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实验题 3 题
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5.8g正丁烷与异丁烷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为NA

    B. 1mol的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Na2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 将0.2molNH3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N2的分子数为0.1NA

    D. 相同温度下50mL0.1mol·L-1CH3COOH溶液和10mL0.5mol·L-1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H分子数相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装修房屋会释放有毒的甲醛(HCHO)气体,银-Ferrozine法检测甲醛的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CO2中含共价键数目为4NA

    B. 30gHCHO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 NA

    C. 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HCHO=4Ag+CO2↓+H2O

    D. 理论上,消耗HCHO和消耗Fe3+的物质的量之比4: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是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成分的检验过程,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 K+、Fe3+、Cu2+、Ag+、Ca2+、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 100 mL 水样进行实验:向样品中先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 1 mol·L-1 盐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样中一定不存在Fe3+、Cu2+,可能存在Ag+

    B. 水样中一定存在CO32-、SO42-、Cl-

    C. BC段曲线所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

    D. 水样中一定存在K+,且c(K+)≥0.6mol·L-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W、X、Y、Z分别为原子序数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Y的阳离子与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且其单质均可与冷水反应,生成W的单质;Z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与X形成的简单二元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B. 短周期元素中Y的原子半径最大

    C. 工业上通过电解Y的氧化物制取Y的单质

    D.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的金属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右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X是Na2CO3,C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则A一定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B. 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3-=H2O+CO32-,E一定能还原Fe2O3

    C. 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O2,其电子式是

    D. 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种利胆解痉药的有效成分是亮菌甲素,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亮菌甲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12O5

    B. 1 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2mol  NaOH反应

    C. 1 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亮菌甲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已知:T℃时,Ksp(CaSO4)=4.90×10-5、Ksp(CaCO3)=2.8×10-9、Ksp(PbCO3)=8.4×10-14,三种盐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pM=-lgc(阴离子)、pN=-lgc(阳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线代表的是PbCO3

    B. T℃时,向10 mL水中加入CaCO3和PbCO3至二者均饱和,溶液中c(Ca2+)∶c(Pb2+)=3×10-5

    C. d点可以代表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 c(CO32-)

    D. T℃时,向CaCO3悬浊液中加入NH4Cl固体,会使图象中d点向f点转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新型漂泊、消毒剂,广泛应用与农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用低浓度的双氧水和饱和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过氧化尿素。反应的方程式为:

    CO(NH2)2+H2O2CO(NH2)2·H2O2。过氧化尿素的部分性质如下:

    分子式

    外观

    热分解温度

    熔点

    溶解性

    CO(NH2)2·H2O2

    白色晶体

    45℃

    75~85℃

    易溶于水、有机溶剂

    合成过氧化尿素的流程及反应装置图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冷凝管中冷却水从____(填“a”或“b”)口出来;

    (2)该反应的温度控制30℃而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宜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A.加热蒸发    B.常压蒸发     C.减压蒸发

    (4)若实验室制得少量该晶体,过滤后需要用冷水洗涤,具体的洗涤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5)准确称取1.000g产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2mL6mol·L﹣1H2SO4,用0.2000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18.00mL(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则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若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得的过氧化尿素含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水合肼(N2H4·H2O)又名水合联氨,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1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填标号)。

    A.玻璃棒   B.烧杯   C.烧瓶   D.容量瓶   E.胶头滴管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需控制反应温度,同时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A中,如果滴速过快则会导致产品产率降低,同时产生大量氮气,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故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填标号)。

    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

    ③充分反应后,加热蒸馏A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4)称取馏分5.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0.10mol·L-1的I2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已知:N2H4·H2O+2I2=N2↑+4HI+H2O)

    ①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本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重分数为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学习小组分析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后认为:MnO2与FeCl3·6H2O共热能产生Cl2,于是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该结论。

    【查阅资料】FeCl3·6H2O是棕黄色晶体,熔点37℃,沸点280~285℃。

    【实验设计】

    若结论成立,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C中的试剂是___。

    【实验过程】

    操作

    现象

    (1)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

    (2)添加药品,连接装置。

    (3)点燃酒精灯。

    i.A中部分固体熔化,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iii.B中溶液变蓝。

    【实验分析】

    (1)小组讨论一致认为现象i中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产生白雾的原因是___。

    (2)分析现象ii时发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FeCl3·6H2O是棕黄色,沸点不高,黄色气体重含有FeCl3也会导致B中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小组同学通过下列实验证明现象ii的黄色气体中含有Fe3+,将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a.只在A中加入FeCl3·6H2O,加热,开始产生白雾,稍后出现黄色气体,管壁仍有黄色液滴。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

    (3)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含有 Cl2,小组在A、B 间增加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气体依次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KI淀粉溶液后,KI淀粉溶液变蓝,证实黄色气体中含有Cl2。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

    (4)A中固体充分加热后得到Fe2O3和MnCl2,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A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e2O3的方法是:___。

    【安全预案】在实验过程中,若试管B中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应立即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  (填写编号)。

    a.移去酒精灯                  

    b.取下B中盛有溶液的试管

    c.将A、B间的导管从乳胶管中取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