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油(fāng)     羞(nǎn)   清冽     名声凋敝

    B.精(suǐ)       缱(quǎn)  馋言     黯然销魂

    C.蕴(jiè)      泄(lù)    璀璨     金榜提名

    D.直(zhuàng)    (jiān)染   蛊惑     山清水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漂亮、时尚而又有个性的手机越来越多,这对青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可以择善而从,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手机。

    B.十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C.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现在的中学生更加轻视书写能力的培养,字写得东倒西歪,龙飞凤舞,潦草不清,这主要是思想上对书写的认识不足所致。

    D.大学自主招生很火,但是否适合参加“自招”还需深思熟虑,瞻前顾后,建议考生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慎重报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用一句话提炼下面材料的主要观点。(不超过15字,4分)

    没有人做过定量的统计,告诉我们报纸出产的新闻在整体新闻中所占的比例。可是,随机找些资深读者估计,他们说这个比例不会低于80%。可能电视的影响力更大,但根据笔者在央视工作的经验,电视记者常常是在报纸上找新闻。再看大家鼓吹甚力的新媒体,有多少妙笔生花的博客评论是建立在报纸提供的新闻上的?虽然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的有用性毋庸置疑,但这些服务的用户大多不会遵循报业的新闻标准。所以虽然新媒体有着海量的内容,但真正高质量的内容还是少之又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结合本段文字,请以平买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用过25个字。(5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针对儿童的“爱国教育”中,人们常常将“爱国”变成响亮却空洞的口号,使它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他说到:“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云字行祖,甘陵人也。性好学,善阴阳。初举孝廉,再迁白马令。

    桓帝延熹二年,诛大将军梁冀,而中常侍单超等五人皆以诛冀功并封列侯,专权选举。又立掖庭民女亳氏为皇后,数月间,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

    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云素刚,忧国将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书,移副三府,[1]曰:“臣闻皇后天下母,德配坤灵,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比年灾异,可谓多矣,皇天之戒,可谓至矣。班功行赏,宜应其实。梁冀虽持权专擅,虐流天下,今以罪行诛,犹召家臣扼杀之耳。而猥封谋臣万户以上,高祖闻之,得无见非?西北列将,得无解体?孔子曰:‘帝者,也。’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尺一拜用不经御省。[2]是帝欲不乎?”帝得奏震怒,下有司逮云,诏尚书都护剑戟送黄门北寺狱,使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杂之。

    时弘农五官掾杜众伤云以忠谏获罪,上书愿与云同日死。帝愈怒,遂并下廷尉。

    大鸿胪陈蕃上疏救云曰:“李云所言,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于忠国而已。昔高祖忍周昌不讳之谏,成帝赦朱云腰领之诛。今日杀云,臣恐剖心之讥[3],复议于世矣。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太常杨秉﹑洛阳市长沐茂﹑郎中上官资并上疏请云。帝恚甚,有司奏以为大不敬。诏切责蕃﹑秉,免归田里;茂﹑资贬秩二等。时帝在濯龙池,管霸奏云等事。霸诡言曰:“李云野泽愚儒,杜众郡中小吏,出于狂戆,不足加罪。”帝谓霸曰:“帝欲不谛,是何等语,而常侍欲之邪?”顾使小黄门可其奏,云﹑众皆死狱中。

    后冀州刺史贾琮使行部,过祠云墓,刻石表之。 

    论曰:礼有五谏,为上。李云草茅之生,不识失身之义,遂乃露布帝者,班檄三公,至于诛死而不顾,斯岂古之狂也!夫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故说者识其难焉。

    《<后汉书>卷五十七》

    【注释】[1]露布:文书不封口。移副三府:抄录了副本,移送三府。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2]尺一拜用不经御省:不经皇帝过目就颁布诏书。[3]剖心之讥:纣王因比干剖心之事而遭受非议。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帝语不                     谛:细察,详审

    B.使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杂之         考:考察

    C.而常侍欲之邪?                 原:宽恕

    D.礼有五谏,为上                 讽:讽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云面对频发的灾难,他担忧朝廷的安危,于是直言上书。

    B.李云认为现在官位错乱,奸佞小人靠谄媚做官,公开进行货物买卖。

    C.李云获罪后,很多人主动为他请命,皇帝因感动于众人的诚心,才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后世的评论者,非常欣赏李云的行为,认为李云的直谏是五谏中的最高境界。

    3.请用两个短语概括李云的主要性格特征。(共不超过10个字)(3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闻之,得无见非?(3分)

    (2)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于忠国而已。(3分)

    (3)后冀州刺史贾琮使行部,过祠云墓,刻石表之。(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分析上阕作者的情感。(2分)

