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他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

    1.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2.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C.观察、审阅、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

    C.只做表面文章,高考成绩查询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芦 苇

    孙 犁

    日本兵从只有十五里远的仓库往返运输着炸弹,低飞轰炸,不久,就炸到这树林里来,把梨树炸翻。我跑出来,可是不见了我的伙伴。我匍匐在小麦地里往西爬,又立起来飞跑过一块没有遮掩的闲地,往西跑了一二里路,才看见一块坟地,里面的芦苇很高,我就跑了进去。

    “呀!”

    有人惊叫一声。我才看见里面原来还藏着两个妇女,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她们不是因为我跳进来吃惊,倒是为我还没来得及换下白布西式衬衣而吓了一跳。我离开她们一些坐下去,半天,那妇女才镇静下来说:

    “同志,你说这里藏得住吗?”

    我说等等看。我蹲在草里,把枪压在膝盖上,那妇人又说:

    “你和他们打吗?你一个人,他们不知道有多少。”

    我说,不能叫他们平白捉去。我两手交叉起来垫着头,靠在一个坟头上休息。妇人歪过头去望着那个姑娘。姑娘的脸还是那样惨白,可是很平静,就像我身边这片芦草一样,四面八方是枪声,苇叶子还是能安定自己。我问:

    “你们是一家吗?”

    “是,她是我的小姑子。”妇人说着,然后又望一望她的小姑:“景,我们再去找一个别的地方吧,我看这里靠不住。”

    “上哪里去呢?”姑娘有些气恼,“你去找地方吧!”

    可是那妇人也没动,我想她是有些怕我连累了她们,就说:

    “你们嫌我在这里吗?我歇一歇就走。”

    “不是!”那姑娘赶紧抬起头来望着我说,“你在这里,给我们仗仗胆有什么不好的?”

    “咳!”妇人叹一口气,“你还要人家仗胆,你不是不怕死吗?”她就唠叨起来,我听出来她这个小姑很任性,逃难来还带着一把小刀子。“真是孩子气,”她说,“一把小刀子顶什么事哩?”

    姑娘没有说话,只是惨惨地笑了笑。我的心骤然跳了几下,很想看看她那把小刀子的模样。她坐在那里,用手拔着身边的草,什么表示也没有。

    忽然,近处的麦子地里有人走动。那个妇人就向草深的地方爬,我把那姑娘推到坟的后面,自己卧倒在坟的前面。有几个敌人走到坟地边来了,哇啦了几句,就冲着草里放枪,我立刻向他们还击,直等到外面什么动静也没有了,才停下来。

    不久天也快黑了,她们商量着回到树里去。姑娘问我怎么办,我说还要走远些,去打听打听白天在梨树园里遇到的那些伙伴的下落。她看看我的衣服:“你这件衣服不好。”再低头看看她那件深蓝色的褂子,“我可以换给你。先给我你那件。”

    我脱下我的来递给她,她走到草深的地方去。一会,她穿着我那件显得非常长大的白衬衫出来,把褂子扔给我:

    “有大襟,可是比你这件强多了,有机会,你还可以换。”说完,就追赶她的嫂子去了。

    (1941年)  (略有改动)

    1.简要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要求,赏析这篇小说的表现技巧。(8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她坐在那里,用手拔着身边的草,什么表示也没有。”这句话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犁的这篇小说,篇幅短小,但是意味隽永,颇耐咀嚼。结合作品,探究

    这篇小说是写人的,但为什么以“芦苇”为题?(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辽人常越境而 汲:取水。

    B.灌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甲彻:穿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5分)

    译文:________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5分)

    译文: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填5空)

    1.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土地平旷,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4.以古为镜,________;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5.________,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6.可堪回首、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jiāng)豆   (piǎo)白一(dá)子得鱼忘(quán)

    B.(zhèn)灾(qián)艇摆(1éi)台勇(guān)三军

    C.(yóng)岩(yān)红(lòu)馅儿正(zhōng)下怀

    D.(piāo)窃压(zhóu)香(bō)饽(bāo)制中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

    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

    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

    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爱国主义推动中华民族在顺境中顽强拼搏、在逆境中开拓创新,为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撑。

    B.我们知道澳大利亚四所私立大学在11月5号因破产而闭校,致使2 700多名外国留学生失学,其中也包括近千名左右的中国留学生。

    C.困扰国内足坛多年、已成为阻碍中国足球健康发展“毒瘤”的假球赌球,终于因司法介入而突破了以往行业管理的局限,被人们期待能有“实质性进展”。

    D.今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则通讯,全面分析介绍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新区建立统一行政架构、构建精简高效管理体制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遗憾。无论你是高官显贵,还是街头平民;无论你是百万富翁,还是成功人士……谁人今生没有遗憾呢?

    考试没有发挥好,成绩不理想,很遗憾;为人处世,自己没有协调好关系,中间夹杂说不清的苦恼,真的很遗憾;有了某个心愿,某种追求,未能如愿,象天空上的流星一样滑落,实在太遗憾。遗憾,遗憾!生命里,生活中,它时常与你相伴,有时你躲都躲不开……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也是如此吗?然而,“遗憾”有时是一种心态,有时也可避免。  请以“不要遗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