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雅典政事的决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说明苏格拉底殉道引发人们广泛的思考,包括法律形式上的正义先于、优于实质的正义,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的永恒,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尊崇等内容。苏格拉底(    )

    A.敬告人们恪守道德底线     B.鼓励人们要理性思考

    C.引导人们遵法守规        D.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社会流动主要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下列现象不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

    A.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B.从市舶制度到实行海禁

    C.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D.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借鉴历史经验,下列历史现象最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A.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垦荒      B.1958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

    C.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进行大规模垦荒         D.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新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这一做法(    )

    A.说明我国农村已经进行包干到户   B.表明中国已否定了苏联模式

    C.带动中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        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提出反腐议题,得到各国认同。最后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这体现了(    )

    A.APEC成员把反腐作为头等大事         B.APEC已成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APEC合作的扩大加深              D.中国试图加强对APEC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才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自我为中心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痛苦。部分中国人开始反思和重新变革自己的文化。有官僚阶层开始的自强运动,有翻译介绍西学,也有个别人在生存危机下认识到非变革制度不可。商人阶级形成发展。在20世纪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促成了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6分)据此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特点?(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从小就仰慕汉文化,他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因此对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比较熟悉。

    完颜亮年轻时“英锐有大志”,想干一番事业,这从他年轻时所写的“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等诗中可以反映出来。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完颜亮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

    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改革和加强科举制度;等等。

    迁都燕京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方面

    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

    (1)根据材料,说明完颜亮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历史影响。(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宪法保障下列的自然权利和公民权利:

    一、一切公民,除德行上和才能上的差别外,都得无差别地担任各种职业和职务。

    二、一切赋税都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三、同样的犯法处以同样的刑罚,不因人而有所差别。

    材料二     第二条:凡为能动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公民),必须:

    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

    已满25岁;

    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

    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

    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均摘自法国《1791年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791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791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柏林围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 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

    1979年一个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花了数年的时间手工制成,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20多分钟的飞行后,他们安全落在西德领土。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筑柏林墙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分析修筑柏林墙的历史影响。(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10分)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