独立的,今日危难时期不要相争。蒋梦麟听后立即说“今夕钱先生一番话已成定论,可弗在此题上争议,当另商他事。”各教授都无言。

    蒋梦麟在西南联大时的不争,成就了西南联大。如果争的话,就成西北联大了,西北联大1937年9月在西安成立,不到一年就分崩离析。蒋梦麟的不争,更多的是因为知识分子的顾全大局而不是性格所致。蒋梦麟是一个很固执的人,绝不人云亦云。亲历其境的联大教授叶公超感慨地说,在整个抗战期间,大后方的高等教育没有中断,联大能够善始善终,且能为中华民族继续培养人才,蒋梦麟竭尽全力维护联大团结的个人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蒋梦麟在联大的无为,最终招致很多北大教授的不满,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他最后被排挤出北大。1944年,即将复员北平的北大,开始了一场“倒蒋举胡”的风潮,蒋的老友傅斯年也是“倒蒋”的一分子,他们希望请尚在美国的胡适回来当校长。最现成的理由是,蒋梦麟随着宋子文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而担任了行政院秘书长,而1929年,时任教育部长的蒋梦麟亲自制定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校长不得兼任政府官。1945年8月,蒋梦麟正式辞去北京大学校长,同时退出西南联大。

    蒋梦麟在北大的“为”,把握了北大的航向,为西南联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石。而他在西南联大的“不为”,则成就了三校九年的“强强联合”,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合作的一个缩影。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蒋梦麟能得蔡元培眷顾,三度代行北大校长职权,一是因为蒋梦麟是蔡元培的学生,较早接触西方学问,二是因为蒋梦麟去美国留过学,主修教育,是杜威的得意门生。

    B.蒋梦麟违背蔡元培“教授治校”的原则,提出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的方针,取消评议会,打破教授终身制,招致很多北大教授的不满,导致他最后被排挤出北大。

    C.从20年代初至30年代,蒋梦麟协助蔡元培艰苦地致力于北大中兴,北大学风的形成,学制改革,治校方略的贯彻与实施以致北大的辉煌都与他的努力分不开。

    D.蒋梦麟在西南联大遇到利益之争时,总是顾全大局,顶住种种压力,选择退让,维护团结,因为在他看来,北大不管是资格,还是实力都赶不上清华。

    E.蒋梦麟的老友傅斯年成为“倒蒋举胡”的一分子,是因为傅斯年与胡适是至交,北大的著名教授好多都是他们俩请来的,而蒋梦麟无所作为,事无巨细,都要找他们两位商量。

    2.概述蒋梦麟在北大取得成功的原因。

    3.文中提到蒋梦麟对联大贡献不可磨灭,又说他在联大无为,前后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4.假如你是现任某大学校长,你将如何借鉴蒋梦麟的成功做法并发扬光大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早有器识。为诸生,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与王府有连,出为广德知州。

    嘉靖初,祖忧去。补滁州。屡南京吏部郎中,出为陕西提学佥事。坐岁贡不中式五名以上,滨州知州。再迁固原兵备副使。泾、邠巨盗李孟春,流劫河东、西,剿平之。以祖母忧去。服除,复提学陕西,参政。母忧解职。起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寇乘冰入犯,设伏败之。改南京大理卿。未上,召为兵部右侍郎。吏部,进左。

    俺答犯都城,命邦瑞总督九门。邦瑞屯禁军郭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启郭门,纳四郊避寇者。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命邦瑞摄其事,兼督团营。寇退,请治诸将功罪,且浚九门濠堑,皆报可。邦瑞见营制久弛,极陈其弊。遂罢十二团营,悉归三大营,以成宁侯仇鸾统之。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复条上兴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之,帝报从之。

    仇鸾构邦瑞于帝,帝眷渐移。会鸾奏革蓟州①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任,而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鸣,密云副将徐仁代珏。旨从中下。邦瑞言:“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天子,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且京营大将与列镇将不相统摄,何缘京营,乃黜陟各镇。今曲徇鸾请,臣恐九边将帅悉奔走托附,非国之福也。”帝不悦,下旨诮让。鸾又欲节制边将,罢筑蓟镇边垣。邦瑞皆以为不可。鸾大憾,益肆谗构。会邦瑞复陈安攘②大计,遂严旨落职,以冠带③办事。居数日,大计自陈。竟除名,以赵锦代。

    邦瑞去鸯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既至,疏便宜数事,悉允行。逾年卒。赠太子少保,襄毅,遣行人护丧归葬。邦瑞严毅有识量。历官四十年,以廉节著。子正国,南京刑部侍郎。

                                     (《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注】①蓟州:蓟州镇,即下文“蓟镇”,今名蓟县,在天津市最北部,为明九边重镇之一。②安攘:排除祸患,使天下安定。③冠带:戴帽束带,泛指官吏贵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言宦官兵       典:掌管

    B.今曲鸾请         徇:顺从,听从

    C.帝不悦,下旨诮     诮让:责备,责问

    D.除名,以赵锦代     竟:竟然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出现的“迁”“贬”“转”“改”等词语都是古代官员升降调转的术语,意为“升迁”“被贬”“改任”“转任”。

    B.嘉靖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C.谥指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如汉武帝、唐高宗等。

    D.兵部,是古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B.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C.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D.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邦瑞年轻时就有气量和才识,调出京城任陕西提学佥事时,因国子监的生员有五人以上考试不合格而获罪,被贬为滨州知州。

    B.王邦瑞谙熟军务,他总督九门时,因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由他代理兵部事务,他提出的合理建议,皇帝都同意了。

    C.王邦瑞仕途坎坷,因为仇鸾的原因,皇帝对他的信任渐渐转移。仇鸾因专横被杀后,皇帝又重新重用他。

    D.王邦瑞能够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他到了京营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向皇帝上书,所提建议大多数都被允许施行。

    5.翻译下面句子 。

    ①寇退,请治诸将功罪,且浚九门濠堑,皆报可。邦瑞见营制久弛,极陈其弊。

    ②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天子,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关山道中

    清·宋琬

    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①。

    [注] ①李成:字咸熙,号营丘,宋太祖开宝年间进士,所作山水,烟景万状,为世所珍。

    1.词的上阙是从哪些方面(角度)描写山道险阻的?请简要分析。

    2.下阕写关山风景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三峡星河影动摇。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二十四桥仍在,                  ,年年知为谁生?

    ④江畔何人初见月?           ?   

    ⑤钉头磷磷,            

    ⑥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使我不得开心颜?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被尊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教授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