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每小题3分)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可以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B.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仪式。

    C.封禅泰山,与泰山的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

    2.下列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支持封禅泰山理论,虽然他并没有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但要封禅只能到泰山的传统,让不可一世的帝王只能低头妥协。

    B.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

    C.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就要进行封禅。

    D.儒家因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而泰山五岳独尊的地位则因秦皇汉武对封禅理论的实践才真正确立了下来。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B.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具体表现。

    D.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一座山来代表,那么构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就是那个代言人,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那个代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5分)

    99块金币

    刘志刚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甚至有时还能讨到一截香肠;我每天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遮雨;我不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这样回答问题的皮克总是快乐得像个天使。

    可是有一天,皮克脸上的快乐突然丢失了。

    那是因为,在一天下午,皮克在回破庙的路上捡到一袋金币,准确地说是99块金币。其实,拾到金币的那个晚上,皮克是最最快乐的了。“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块金币!这够我吃一辈子啊!99块,哈!我得再数数。”皮克怕这是一个梦,皮克不敢睡觉。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时,他才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没有走出破庙,他要把这99块金币藏好,这真的需要一番功夫。“这钱不能花,我得攒着。我要是拥有100块金币就好了。我要拥有100块金币!”从来没有什么理想的皮克现在开始有了理想。他还需要一块金币,这对一个叫花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

    半响午,皮克才出去讨饭,不!他开始讨钱,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饿,他只讨到一点儿剩饭。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

    “还差91分。”晚上他反复地数着他的金币,他开始忘记了饥饿。

    一连几天,皮克都是这样度过的。这样过日子的皮克就再也没有吃饱过,同时也再也没有快乐过。

    讨钱越来越难了。难的原因是别人愿给剩饭而不愿给钱,还因为皮克用来讨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当然也因为他不快乐了,别人也不愿再施舍给他。

    “皮克,你为什么不快乐了?”

    “咱是叫花子,快乐个啥!”

    “你原先可不这样。”

    “……”

    皮克越来越忧郁,越来越苦闷,也越来越瘦了。终于有一天皮克病倒了。这一病,皮克就几天也没有起来。这几天里皮克就想着一件事:还差16分就100块金币。

    “皮克,你难道没有收到我给你的金币?你为什么不看医生?”突然,一个富商到破庙里对生命垂危的皮克这样说。

    “什么?”皮克惊问。

    “皮克,你的快乐,是你的快乐救过我。三年前,我在一次买卖中赔尽了家产,正准备自杀,我见到了快乐的你,我明白了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快乐地生活。后来,我就东山再起了,赚了很多钱。那一次,我带着99块金币出来游玩,见到你,就把钱丢到了你走的路上。可是你现在为什么还做叫花子呢?为什么不快乐呢?生了病为什么不拿钱去看医生呢?”

    “我想拥有100块金币。还差16分,就差16分。”

    富商从腰里取出一块金币给他。皮克接过钱,把钱装进袋子里,然后又全部倒出来,很细心地数,他终于有了100块金币。

    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

    这时一个游僧路过这里,见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问明了情况,便开始为他诊治。

    “什么?你又给了他一块金币?”

    “是的!”

    “这下完了!”

    “怎么了?”

    “因为他有了99块金币的时候,就会希望有100块金币。这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贪欲,贪欲赶走他的快乐。你要救他,你得向他索回那99块金币,这样他或许有救。现在,你反倒满足他的欲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撑下去的动力了。你开始时给他99块金币,你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天使;你又给他一块金币,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生命。”

    富商试了试皮克的鼻子,皮克果然什么时候都不会快乐了。

    贪婪一旦被诱发出来,那么在它支配下的人就会永远的失去快乐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小说首段文字两句均以“皮克”作为主语,意在通过重复强调他的快乐,句意递进;“地球上最快乐的”点明他的快乐无与伦比,“叫花子”则又点名他的特殊身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皮克“怕这是一个梦”而“不敢睡觉”,是因为金钱来得太突然,他太过于兴奋,也怕睡觉时金币会不翼而飞,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

    C.小说文字轻快,口语较多,注重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还差91分”“还差16分,就差16分”间接写出了一个叫花子乞讨生活的不易。皮克的自言自语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描写。

    D.小说擅长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在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小说还通过人物前后境况、个人与他人的对

    比与衬托,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中富商的出现丰富了小说内容,他的两次“好心”是造成皮克悲剧的直接原因,小说正是通过这一点揭露“金钱是万恶之源”这一主题的。

    2.小说多次多处出现“为什么不快乐”,分别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皮克除了贪婪,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小说中的游僧角色纯粹是多余的,小说也应该在“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之后结

    束,你是否赞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5分)

    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曼德拉却是少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

    独对铁窗的漫漫岁月里,曼德拉时常念诵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的诗篇《不可征服》,末段俨如誓言:“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折磨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谁的一生不曾经过彷徨的挣扎?而风雨中始终抱紧自由,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选自《国际先驱导报》2013年6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黄家驹的《光辉岁月》创作于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歌声响起,他潸然泪下,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

