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实验题 2 题,填空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鲜

    B.棉花、木材和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D.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可以吸收乙烯,所以可用此物保鲜水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B.混合物: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

    C.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D.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强电解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2NH3·H2O+SO2=2NH4++SO32-+H2O

    B.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2S2O32-+2H+=SO42-+3S↓+H2O

    C.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H++OH-=H2O

    D.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0.1 molFeCL3溶液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Fe3+离子数目为0.1 NA

    B.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C.常温、常压下,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

    D.在高温下,有1 mol Fe与足量的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 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a kJ/mol  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 mol CH4和1.2 mol NO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 min内,T1时CH4的化学反应速率比T2时小

    B.温度:T1<T2

    C.a < 0

    D.平衡常数:K(T1)<K(T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饱和氯水中滴加0.1 mol·L-1的NaOH溶液,溶液pH=7时:c(Na+)=2c(ClO-)+c(HClO)

    B.已知HF的酸性比CH3 COOH的强,pH相等的NaF与CH3 COOK溶液中:c(Na+)-c(F-)=c(K+) -c(CH3COO-)

    C.0.lmol/L pH为1的NaHB溶液中:c(Na+)>c(B2﹣)>c(H+)>c(OH﹣)

    D.常温下,向20.00 mL 0.100 mol·L-1 Na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 mol·L-1盐酸溶液的pH=7时:c(HA)=c(Cl-)>c(OH-)=c(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相应结论都正确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

    Ⅰ.实验室欲制备0.3 mol Cu (NO3)2晶体,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甲:Cu Cu(NO3)2      

    乙:Cu CuO Cu(NO3)2

    (1)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2)乙同学实验时通入O2的速率不宜过大,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宜选择     装置(填字母序号)。

    Ⅱ.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包黑色粉是否由Fe3O4、CuO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假设1. 黑色粉末是CuO;

    假设2. 黑色粉末是Fe3O4;

    假设3. 黑色粉末是CuO和Fe3O4的混合物。

    (2)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

    ①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溶液显蓝色。

    ②若假设2或3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为进一步探究,继续向所得溶液加入足量铁粉,若产生         的现象,则假设3成立。

    有另一小组同学提出,若混合物中CuO含量较少,可能加入铁粉后实验现象不明显。

    查阅资料: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Cu2++4NH3·H2O=Cu(NH3)42++4H2O。

    为探究是假设2还是假设3成立,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足量氨水,若假设2成立,则产生                    现象;若假设3成立,则产生                  现象。

    III.由Fe3O4、FeO、CuO、Fe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86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14分)在某温度下、容积均为2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使之发生反应:2 H2(g)+CO(g) CH3OH(g);=-a KJ·mol-1(a>0)。初始投料与各容器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1)该温度下此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和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和。

    (2)在该温度下,假设甲容器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为4 min,则H2的平均反应速率( H2)为     

    (3)下列选项能说明甲容器中的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填序号)。

    A.容器内H2、CO、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恒定

    C.容器内H2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恒定

    D.2V正(H2)=V逆(CO)

    (4)丙容器中,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l/2,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

    (填字母序号)。

    A.c(H2)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减小

    E.平衡常数K增大

    (5)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分别达平衡时各组数据关系正确的是     (填序号)。

    A.Q1+Q2=a            B.α3<α1   

    C.P3<2P1=2P2           D.n2<n3<1.0mol

    (6)已知:①3CO(g) +3H2(g)CH3OCH3(g) +CO2(g)   △H=—247kJ·mol-l

    ②2CH3OH(g)CH3OCH3(g)+H2O(g)     △H= -24 kJ·mol-l

    ③CO(g)+H2O(g)CO2(g)+H2(g)        △H= -41 kJ·mol-l

    2 H2(g)+CO(g) CH3OH(g);=-a KJ·mol-1 ,则 a=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3分) A、B、C、D、E、F、G、H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元素A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A、E同主族,B、C、D同周期,D、G最外层电子数相等,G的质量数为D的2倍,元素B的一种常见单质可做惰性电极材料,其最高价氧化物甲为常见温室气体。B、D、G的质子数之和等于F、H的质子数之和,I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或损坏。回答下列问题:

    (1)I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化合物甲的结构式为               

    (3)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A和B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B.热稳定性: H2D< H2G

    C.元素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的弱

    D.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D <rE<rF     E.沸点:H2D< H2G

    F.同温同压下,将a L CA3和b L AH通入水中,若所得溶液的pH=7,则a>b

    (4)常温下,相同浓度F、I简单离子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F、I两元素先后沉淀,F (OH)n完全沉淀的pH是4.7,I (OH)n完全沉淀的pH是2.8,则ksp较大的是:           (填化学式)

    (5)若在H与I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乙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其反应中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6)若用石墨电极电解含有0.04 mol CuGD4和0.04 mol EH的混合溶液400 mL,当阳极产生的气体784 mL(标况)时,溶液的pH=         (假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汽车尾气中CO、NOx 以及燃煤废弃中的SO2都是大气污染物,对它们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

    (1)装置Ⅰ中,NaOH溶液吸收SO2也可生成Na2SO3和NaHSO3的混合溶液

    ①写出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2SO3和NaHSO3混合溶液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已知混合液pH随:n()变化关系如下表:

    91:9

    1:1

    9:91

    8.2

    7.2

    6.2

    当混合液中时,c(Na+)     c(HSO3-)+ 2c(SO32-)(填“>”“=”或“<”)

    (2)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 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 、NO2- ,写出只生成NO2-的离子方程式               

    (3)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生成的Ce4+从电解槽的       (填字母序号)口流出;

    ②生成S2O42 - 的电极反应式为                  

    (4)已知进入装置Ⅳ的溶液中,NO2- 的浓度为a g·L- 1 ,要使1m3该溶液中的NO2- 完全转化为NO3-,至少需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       L。(用含a代数式表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