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其他题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书写 1 题,选择题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其他题 共 1 题
  1.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 zhuó(__________)性的意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èng  jiàn(__________)的水花。

    (3)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_______________)。

    (4)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_________________)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全体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B. 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C.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轰轰烈烈、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D.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慨:“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本要想发展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认识历史、重信践诺。

    B. 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C. 漫步于美丽的会龙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D. 通过持续不断的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大幅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 鲜: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C. 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谓: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 王生惊觉谢曰/长跪而谢之   B. 王生不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莫逾自厌/学而不厌   D. 李生故寻王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余 一 言 未 尽 而 君 变 色 以 去 几 欲 拒 人 千 里 之 外 岂 善 学 者 所 应 有邪?

    3.从全文看,李生要告诉王生的道理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驿路梨花(节选)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结尾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四)冰湖(陈彦斌)

    “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⑪“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⑫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遛网打鱼→ ____________________ →砸冰行船→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希望

    2.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第⑪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4.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内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的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

    请以“___________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A】他开始想起原先为这个休息日所作的一些玩耍的安排,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再过一会儿,那些自由自在的孩子们就会蹦跳着跑过来,做各种各样开心好玩的游戏,他们看到他不得不刷墙干活,会大肆嘲笑挖苦他的——一想到这,汤姆心里就像火烧似的难受。他拿出他全部的家当宝贝,仔细地看了一阵——有残缺不全的玩具、一些石头子、还有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这些玩意足够用来换取别的孩子为自己干活,不过,要想换来半个小时的绝对自由,也许还差得远呢。于是他又把这几件可怜的宝贝玩意装进口袋,打消了用这些来收买那些男孩子的念头。正在这灰心绝望的时刻,他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主意实在是聪明绝伦,妙不可言。

    【B】“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

    汤姆想了一下,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

    “不——不行,洛基斯——我想这恐怕不行。要知道,珀蒂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呀——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呀,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精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珀蒂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哦,是吗?哎,就让我试一试吧。我只刷一点儿——汤姆,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让你试试的。”

    “本,我倒是愿意,说真的。可是,珀蒂姨妈——唉,吉姆想刷,可她不叫他刷,希德也想干,她也不让希德干。现在,你知道我该有多么为难?要是你来摆弄这墙,万一出了什么毛病……”

    “啊,没事,我会小心仔细的。还是让我来试试吧。嘿——我把苹果核给你。”

    “唉,那就……不行,本,算了吧。我就怕……。”

    “我把这苹果全给你!”

    汤姆把刷子让给本,脸上显示出不情愿,可心里却美滋滋的。

    (1)上面一段话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名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B段中是采用什么办法让本来刷墙的?这体现了汤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的写出这本书中你所熟悉的两个情节,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