    2.“灯”的意象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3分)

    3.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篇名句默写

    (1)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2)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7)正其义不谋其利,               。(《汉书》)

    (8)            ,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1)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

    (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11)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14)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1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 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23)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5)段中作者感到“懊丧”的原因。(4分)

    2.理解第(8)段中“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3.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22)段的作用。(4分)

    4.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

    宣金学

    门罗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人。她也是在该奖项设立的100多年里,第13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而在此之前,她3次荣获加拿大总督小说奖,以及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还有布克国际文学奖等。

    门罗觉得,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在过去的大半生里,“我没有一天停止过写作”。

    她生活在加拿大西部一个只有3000居民的小镇,这是她第二任丈夫出生的地方。家境贫寒的门罗只完成了大学前两年的课程,随后就嫁给詹姆斯·门罗,来到温哥华的郊区,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在随后几年里,她连生4个女儿。怀孕期间,门罗一直“像疯了一样”写作,因为她觉得,“以后有了孩子,就再也不能写作了”。

    写作对主妇门罗来讲变成一件奢侈的事。孩子们还没到上学年龄之前,门罗在她们睡午觉的时候写作。等孩子上学了,她就在她们上学之后写。她和第一任丈夫开了一家小书店,去打理书店之前,在家做完家务后的空余时间也用来写作。

    她对自己每天的写作页数有一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是一种强迫症,非常糟糕”。

    有一段时间,她要照顾4个孩子,她试过一直写到凌晨1点,然后第二天一早6点起床。

    在她有些绝望的时候,1968年,门罗37岁,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终于问世——这部集子的写作时间差不多和她大女儿年龄相仿。而这本迟到的处女作一炮而红,为她第一次赢下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

    随着声名鹊起,她反而成了加拿大文学圈一个不折不扣的“逃离者”。她搬回了自己出生的安大略省,在克林顿小镇定居下来。

    有记者称她在避开与文学界的接触方面是个“高手”。“我想我是个友善的人,但不好交际。”门罗淡淡地回答道,“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已经丧失了自信。我会听到太多我不理解的谈话。”

    她从不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公众意义上的作家,她说:“唯一会阻止我写作的就是把写作当成一份职业。”

    门罗是个绝好的聆听者,她小说中的许多素材,都来自她听到的小镇上的故事。她写的基本都是在这个小镇上演的平民爱情、家庭生活。

    门罗共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

    “我从不为寻找素材发愁。我只要等,素材就会冒出来,唯一让我犯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海量的资料。”她说她永远都不会离开这个小镇。

    “她的作品地域性非常强,同时,她在小说中为我们呈现出这些地方人们的普遍共通的人性。”《纽约客》小说编辑黛博拉·特瑞斯曼评价道。

    但是很久以来,加拿大作家都不太敢触碰与加拿大相关的题材和小城镇的故事。“我们被告知这些题材在市场上销量惨淡。”加拿大作家联盟的执行主任约翰·德根表示,“爱丽丝·门罗则为我们照亮了这条道路,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写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谁。这是她成功的秘诀。”

    门罗每天坚持走很远的路。门罗给自己定的目标是5公里,如果哪一天不能走这么多,以后必须在其他时间补回来。

    “你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像每天坚持散步一样,门罗也从没停止写作。其实,门罗所害怕的“不是放弃写作,而是放弃那种兴奋,或者失去想要写作的冲动”。

    她一直疑惑:一旦不需要一直工作了,大多数人会干什么?“我唯一用来填补生活的就是写作,我没有学会如何多姿多彩地生活。”面对法新社的记者,她谦虚地讲道,“我想我在文学方面成功,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其他的天赋。”

    在出版最后一本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之后,门罗宣布封笔。该书获得了安大略省的延龄草图书奖。“在欢呼中离去,感觉很美。”门罗自我安慰道。

    获得诺奖,似乎又让她燃起了写作的冲动。门罗笑着说:“我实在工作太久了,我想也许自己该放松放松了。但是,获得诺奖或许会让我改变封笔的主意。”

    宣布门罗获奖的彼得·英格伦评价道:“短篇小说一直处于长篇小说的阴影中,门罗选择了这种艺术形式,她将它很好地开垦,接近完美。”

    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兹克曾称她为“我们时代的契诃夫”,“她将会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更长久地被读者记住”。

    很多人想知道,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对门罗来讲是否算是赢得了这场“绝望的竞赛”。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10月16日)

    1.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2.门罗成功的秘诀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3.门罗为什么说“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对门罗来讲是否算是赢得了这场“绝望的竞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