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null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 三国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

    A. 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 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 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 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史料记载: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材料反映出的社会现象是

    A. 宦官专权

    B. 外重内轻

    C. 藩镇割据

    D. 外戚乱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A. 匈奴贵族

    B. 契丹贵族

    C. 党项贵族

    D. 女真贵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旧唐书•魏征传》载: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表明唐太宗(    )

    A. 重视发展生产      B. 虚心纳谏

    C. 注意任用贤才      D.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 (  )

    A. 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 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C. 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

    D. 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 医圣

    B. 书圣

    C. 诗圣

    D. 诗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

    A. 司马炎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唐太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走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天龙八部》通过对宋、辽、大理、西夏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中所述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国家分裂的时代

    C.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A. 海外贸易发达

    B. 手工业兴旺

    C. 农业繁荣

    D. 文化昌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隋朝一位余杭先生,要到洛阳去求学,如果走运河水路,按顺序应经过的河段有(   )

    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③②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这一光芒不包括

    A. 统一了全国

    B. 开凿了灵渠

    C. 创立了科举制

    D. 开通了大运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     )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重用酷吏,滥杀无辜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 都江堰

    B. 耧车

    C. 曲辕犁

    D. 地动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个政权是

    ①后梁

    ②后蜀

    ③后唐

    ④后晋

    ⑤南唐

    ⑥吴越

    ⑦后汉

    ⑧后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⑦⑧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⑤⑦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里的“故都”指的是

    A. 临安(今浙江杭州)

    B. 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

    C. 南京(今河南商丘)

    D. 东京(今河南开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如图所示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的特征是

    A. 政权并立

    B. 艺术精湛

    C. 民族融合

    D. 商业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 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C.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频繁调动

    D. 赋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地方支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与下图人物(忽必烈)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从此归属中央管辖

    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A. 黄巾起义

    B. 玄武门之变

    C. 陈桥兵变

    D. 安史之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的哪一史实能体现唐朝的这一政策?

    (2)材料二中的吐蕃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对这一地区进行管辖?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与外国之间文明交流的哪两种方式?请举出两个“这样一群人”的相关史实。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专门机构”的名称和设置“专门机构”的好处。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宋时期对外开放的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诗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材料三: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四:有学者曾对我国历史上的某政治制度评论道:“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又有什么新发展?

    (2)依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辅佐唐太宗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的两个宰相?

    (3)材料三中的“做人莫做军”与宋代哪一政策有关?宋代的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的“某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哪一朝代开始实行?当时的“腹里”直属哪个机构管辖?这一制度对后世行政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