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选择题 24 题,非选择题 1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6 题
  1. 俾斯麦曾说:“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这“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

    A. 俄国和奥匈帝国   B. 英国和德国   C. 法国和俄国   D. 英国和法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21岁到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   B. 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

    C. 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   D. 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军在西线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著名战役是

    A. 马恩河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记载:“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在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A.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 国内矛盾的激化

    C. 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 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其中的表现有

    ①对俄国十月革命进行武装干涉

    ②确认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疆界

    ③同意犹太人建立以色列

    ④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不符合《非战公约》签订前国际形势特点的是

    A.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下降了

    B. 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不能对法国形成有力的安全支持

    C. 法国希望得到美国提供的某种安全保证

    D.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美国决定缔结一项多边的《非战公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4 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

    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希特勒曾对一条约作出了如下的评价:“让我们把这一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他评价的是

    A. 《慕尼黑协定》   B.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C.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 《洛迦诺公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初,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但又过时。其中,“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A. 老牌殖民帝国的削弱   B. 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C.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D. 局部战争的日趋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A. 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 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D.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英法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 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 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 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之争   D. 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规定: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但可以拥有10万官兵的陆军。这一规定主要反映了

    A. 英国的愿望   B. 德国的要求   C. 法国的愿望   D. 日本的心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 维也纳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凡尔赛体系   D. 雅尔塔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有

    ①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②战胜国制裁战败国

    ③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④暂时协调列强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世纪初期在召开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经过斗争,收回了日本在“一战”期间侵占的中国哪一地区的主权

    A. 台湾   B. 山东   C. 东北三省   D. 辽东半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九国公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A.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 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C.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D.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相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

    B. 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C. 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D. 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是欧洲国际关系上的一个里程碑。下列相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 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B. 公约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

    C. 公约是欧洲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分水岭

    D. 战败国德国是公约的主要受益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下列对这句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所谓的“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态度”是指欧美主要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B. 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同盟的形成是加剧彼此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C. 美国企图领导世界的打算使各国的关系疏远

    D. 造成当时世界“正在倒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A. 伸张正义   B. 铸剑为犁   C. 强权政治   D. 助纣为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 西西里岛登陆   B. 诺曼底登陆   C. 中途岛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雷达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是盟军得以打败法西斯的功臣之一,请问以下法西斯哪个计划实施的失败可以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

    A. 白色方案   B. 施里芬计划   C. “巴巴罗萨”计划   D. 海狮计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炮筒上分别绘有英、美、中、苏等国的国旗。通过这幅宣传画,我们可以感知到

    A. 协约国力图瓜分世界和称霸世界,是导致世界大战的原因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C. 强大的军事实力,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保障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成为时代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日本天皇的这段话从根本上说明了

    A. 中国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B. 日本天皇预感到日本的失败

    C. 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D. 日本在重复拿破仑的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0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举行仪式进行纪念。下图是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国性阅兵活动。联合国大会6日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特别会议,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65周年。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 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B. 没有二战,就不会有联合国的出现

    C. 二战的胜利结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D. 将地点选择在莫斯科红场并非偶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关于二战过程中欧亚各国抵抗和抗战斗争的正确表述是

    ①法国戴高乐将军在国外领导了“自由法国”运动

    ②东欧各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解放全国

    ③东亚和东南亚人民坚决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④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向美军提供情报支持抗日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指敦刻尔克撤退)而赢的。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是指

    A.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与合作

    C. 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   D. 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二战爆发前后,英国对德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点是

    A. 英国对德宣战   B. 丘吉尔出任首相

    C. 敦刻尔克大撤退   D. 不列颠之战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毛泽东说:“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灭亡的决定点。”这里对“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希特勒不应该进攻莫斯科   B. 进攻莫斯科必然导致失败

    C. 进攻斯大林格勒必然导致失败   D. 进攻俄国必然导致输掉整个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德国军队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的领土将在10月1日开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

    材料四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成为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0年,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许多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时所拍的照片和留言,告诉年轻的一代:历史不能忘记。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三应出自哪一个国际条约?有学者认为,这个国际条约的签订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产物,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民族利己主义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人创造了光荣的文明,但是与此同时,欧洲人的短视(或称浅见)——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里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外交活动中的互相鄙视和不妥协、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是酿成欧洲文明灾难的原因之一,由此警示后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勇气和大智慧。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进步意识。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从材料一看,斯宾格勒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得出哪些启示?

    (2)从材料二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结合史实说明美国是如何把其他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的。

    (3)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