    B.曼德拉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他的善良和宽恕,是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C.72岁之前,曼德拉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担任南非总统后,他主导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D.“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曼德拉时常念诵这首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诗篇《不可征服》,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

    E.这篇传文对曼德拉44岁之前的斗争历史只字不提,对他1999年结束总统任期后的生活也极其简略,重点介绍他的思想、人格及胸怀,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2.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曼德拉与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及谋求连任的非洲领导人对比,用意何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目“唯灵魂不可征服”的含意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平齐之役,颇有力焉,授仪同三司。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还授鄜州刺史。十七年,辽东之役,为马军总管。及还,配事汉王。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大破之。后与上明公扬纪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时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赐物三千段,授韩州刺史。以事王故,不之官。

    仁寿中,检验代州总管。汉王谅作乱并州,景发兵拒之。谅遣刘嵩袭景,战于城东。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谅复遣岚州刺史乔钟葵率劲勇三万攻之。景战士不过数千,加以城池不固,为贼冲击,崩毁相继。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并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拒守之术。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以兵来援,合击大破之。

    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五年,车驾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帝,帝曰:“公,主人也。”赐坐齐王暕之上。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会幽州贼杨仲绪率万余人来攻北平,景督兵击破之,斩仲绪。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武贲郎将罗艺与景有隙,遂诬景将反。帝遣其子慰谕之曰:“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师,吾无疑也。”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之,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及帝崩于江都,辽西太守邓暠率兵救之,遂归柳城。后将还幽州,在道遇贼,见害。契丹、靺轲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

    (选自《隋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恒安,遇突厥来                         寇:进犯

    B.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拒守之术        工:从事

    C.景遂召募,以备不                        虞:预料

    D.景抚之,一无离叛                         循:安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景“骁勇”的一组是(3分)(     )

    ①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

    ②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

    ③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

    ④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

    ⑤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⑥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

    A.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李景屡立战功,曾率部下救援代州总管韩洪,杀死了很多贼人,被任命为韩州刺史,但最终没有上任。

    B.李景在与汉王杨谅部下乔钟葵作战时,虽然以寡敌众,但因上下同心,最终与援军两军合击,大败敌军。

    C.李景容貌奇异不凡,骁勇善战,他虽然没有什么才智谋略,但是却凭借忠诚正直为当时的人所赞许。

    D.武贲郎将罗艺因为和李景有矛盾,于是诬陷李景将要谋反,但皇上向来信任李景,并没有因此而怀疑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摊破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记得中学历史老师讲到“胡人”的概念时,我忽然恍然大悟为什么那么多香料、水果、蔬菜都被冠上“胡”字,比如说,胡椒、胡桃、胡萝卜。

    B.近期,一些地方高效反腐动作让人们为之一振。一位退休干部表示,这让人们看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与腐败水火不容的决心。

    C.某大学校长说,为了聘请优秀的教授进学校,他三番五次言高语低地去求人,但要把一些不合格的教授请出去却难上加难。

    D.这本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广州恒大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6:3取得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高中生不会编笑话的深层次原因,恐怕是青少年内心“笑元素”缺乏造成的,而这又与教育教学氛围以及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

    B.寒冬将至,有人建议,可考虑采取分散式集中供热,以居民小区等若干区域为热源点,分户计量收费,供暖时间可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整。

    C.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假如南亚某些国家把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食恶果。

    D.连日来,全国几个大城市相继发生了因为年轻人没有主动让座而引起冲突的事件,这使得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道德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称赞陇南“是一个宝贵的复杂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我们深深打动的,不仅是这里绝美的山川秘境、深厚的历史积淀,更是陇南呈现出的全新的时间视野。

    ①为了印证这份热忱和珍爱,

    ②我们的报道组在这片兼具江南之秀美、汉唐之古韵的中国腹地盘桓多日,

    ③陇南人还常用唐诗里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形容自己的家乡,

    ④而来自陇南的朋友提起这句话时,却总会引用为“陇南是一个复杂的宝贝地带”,

    ⑤珍爱之情溢于言表。

    ⑥以超过2000公里的行程走访了陇南全境。

    A.②⑥①③⑤④        B. ④③⑤①⑥②   C.②⑥①⑤④③        D.④⑤③①②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不仅家长而且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也应该重视近20年来喝各种饮料(如碳酸类饮料、果蔬汁饮料、乳饮料等)已成为许多人特别是儿童、青年人补充水分的方式之一,与一些人喝饮料补充水分超过人1天需水量的30%,有的儿童甚至达到100%这种现象。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照下面的示例,继续以月亮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似。(5分)

    月亮是一枚玉,月色是她的温润;月亮是一只柑橘,月色是她的清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暑期,有两档与汉字有关的电视节目《汉字英雄》(河南卫视)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央电视台)热播,吸引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引起了热烈反响,然而人们交上的答卷却不容乐观。

    节目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不仅如此,即使像“间歇”、“熨帖”、“黏稠”这样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也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一词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和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